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化学者、昆曲研究者余秋雨在《笛声何处》中写到:“某一种文化如果长时间地被一个民族所沉溺,那么这种文化一定是触及到了这个民族的深层心理。以这种标准来衡量,中华民族在艺术文化充分成熟之后有几种群体性痴迷值得注意。第一是唐诗,第二是书法,而第三,我认为就是昆曲了。”
“一带一路”昆剧院发起人郝梦
岁末年初,在中华世纪坛剧院上演了一场别具特色的昆曲表演,这既是“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季”系列活动向北京观众的新年献礼,也是将昆曲这一中国现存最古老剧种与其他非物质文化相融合,用“非常规的演出方式”传播的全新尝试。
“我希望通过这种浸入式体验,拉近传统文化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观众更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一带一路”昆剧院发起人、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副秘书长郝梦说。
传统文化点燃民族自信
郝梦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虽然毕业后没有选择成为一名昆曲演员,但4年的专业熏陶,使她对昆曲的情愫深入灵魂。一次和美国朋友聚会时发生的事情,更是让她对自己的事业方向有了重新定位。
那次,郝梦去探望在美国留学的哥哥,参加了一场他的朋友聚会。席间,大家纷纷祝贺哥哥的学术论文被美国专业期刊发表,大家围绕学术话题聊得火热。语言的障碍和专业的隔阂让郝梦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正在无聊的当口,哥哥说:“郝梦,给大家唱两句昆曲吧。”起初郝梦有些犹豫,昆曲在中国都算曲高和寡,唱给一群外国人他们能接受吗?然而,在哥哥的再三鼓励下,郝梦唱了一小段昆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曲音一落,房间里响起热烈的掌声,美国朋友们被昆曲优美的唱腔和郝梦精彩的演绎深深震撼。郝梦说作为一个80后青年,那一刻她深刻体会到了习近平主席所说的“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刻含义。“我知道,他们的掌声是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响起。那一刻让我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自豪感,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太牛了! ”
2017年12月31日,“一带一路”昆剧院首部作品《牡丹亭?游园惊梦》选段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首演
几天后,郝梦去美国黄石公园游玩,看到当地人为了保护2000多只濒危动物麋鹿所做出的努力,再次受到触动。“昆曲传承了600年,现在只有600余位专业从业人员,难道这样底蕴深厚的文化不值得我们为之付出更多努力去保护它吗?”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纵观昆曲的发展史,却几经起伏。台湾作家白先勇认为昆曲的一时衰落并不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消失。其辞藻美、舞蹈美、音乐美、人情美,已然树立了戏剧美学高标准。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戏曲的一个窗口。
带着这两件事情的触动,郝梦决定为昆曲的传承和保护做出自己的努力。她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朋友们说了,有人反问她“在经济社会,你觉得昆曲是‘刚需’吗?”郝梦反问道:“你觉得对于每个人来说‘自信’是刚需吗?”朋友们被郝梦的“游说”征服。
2017年11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论坛上,由郝梦发起,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组建的“一带一路”昆剧院正式亮相。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在论坛上说:“引入社会力量是昆曲传承推广思路和方式的创新。”
“一带一路”昆剧院的成立汇聚了来自文化界、投资界、昆曲教育界甚至一些驻华使节的参加,“这既彰显了昆曲艺术的魅力,也说明社会力量具有参与昆曲传承推广的热情。”郝梦说。
在昆曲论坛上,美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李凯文为郝梦颁发非遗特殊贡献奖,鼓励她在推动昆曲艺术传播与保护的贡献,并正式邀请“一带一路”昆剧院2018年赴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演出。
古老艺术的现代呈现
2017年12月31日,“一带一路”昆剧院首部作品《牡丹亭·游园惊梦》选段在中华世纪坛首演。该剧根据汤显祖笔下的经典剧目《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改编。
“最大的突破在舞美方面。”郝梦介绍说。《牡丹亭·游园惊梦》舞美设计继承了昆曲极简的风格,但又与传统“一桌两椅”的固有模式相比增强了艺术感。郝梦曾担任北京第29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助理,大型歌剧《图兰朵》鸟巢版总导演助理……跟随张艺谋导演的工作经历,使她领教了张艺谋导演的敬业与较真,也对运用中国元素打造舞台效果有了自己的认识。在改编《游园惊梦》时,郝梦带领团队大胆创新,运用线幕方式表现舞台层次,运用视频技术营造水墨效果,运用现代灯光技术把观众带进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艺术世界……说起导演大型活动与戏曲舞台的不同感受,郝梦认为戏曲表演更需要突出细节,两者的区别就像电影和电视剧。
