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的华人并不多。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直到2000年,才有华人来到恰帕斯州的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李宁便是最初的冒险者之一,在经历了种种失败之后,终于凭借自身的勤奋以及墨西哥姑娘的帮助,在当地立足下来。
初到墨西哥遭遇挫折
李宁来自广东惠东,出国前已是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制衣厂老板。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一位与李宁熟识的侨胞准备在墨西哥开设制衣厂,由于缺少技术和人员,他找到了李宁。尽管此时的李宁已事业有成,但在同乡的鼓励下,39岁的李宁变卖了家里的制衣厂,决定离开故乡去墨干一番事业。
最初,同乡将制衣厂设在了格雷罗州的阿卡普尔科,李宁在厂里担任技术指导。由于阿卡普尔科是热带城市,适销的短袖衬衫一般都利润微薄,而利润丰厚的夹克却销售不畅。勉强维持一年后,制衣厂就倒闭了。同乡将制衣厂搬到了位于恰帕斯高原的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希望利用当地寒冷的气候将制衣厂扭亏为盈,但却事与愿违,一年后制衣厂再次倒闭。
不服输转战餐饮业
尽管遭遇挫折,但雄心勃勃、一心想要闯出一番事业的李宁却并不服输。他和其中的一位工友拒绝了同乡赠送的回国机票,决定留在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就这样,李宁和他的工友成为当地最初的居留华人。
两年制衣厂的工作经验并没有带给李宁理想的收入,但在制衣厂工作期间,他却结识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墨西哥姑娘——安娜莉莉。见到李宁踏实可靠、头脑灵活,年仅18岁的安娜莉莉对李宁心生好感。当李宁和工友决定继续留在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时,安娜莉莉也主动留了下来——这对李宁在墨西哥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尽管李宁懂得制衣技术,但苦于资金欠缺,加之同乡失败的经历,李宁打消了开厂的念头。莉莉安娜觉得李宁烹制的中国食品味道鲜美,与墨西哥人的饮食口味较为接近,加之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没有一家中餐馆,她便建议李宁以餐饮业入手。
三人将在制衣厂工作两年的薪水凑在一起,在中心广场北侧的街道上租了一家店面,开起了 “龙城餐馆”。在莉莉安娜的建议下,李宁按照墨西哥人喜好辣酸的口味对其擅长的粤菜进行了改良,并增加了一系列墨西哥人喜好的油炸食品。由于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偏低,饭店的价格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尽管如此,饭店营业之初便为城市的流浪汉提供免费午餐,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帮助无形中却扩大了饭店的影响力。
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加之没有合适的员工,三人事事亲力亲为,开始了艰苦创业的过程。在牺牲价格、投入公益的前提下,为了获得利润,李宁只能极力压缩成本:为了获得便宜的原材料,每天早上6点多钟,李宁便要步行一公里前往城市北部的中心市场购买蔬菜;为了减少人力成本,从洗菜、切菜、炒菜,再到传菜、洗碗刷盘,所有餐馆工作均由三人完成。由于当时局势并不稳定,三人夜晚还要住店守护,以免店面受损。
由于价格低廉,饭菜口味鲜美,加之对流浪汉提供免费午餐的作用,龙城餐馆逐渐在当地打开了市场。
把握商机及时转型
两年后,李宁和莉莉正式走到了一起,而他的工友也结识了一位当地姑娘。有限的收入不能维持两家人的生活,四人决定分家。
大度的李宁将餐馆让给了工友,自己和莉莉在中心广场南侧的大街上租了一家店面,将其命名为“香港餐馆”,李宁和莉莉开始了二次创业的过程。
尽管有了先前的经验,二次创业的过程依然是异常艰辛。新店刚开张时,莉莉负责招待,李宁负责后厨,并雇佣几位本土的印第安人打杂。随着交往的日益增多,李宁发现墨西哥印第安人勤劳肯干,某种程度上有着中国人的品质。此后,李宁决定将炒菜技艺教给店里印第安人,并新雇佣了几位员工。就这样,他和莉莉从后厨工作中解放了出来。
危机出现在2009年。当时,一群中国台山人来到这里,开设了四家连锁中餐馆。台山人的餐馆开设在人流密集的市场周围,并将快餐价格定得更为低廉。在他们的夹击下,李宁餐馆的收入大幅下降。几番思索后,李宁决定在保持原有餐饮业规模的同时,扩大经营范围。
2009年左右,国内琥珀贸易突然兴起,不少中国人来到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采购琥珀。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李宁敏锐地把握住了其中的商机。通过莉莉安娜的人脉,李宁逐渐与周边SIMOJOVEL等村落中的琥珀矿主们建立了关系,形成了自己的供货渠道,逐渐成为当地最大的华人琥珀收购商。对于到这里收购琥珀的中国商人而言,李宁都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
从2000年至今,李宁已经在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生活了15年。如今,李宁在这里有两家店面,年收入在数十万以上,并修建了自己的别墅。在获得收益的同时,李宁的餐馆也已成为当地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不少本地民众在品尝中国味道的同时,亦通过美食及店内富有中国特色的装饰和商品了解遥远的东方文化。
(作者注:男,苗族,民俗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讲师,该文为作者在墨西哥恰帕斯州圣克里斯托瓦德拉斯卡萨斯进行田野调查时采写)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