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6日清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红旗迎风招展。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车队沿着长安街缓缓驶来。经过中南海新华门,赫然映入眼帘的是“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
云南省拉祜族党代表李娜倮一身黑布长襟,下着艳丽的花边筒裙,袖口缀以五彩斑斓的图案,显得喜庆又庄重。作为党的十八大和二十大两届代表,此时此刻再次站在人民大会堂前,她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十年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2022年10月16日,云南省拉祜族党代表李娜倮在人民大会堂前拍照
数千里外,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李娜倮生活的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哈尼族乡勐根村老达保寨,梯田里早已布置上拉祜人民跳芦笙舞的图案,从空中俯瞰甚是壮观。她告诉记者,“这些年,寨子里发生了太多故事,给予她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都写进了歌曲《感谢共产党》。拉祜儿女要用歌声表达心声:一心向党,欢歌喜迎二十大!”
“一起富才是富”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老达保寨居住着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拉祜族。这里的村民各个能歌善舞。在田间辛勤劳作之余,音乐与舞蹈成为他们表达自我的方式。拉祜族人崇拜葫芦,他们会在葫芦上插上五根竹管制成芦笙。每逢传统节日或丰收时节,男子吹起芦笙围圈而舞,女子牵手在外围伴舞,庆祝丰收、祝福平安。
老达保寨的“五彩梯田”喜迎二十大
走进老达保村,错落有致地矗立着木竹群楼,昔日的茅草屋已经修葺成瓦片房,村里的泥泞土路也翻新成水泥路,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然而,这里也曾经是贫困村,村寨与外界的联系,只有一条窄窄的山道。大家盼望着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标志着扶贫攻坚战的全面打响。作为十八大代表,李娜倮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党代表深入学习交流,对国家的政策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她卯足了劲儿要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
李娜倮是村党总支宣传员,平日里下农田干活最积极。她在自家地里种植了高糖甘蔗、新品种茶叶等示范农作物,取得成功经验后,再手把手教给村民。她说:“我是党员,群众想不通的、不愿做的,我先带头干起来。”
村民演出实景剧《快乐拉祜》
业余时间,李娜倮喜欢创作歌曲。为了更好地宣介党的政策,她创作了30多首村民耳熟能详的歌曲。2013年,她牵头成立了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采用公私合营、农民入股的经营模式,充分挖掘当地民族文化。在她带领下,乡亲们创作拉祜族民歌,排练实景剧《快乐拉祜》。这些地地道道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了舞台上耀眼的明星。
“我要和大家一起把拉祜族的民歌唱出大山。”带着拉祜风情和乡土气息的歌声果然唱出了普洱市,唱出了云南省,唱到了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和杭州大剧院。她笑着说,很多外国朋友对村民无伴奏的四声部合唱赞叹不已,直呼“犹如天籁之音!”
村民们有机会走出大山,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这些年,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李娜倮兴奋地说,“一人富不是富,一起富才是富!”
振兴与传承
2020年底,中国政府如期完成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工作重心发生了历史性地转移,由“脱贫攻坚”转向了“乡村振兴”。昔日积极“走出去”的老达保寨人如今热切地期盼着“引进来”。
“我们开办了一些特色客栈和民宿,希望游客来村寨看民族歌舞演出时,能住下来,体验拉祜族的传统文化,也让更多村民受益。”李娜倮意识到,少数民族村寨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将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起来。
拉祜族在漫长的岁月里并没有文字,但是积累了丰富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达保寨作为典型的拉祜族村寨,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村。
《牡帕密帕》非遗传承培训班
《牡帕密帕》是拉祜族人演唱的一部长篇诗体创世神话,是拉祜族人民世代传承的口述文学精品,2006年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拉祜族的芦笙舞也在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李娜倮说,父亲李石开就是拉祜族芦笙舞的国家级传承人。
为了传承和保护《牡帕密帕》,李娜倮把拉祜语翻译成汉语,组织村民以歌伴舞的形式传承和保护这部民族史诗。在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建起了《牡帕密帕》传承馆、演艺舞台、传统民间活动体验区等等。李娜倮正积极努力,希望建设拉祜族文化培训基地;同时,她还在村小学担任课外教师,教授芦笙舞和拉祜族歌曲,“希望拉祜文化一代代更好地传承下去。”
人民至上
在中国,有很多像老达保寨这样的少数民族村寨。德国“95后”小伙罗伯特•阿道夫(Robert Adolf)因为痴迷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走访了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拍摄,他在苗寨体验过镰刀剃头,在侗族村寨品尝了长桌宴,还学习过水族的马尾绣、布依族的蜡染……
最让他惊讶的是,这些少数民族村寨虽然大多在深山密林里,政府却给他们都铺上了水泥路,家家户户通水通电,修建了卫生间、厨房,村里还建了学校、操场。很多传统村落都搞起了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既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又让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逐渐开始返乡创业。他告诉记者:“这些村寨的网络信号很好,甚至还有5G信号!”
人们不禁要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将“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中共中央做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始终体现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云南石林地区非遗文化传承彝族歌舞表演亮相2022年北京服贸会
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教授(Shahbaz Khan)深有体会。他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管理》项目,在中国开展了四个遗产地的可持续生计试点活动,并取得了的阶段性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他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他告诉记者,从“精准扶贫”战略过渡到“乡村振兴”,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时因势创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比如,将非遗传承视作宝贵的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当地居民通过非遗传承培训,不仅生计能力得到了提升,在经济上直接受益,同时摆脱了落后的生产方式,反哺生态保护。”夏泽翰教授进一步解释道,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乡村社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性别平等,同时增强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为乡村留住更多人才,成为未来新产业发展的支柱,也为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开新的局面。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