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

让青少年感受博物馆的力量

2022-04-24 15:01:00 【关闭】 【打印】

  “请小朋友站在我的左手边,家长和大朋友站在我的右手边。下面请大家向左转,跟我来看这件文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区内,每讲到一个文物,朋朋哥哥都这样亲切地组织大小听众有序在场馆内听讲解、学历史。

  朋朋哥哥,本名张鹏,青少年博物馆教育推广人。他自2003年起在博物馆为青少年做讲解,2017年创立“耳朵里的博物馆”,2018年起担任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现任十一届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常委,北京文明旅游形象大使。他还推动建立了北京青少年文博志愿服务总队并任队长,以致力于让青少年们在志愿行动中学习和成长,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的志愿精神。张鹏还曾走进全国20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博物馆主题公益讲座,先后出版了7部为青少年撰写和翻译的博物馆书籍。在他看来,让青少年通过参观博物馆增长见识、得到教育是他的使命和责任。

   

  张鹏给史家胡同小学的孩子做博物馆专题讲座 

  博物馆里播种 

  张鹏与博物馆结缘在2003年,当时还是大学生的他,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为国家博物馆志愿讲解员。每个周末,他都会乘坐4个小时的公交车,往返于国博和学校之间。为了提供优质的讲解服务,他与其他志愿者经常在没有观众的展厅内互相扮演讲解员和观众的角色,反复练习,打磨解说词。

  2008年,随着各级博物馆陆续免费向公众开放,经验颇丰的张鹏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小听众。每当他出现在展厅门口,总能吸引一大批小朋友成群结队地跟随他进入展厅里的知识海洋。他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小朋友在文物中学习历史知识。他还会现场邀请小朋友进行角色扮演,在互动中让小朋友了解历史背后的意义。在一次又一次的讲解中,他开始意识到博物馆作为公共场所能带给小朋友的教育意义。

  近20年的讲解经历中,他也曾见证过这些种子的开花和结果。有孩子初中毕业后没有选择继续进入普通高中学习,而是决定加入故宫博物院、北京国际职业学校、北京联合大学三方合作的3+2+2贯通制培养计划,学习文物修复专业。还有的孩子在申请出国留学的面试时将张鹏作为最敬佩的人来回答考官的问题;出国后甚至将他撰写的书籍翻译成英语给身边的同学阅读。张鹏感慨到地说:“这些变化也是激励我一直做这件事的原因。”

  用声音陪伴孩子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2015年2月颁布的《博物馆条例》中,“教育”被列为博物馆的首要职能。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

  受限于讲解时长和听众人数,张鹏希望自己的声音能陪伴更多孩子们的成长。契合当下教育领域的多元化发展,在2014年底,张鹏成立了北京忆空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又推出了“耳朵里的博物馆”全新亲子教育品牌,主要组织各种博物馆线下课和游学活动,推出线上音频课程并推介与博物馆相关的青少年图书。

  他介绍说,他和团队要做的就是依托博物馆的资源,在不影响博物馆自身规划和发展的前提下,从教育方向做二次的开发和整合。他和团队希望他们的讲述能帮助孩子们成长,并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好伴侣。“一方面,我们推出线上音频课程,孩子可以在早上吃饭刷牙的时候听,上下学的路上听,等妈妈买菜的时候听。另一方面,我们的线下课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到现场感受历史,深入实地在博物馆中学习,也更加突出我们陪伴的属性。”张鹏说。

  在2020年6月,“耳朵里的博物馆”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推出了50集《奇遇兵马俑》线上音频课程,这也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第一次以音频的形式面向小朋友们推出文物课程,向青少年群体传播和解读不一样的大秦帝国。课程一经推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受疫情影响,许多家长推迟了带孩子到西安出游的计划,这门音频课便在线上让孩子们感受秦陵故事和秦朝文化,也为日后的实地探访做好了准备工作。

  迄今,“耳朵里的博物馆”团队提供了超过130场展览的免费音频导览,收听人次超过 600 万,音频总时长超过1万分钟。在线下课程中,团队开发了60余家博物馆的近200种不同主题的课程,带孩子们探访过6个国家37个城市的112个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组织超过1200组亲子家庭深入当地探索不同文明的历史底蕴。

  小微馆发挥大作用 

  自2018年起,张鹏又多了个新身份,张鹏开始担任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作为国内第一家用社会化模式运营的纪念馆,他和团队开始尝试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让小微博物馆发挥自身的活力和价值,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深耕青少年博物馆教育多年的他,仿佛又开辟了一个自己的小天地,在新平台继续为小朋友们做好讲解和教育工作。

  郭守敬(1231-1316)是我国元代天文学家和水利学家,曾为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即通惠河。该河段作为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改善了当时中国南北交通,推进了漕运事业。2014年6月,京杭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北京郭守敬纪念馆自2018年重新整修开放以来,800平方米的展厅里陈列着中国古代天文和水利的成就。

  针对青少年群体,他和团队联合十余家大运河沿线博物馆力量,已连续两年举办“我来啦 大运河”线上公益打卡营,以直播的方式为小朋友们讲解大运河的历史和古人的智慧,在趣味中丰富他们的寒假生活。在3月22日世界水日活动中,已连续两年向青少年征集短视频作品,鼓励小朋友们学有所用,用镜头记录自己身边的故事以更好地传承中国水文化。此外,在300余人的志愿讲解员团队中有100余名小讲解员的身影,超过1000余小时的讲解时长让更多青少年们在职业体验中了解和传承大运河文化。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