松阳众多古村保留了最原汁原味的中国乡村文化,黄墙黑瓦、老树炊烟、鸡鸣犬吠……充盈着独特的美感。
后畲村一处修复完成的老宅院落被开发成民宿,在乡村里“诗意地栖居”成为现实。
拯救、翻新后的陈家铺村被重新唤起了新生,先锋书店和飞蔦集民宿给这个古老的村庄赋予了新时代的气息。
五心书院坐落在三都乡酉田村,其前身为五心小学。它既保留了原始村落的古朴风貌,又兼具现代生活功能。一进入书院便是写满《赤壁赋》和《月下独酌》的全玻璃幕墙小屋,别有一番韵味。
膳垄村竹海中的玖层美术馆,黄色夯土墙、木质屋顶、石头内饰的风格,与古村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美术馆的顶采用编木拱结构,这项技术的原型可见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
松庄村的石拱桥是该村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中国国家地理》曾在此取景,桥身由溪石堆砌而成,未用任何粘合剂,历经200余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彰显出古人独具匠心的高超技艺。
松阳始终把工匠精神、品质意识贯穿于“拯救老屋行动”的全过程,掌握传统技艺的本土工匠也得以重操旧业,大展身手。
松阳县拯救老屋的一致思路是,对传统村落 “活态保护,有机发展”,让游客身在其中,既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又体验到舒适的生活服务。
老屋里时尚的展陈空间叙述着一个传统村落的日新月异。南岱村引入“南岱问山”乡村美术馆等公共文化空间,以全新的形式推动文化传承。松阳通过拯救老屋、艺术家入驻乡村等行动,打造了一系列小而精的创新村落,为许多艺术家提供了寻求灵感的创作环境。
500多岁树龄的古樟树记录着杨家堂村的历史,傍晚夕阳的余晖映照着黄泥土坯房,这些饱经岁月沧桑的老屋,无言地见证着村落的过去和当下,在密密的竹林深处焕发出迷人的光芒。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