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针对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所展开的各方面的合作引发了一些非议。主要是对中国的目的和意图提出质疑,认为中国是为了控制中亚国家,有人甚至认为是为了占领中亚地区。此外,也有媒体认为中国的目的是为了抢夺中亚的资源等,不一而论。因此我们必须就这个目的与意图问题进行一些基本的探讨。
促进经济发展是中国和中亚的第一要务
在世界银行以现价美元统计的185个国家中,中国和中亚五国的人均GDP都属于比较低的。2017年,即使是水平相对最高的哈萨克斯坦,也只有人均8838美元,排在第71位;中国次之,8827美元,排第72位;接下来是土库曼斯坦,7356美元,排第80位;然后是乌兹别克斯坦,有一个巨大的落差,只有1504美元,排第150位;吉尔吉斯斯坦为1220美元,排第154位;最后是塔吉克斯坦,人均GDP仅仅只有801美元,排第164位。2017年按现价美元计算的世界平均人均GDP为10715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和中亚五国的人均GDP都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其中哈萨克斯坦和中国也只有大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0%多一点(82%),吉尔吉斯斯坦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4%,塔吉克斯坦更是只占到世界平均水平的7.5%。我们也从不变价美元的角度看了一下,基本情况也差不多,没有大的区别。
这说明中国和中亚五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其中哈萨克斯坦、中国和土库曼斯坦属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其他三国则属于低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因此这六个国家的首要任务都是要努力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要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尽快提高本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尤其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因为这三个国家的收入水平实在是太低了,属于世界上最穷的35个国家之列。
经济发展受到了现实制约
历史地看,中国曾在相当长时期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是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中亚五国曾经也有过辉煌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在公元750-1200年间被世界称之为中亚的“黄金时代”,那时的中亚在贸易、制造、技术、金融等方面都很发达。后来由于开通了从欧洲到东方的海上航线,加上宗教冲突等因素的影响,中亚地区的“黄金时代”逐渐褪色。
因此,经济发展方面都曾经是十分辉煌的国家,都有着十分强烈的愿望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和中亚五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了一些现实的制约。
从中亚五国的情况来看,目前的经济发展制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交通与通信基础设施条件很差——公路方面,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相对要好一些,其他三国都很差,其中土库曼斯坦的情况极其糟糕;铁路方面,也是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相对较好,其他三国都很差;互联网方面,上网的民众比重很低,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都只有30%左右。因此,贸易成本比较高。二是制造业不发达,尽管乌兹别克斯坦有一点合资的汽车、卡车、公共汽车生产,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有一点化工和制药生产,都有一点纺织业,有的还有一点水泥、铝、葡萄酒、乳制品等生产,但总体来看,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是出口初级产品(70%以上),进口制成品(70%以上)。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发展制约,就是在某些资源的国内供给方面受到了制约,尤其是原油、天然气、铁矿石、大豆等,中国国内的产量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因此每年都必须从国际市场上进口,而且进口量还十分巨大。2017年中国进口原油4.2亿吨,同年国内的原油产量只有1.9亿吨,进口量占总需求的68.9%;2017年中国共消费天然气2373亿立方米,其中进口了838亿立方米,占全年消费量的35.3%;大豆进口比重更高,2017年中国从国际市场上净进口大豆9542万吨,占当年国内总消费量11059万吨的86.3%;2017年中国净进口铁矿石10.7亿吨,占当年总需求23亿吨的46.5%。还有许多产品,中国都需要大量从国际市场上进口。
通过合作消解经济发展制约
正是由于中国和中亚五国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以上现实情况,因此也就同时认识到了加强合作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因为如果中亚五国与中国加强合作,我们以上所提到的双方的经济发展制约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缓解,有些方面的制约甚至可以得以彻底解除。理论上讲应该是这样的,那现实的具体合作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首先,我们发现,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已经完成了一些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比如说中国铁路施工企业在中亚建成的第一条铁路、连接交通极其不方便的“高山国”塔吉克斯坦中部和南部的瓦亚铁路(瓦赫达特—亚湾)2015年5月15日开工后,仅用15个月就于2016年8月24日顺利通车了;中国企业在中亚建设的第一个铁路隧道、即乌兹别克斯坦的卡姆奇克隧道(“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也已于2016年6月通车。
其次,为了促进中亚与中国的能源贸易,中国在中亚建设了比较完善的能源管道网,包括天然气管道和石油管道。天然气管道主要包括自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到新疆阿拉山口进入中国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两线,全长约1万公里,年输气能力约为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主要来自土库曼斯坦;以及同样起自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但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入中国的C线,设计年输气能力为250亿立方米,主要输送的是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这三条天然气管道已经开始正常输气。另外,还有一条D线天然气管道,目前仍在建设之中,也是起始于土、乌边境,但是经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后从新疆的乌恰县进入中国,设计输气量为每年300亿立方米。
从石油管道建设来看,中国-哈萨克斯坦石油管道从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阿特劳到阿拉山口,进入中国,全长约2800公里,设计年输油能力为2000万吨,目前输油顺利。
再次,针对中亚地区产业发展比较薄弱的问题,中国在这一地区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建设工业园,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国拿出20亿美元成立了专门的中哈产能合作基金,用于中国优质产能落地哈萨克斯坦;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合资创建了鹏盛工业园,既促进加工制造业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发展,也为本地人提供了1000多个新的就业机会,为所在州提供了20%的税收;中国民营企业在吉尔吉斯斯坦创办了独资的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园,促进现代农业在中亚的发展。
最后,我们看看中国在中亚的投资情况。到2016年底,中国对中亚的投资存量已经达到了91.4亿美元,其中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最多,为54.3亿美元,占总的投资存量的59.4%。中国现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大投资来源国,其投资量已经大大超过俄罗斯的投资量;中国目前还是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国最大的投资国。
我们同时也发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下,中亚国家对中国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能源出口方面。中国目前每年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大约占到中国天然气进口量的60%左右,中国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也已经累计达到了1亿吨左右,因此中国目前是能源资源比较丰富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出口市场。
互补发展互利共赢
由此可见,由于自然禀赋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基本上属于一种为了克服各自不足与制约而努力寻求自然资源互补、经济结构互补性发展、从而实现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最终是为了克服自身的客观制约,实现共同的经济发展。通过加强与中亚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合作,中国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原油和天然气;通过与中国加强经济合作,中亚国家可以获得其所需要的商品(除土库曼斯坦外,中国是其他四国的最大商品进口国)、投资、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以及促进产业发展,加上中国与中亚距离比较近,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善,运输成本将更低,因此将大大促进中国和中亚的经济发展,提高和改善其人民的生活水平。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