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这么一批民营企业家,他们关爱自然,热心公益,真正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生命共同体。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鼓励和支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他们自发成立了一个非营利的环境保护机构—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期望通过这个平台,集中大家的力量和智慧,一同为守护地球净土而努力。
为什么取名“桃花源”?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席主席的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表示,他们希望中国10年、20年之后能拥有更纯净的水和空气。基金会副总裁、首席科学家王德智进一步解释说:“在中国文化中,‘桃花源’很好地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而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让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同发展
“目前,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在中国实践的保护模式叫‘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旨在用科学的方法做到有效保护,用商业的手段做到长期保护。”王德智说,他们专注于三个主要的方向—保护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土地、通过开发自然产品让社区受益、为公众提供体验自然的机会。
四川省平武县老河沟巡护队员
老河沟自然保护区是桃花源建立的第一个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位于四川省平武县,是中国著名的大熊猫之乡。老河沟曾经是一片林场,为了更好地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四川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与平武县政府签订了50年委托管理协议,获得老河沟的保护管理权,并将这片林场建立为老河沟自然保护区,持续为保护区提供资金支持。“其实这个地方并不在于谁管理,关键在于在这里工作的人是否真正在乎这里的保护。”王德智说,他们在保护区里组建保护队伍,并定期进行绩效考核,“保护得好可以拿到好的薪水,但保护得不好,就拿不到。”
老河沟自然保护区严格区分保护区域和外围区域的活动。在大熊猫生活的保护区内,桃花源禁止一切人为因素对动物的干扰,将原有的人类活动全部引导到保护区外围。“这个地方真正干扰动物的其实是人,比如打猎、偷渔、挖草药等。动物不需要人的帮助,你只要不去干扰它,它一定发展得比你想象的要好。”王德智说,这样做会产生一个很大的矛盾,就是当地老百姓怎么继续维持生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把保护区外的民主村,作为保护区的扩展区纳入工作范围,引导当地村民在这个区域生产、生活,开发生态农产品。“保护区外面,有最干净的水、空气、土壤,我们就是要鼓励大家用最优势的资源,不施农药,不施化肥,生产本土最诚信、安全的农产品。”这些在好山好水好空气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如腊肉、土鸡、柿饼、蜂蜜、蜂蜜酒等,以“桃花制”的名义进入市场,销售收入分为两块,首先用于提高村民收入,剩下的用于保护区建设管理。王德智介绍说,2013年开始开发生态农产品时,只有9户参与,2017年有了104户。2016年,参与进来的农户,每户能够增收一万块钱。也是在这一年,老河沟自然保护区开始实现保护经费的自给自足。
老河沟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著名的大熊猫之乡
王德智表示,未来他们还打算在保护区外的扩展区,通过建立民宿等方式,开展不同形式的自然体验活动和康养活动,把人流导入到这个社区,给社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这就是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想在中国推广的模式—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只有保护和发展兼顾,才能够真正把一块地方保护好,让保护给当地居民带去更好的发展,让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同发展。”
除了老河沟,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还在四川的八月林、吉林的向海、云南的西草海建立了公益保护地。目前,安徽黄山西部的九龙峰和湖北的神农架也正在筹建公益保护地。
跨国界保护尝试
作为一个中国本土的环境保护机构,桃花源同样关注中国以外地区的自然保护。
王德智介绍说,从2018年开始,桃花源将在非洲的自然保护区设置“非洲年度巡护员奖”,每年奖励50名一线巡护人员,连续10年。马云说:“非洲是无数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现在却仍在饱受非法狩猎的困扰。我们希望能够为非洲的自然保护做些事情。”2018年的第一次颁奖将在8月份进行。
老河沟的蜂农
王德智说,在非洲做巡护员是一件既艰辛又危险的事情。他们拿着微薄的薪水,时常陷入与持枪盗猎分子的斗争中,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甚至还会牺牲。2017年11月,桃花源特意邀请了比利时王室成员、刚果维龙加国家公园负责人伊曼纽尔·德·梅罗德来中国,介绍他在肯尼亚维龙加国家公园保护濒临灭绝的山地大猩猩栖息地的故事,让听众对在非洲做自然保护的艰辛程度有了直观的认识。桃花源希望通过设置“非洲年度巡护员奖”,来鼓励战斗在一线的巡护员,通过奖金、保险、培训、设备等支持,让他们能够继续自己的保护事业。同时,收集他们的保护故事,把这些故事传递给中国热心公益的人士,吸引更多的中国人来参与保护事业。
此外,桃花源还跟维龙加国家公园筹划合作开展了“维龙加国家公园竹炭能源项目”,以解决当地人砍伐原始森林(山地大猩猩的栖息地)来烧炭从而获得经济收益的问题。该项目延续了“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的思路,即在国家公园的外围鼓励当地人种竹子,用竹子来烧竹炭,然后通过出售竹炭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烧制竹炭的技术在中国浙江、福建一带已经非常成熟了。我们希望把这套技术引入非洲,让更多当地人放下他们的枪炮,加入这个产业来获得稳定的经济来源,从而阻止大猩猩栖息地继续被蚕食。”王德智说。
在王德智看来,虽然中国的自然环境保护起步并不早,但很多的保护理念和经验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今天,我们不能把眼光仅仅放在自己的眼前,还应该看到,我们在全球自然和环境保护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
用行动去改变
前不久,王德智刚刚结束了对国内几个保护区的巡查和对每个巡护员的考试。他说从野外回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行动产生改变”。
王德智说,老河沟自然保护区的巡护员,用5年的时间,让溪流里几乎消失的齐口裂腹鱼重新成为常见种;在八月林自然保护区,他们仅用一年的时间,解决了当地农民在保护区内放牧的问题,让消失多年的大熊猫重新回到了这个地方。而就是这样一些巡护员,他们在5年前,甚至就在一年前,还只是拿着锄头的农民。王德智说:“这些人让我真正地感觉到,当一批人真正去考虑一个地方的未来的时候,他们就能真正地变成保护者。他们的变化带来的是一个地方的变化。”
目前,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所建立的几个保护区,都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环境状况有了较大改善,野生动物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王德智对此表示十分欣慰:“当初建立桃花源,就是希望用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实干精神,为地球保护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鼓励更多的人为环保出一份力,用实际行动带动环境的改变。”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王德智希望呼吁更多的人加入环保事业,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关键是需要有更多的人来做这件事”。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