“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季”活动通过浸入式体验,拉近传统文化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首演当晚,观众们对清新淡雅又不失唯美的舞台效果大加赞赏,“舞台设计很现代,让传统剧目焕发了新的生机。”一位50多岁的观众这样评价道。
“以昆曲为代表的传统戏曲,不能成为博物馆艺术。”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韩子勇说,“艺术最大的特征是共享,传统戏曲必须找准古老艺术在当代社会传承发展的‘穴位’,让传统基因和当代审美碰撞出火花,否则,就会缺乏长期发展的生命力。”
要让戏曲在观赏中活下去,观众的传承同样不可或缺。郝梦深知“文化需要体验”的重要性。在昆曲正式表演之前,郝梦为观众们精心安排了非遗文化浸入式体验作为预热环节—观众进入剧场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华丽的戏曲服饰,凤冠霞帔、官衣、盔头等分列于走廊的两侧。观众一边近距离观察这些服饰,一边听工作人员讲解不同服饰的特点及所对应的人物身份。紧挨着戏曲服饰展示区的是皮影艺术展示区,琳琅满目的皮影作品让人目不暇接,年轻的皮影表演者现场为观众表演展示,让观众见识了皮影布后面的“秘密”,参观皮影制作工序让观众亲眼目睹了手工艺传承者们的匠人匠心。在浸入式表演环节,艺术家们不是在舞台上,而是在观众中间,表演了七代传承的周家班唢呐和京剧武戏《三岔口》选段。不同于正式的演出,艺术家一边表演,一边解答观众的疑问,在表演中完成了一堂艺术公开课。
“紧紧抓住文化传承的脉络,结合创新和科技感的表现形式,并且注重观众的参与和体验,提升场景互动能力,用各种方式抓住人心,让参与者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继而从内心提升文化自信,对‘非遗’产生敬畏心和保护欲。”说起整场节目的策划思路,郝梦滔滔不绝。
郝梦告诉记者,《牡丹亭·游园惊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及多位重量级艺术家的联袂加盟。“能够把这些顶级艺术家和设计师汇聚在一起做一场世界级的高水准演出,是‘一带一路’昆剧院能够扎实走出去并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接下来,郝梦将带领团队对该剧进行进一步完善打磨,备战海外巡演。
为昆曲插上复兴的翅膀
目前,“一带一路”昆剧院由20多名80后中青年组成。他们大都是戏曲科班出身。“学戏曲的人能吃苦,团队合作意识强,练功的时候师傅常和我们说要有‘一棵菜’的精神,就是强调要互相配合,所以我们这个团队执行力很强,这种精神对于青年团队非常可贵。”提到自己的伙伴们,郝梦满脸自豪:“我们大家都做好了长期打算—要将昆曲艺术弘扬到底!”
郝梦是幸运的。目前“一带一路”昆剧院收集了全本《故宫博物院藏清宫南府昇平署戏本》,共400余卷。这个版本留存极少,连国内研究戏曲的最高学府的图书馆都渴望得到部分馆藏。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南府升平署戏本》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记录清代宫廷戏曲演出史料的著作,除了戏衣、配件饰品、道具、老唱片之外,还有戏曲剧本11498册。这些剧本记录了清代社会民间和宫廷戏曲舞台上演过的戏目,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
“一带一路”昆剧院将携手北大和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共同整理,并将其中那些优秀的、传统的、失传已久的剧本进行排练并演出。“这个过程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如将文言文转化成白话文、根据时代语境改编剧情等等。”郝梦说,很多专家听到他们的想法后相当感动,并表示愿意一起为传承昆曲艺术做出应有的贡献。
据郝梦介绍,未来“一带一路”昆剧院还将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结合戏曲动漫、戏曲手游、戏曲影视、戏曲文创等一系列创新性思路,进行整合传播。此外,以昆曲为切入点,开展对外文化贸易也是社会力量参与昆曲传承推广的重要抓手。“一带一路”昆剧院将根据国家战略,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把昆曲作为外交国礼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传播出去。
“在对外推广昆曲艺术的时候,一定要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继承是基础,传承是方向,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能因为过于迁就别人的文化而做太多的妥协。”国家一级演员杨凤一说,这是她多次海外演出的经验总结,“我们一直以来也低估了外国观众的审美,其实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对于艺术之美的理解是共通的。”
郝梦认同前辈杨凤一老师的观点,她不看好外国剧目改编成昆曲,也不赞成为了迎合海外受众把昆曲演成歌剧,“昆曲复兴需要创新的思维,但创新并不是任意颠覆传统。”她说。
2018年是“一带一路”昆剧院“走出去”的元年,在多位外交官员的推荐下,“一带一路”昆剧院会远赴美国、亚非拉及中东各国进行巡演,将原汁原味的昆曲带给世界观众,让中华文化融入世界舞台。
“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践行者,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我们能有机会跟着自己的梦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非常幸福的。”郝梦说。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