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9日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T20)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举行。会议由上海大学全球问题研究院、阿根廷国际关系委员会(CARI)和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阿根廷国家科技研究委员会-中阿联合研究中心(CIMI)、北京外国语大学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协办,主题为“G20、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共同的未来”。拉丁美洲国家驻华使领馆的11位代表和来自中国、阿根廷、巴西、秘鲁、南非、美国、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印度、墨西哥等国家的26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中,阿根廷驻华大使迭戈·盖拉尔(Diego Guelar)高度评价中拉关系的进展,倡议在多极化世界中加深中拉合作,为全球治理作出贡献。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前副部长于洪君强调了世界体系的进一步开放与包容;阿根廷T20协调秘书处主席及阿根廷国际关系委员会(CARI)执行理事古斯塔沃·马尔蒂内斯(Gustavo Martínez)认为推进各国智库合作是实现全球治理的重要途径。
第一组圆桌会议题为“致力于共同未来的多边治理”,威尔逊研究中心拉丁美洲项目研究员本雅明·杰丹(Benjamin Gedan)、阿根廷国际关系委员会T20政策和研究合作主席巴勃罗·阿瓦(Pablo Ava)、印度世界事务理事会研究员德鲁巴约迪·塔查尔杰(Dhrubajyoti Bhattacharjee)、沙特费萨尔国王伊斯兰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合山·阿尔甘南(Hesham Alghannam),分别从拉美、印度、沙特等国家和地区的角度,就如何提高多边治理能力,以及创建什么样的共同未来展开讨论、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何树全教授强调通过发展的角度审视全球价值链,充分发挥WTO、G20等国际组织治理优势和“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贸易治理中的积极影响,妥善解决贸易纠纷,减少国际贸易壁垒的未来不确定性。
第二组圆桌会议题为“全球化和新兴经济体”,阿根廷国际关系委员会、T20国际金融稳定与发展建设任务组合作主席何塞·西亚巴·塞拉特(José Siaba Serrate),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安德烈·德·梅约·索查(André de Mello e Souza)、米尔肯研究所国际金融与宏观经济研究主任克劳德·洛佩兹(Claude Lopez)、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行政管理协调办主任目黑克幸(Katsuyuki Meguro)和北京外国语大学G20研究中心学术主任孙文莉教授,就美国贸易政策对新兴市场的挤出效应、新兴经济体国家对全球治理结构改革的推动、促进全球经济合作与增长等方面作出了多方位深度探讨。
第三组圆桌会议围绕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展开,阿根廷国际关系委员会中国和亚太地区委员会和拉丁美洲委员会成员卡罗拉·拉蒙·贝尔哈诺(Carola Ramón Berjano)、土耳其安卡拉伊朗研究中心协调员穆拉特·阿斯兰(Murat Aslan)、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墨研究中心主任恩里克·杜塞尔·彼得斯(Enrique Dussel Peters)和阿根廷国家科技研究委员会研究员爱德华多·奥维多(Eduardo Oviedo)分析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给拉美、亚太、中东地区带来机遇和挑战;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时学高度评价了“一带一路”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的机遇,以及该倡议为全球经济与秩序作出的贡献。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和南非布伦特赫斯特基金会执行官格雷戈里·米尔斯(Gregory Mills)相继发表主旨演讲。杨成长从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国情、中国产业必将向中高端发展的趋势、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必然性四个维度解读中国经济;格雷戈里·米尔斯通过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政治民主、基础教育和经济增长等层面对非洲现状作了报告,认为非洲依然没有摆脱依附性经济机构,认为需要在新的全球治理框架下调整非洲的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