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涉台部分提出“八要”,既在宏观层面上明确了现阶段对台工作的总目标和方法论,也在具体工作层面上肯定了福建省在对台工作中的特殊价值和先行先试。
实现了融合发展的目标、路径与方法的辩证统一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的“八要”重要谈话明确了现阶段对台工作的大方向、总任务和方法论、路线图。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年初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为蓝图,更为清晰直接地指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对台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同时,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中端层面上的工作方针,即对台工作既要着眼大局大势又要注重落实落细,要贯彻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研究创新惠台措施,只要能做到的都要尽力去做。此外,结合福建等地的实际和特点,详尽切实地对具体层面工作作出了部署,包括两岸要做到“新四通”,力争应通尽通;强调要加大以文化交流增进台湾同胞对民族、对国家的认知和感情;要一视同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以及要听取台胞呼声,把惠台措施落实到位等。
习近平总书记描绘出了一幅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宏大而清晰的新图景。在当前一个时期,融合发展就是和平统一的具体实践,是现阶段对台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我们要通过“应通尽通”为两岸的人员、资本、信息和物质的交流沟通建立通路,构建起比经贸关系利益链接更为紧密丰富且动力强劲的融合体。为了要一视同仁地提供与大陆居民的同等待遇,不但要以落实具体政策,细化到每个个体,还要倾听台胞呼声去大胆尝试、政策创新。
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新,一方面来自自上而下的更为科学、更具前瞻性和开拓精神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也强调要依托民之所欲、民之所望和民之所为的具体实践,在应对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创新发展,从而实现了融合发展思想的目标、路径与方法的辩证统一。换言之,无论是两岸融合,家国一统的终极目标,还是通往这一目标的新路径、新理念,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新四通”的提出就是最好的范例,即在金门、马祖等地民众长期以来希望大陆帮助解决用水用电紧缺等困难,也多次表达通气、通桥的诉求基础上,着眼于两岸同胞共同发展,通过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谋福祉,帮助解决经济民生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台湾同胞提供更好更多发展条件。
为福建强化对台前沿平台功能指明方向
在指明对台工作的大方向、新思路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高度肯定了福建在对台工作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以及实践创新,发出要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的明确号召。
长期以来,福建基于其与台湾同胞独特的地缘联结、亲缘关系和血缘脉络,一直是两岸交流前沿。在新时代如何继续发挥“闽台一家亲”的特殊性重要性,谱写融合发展的大文章,习近平提出了把工作做到实处细处、做到台湾民众心里的要求。事实上,两岸不但需要“应通尽通”来增进物质范畴的联结,也需要在精神世界建构通路,以文载道,化育人心。
多年以来,福建是大陆面向海洋的前沿,是中华儿女勇敢走向世界的窗口,同时也是大陆实践两岸交流和对台工作的先锋,以极大勇气和务实精神在工作中能拼善闯,敢为人先。近年来,特别是中共十九大以来,福建为落实中央对台工作精神,以“法无禁止皆可为”精神推出了大量先行先试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让广大台湾同胞受益,充分体现了“台胞导向、工作导向、创新导向、务实导向”。例如,基于广泛调研,在推动平潭综合实验区、自贸试验区及台胞主要聚居地区赋予台胞台企同等待遇上大胆突破,包括零门槛鼓励台资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及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和为集约用地台商提供优惠用地政策等。金融服务方面,自贸区还首创两岸征信查询业务。在社会管理领域,福建积极推动将台胞纳入各类荣誉表彰和奖项评比,吸收台湾人士进入文艺和工商业行业协会并担任领导职务;漳州市台胞台商台企司法保护实现多项创新,提升了台胞的认同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此外,平潭多个村(社区)聘请台湾村里长担任执行主任。针对文化交流与心灵契合,福建将台胞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定;依托多地的文创聚落、文化影视园和博物馆设立中心推广体验式交流,向千余名台湾青年传播中华文化魅力。与此同时,惠台政策在闽加速落地,例如,华佳彩、建霖工业、台湾晶元等台企获得多项专项补助、基金投资、投资奖励或被列为省重点技改项目。近三年,在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组织闽台科技合作项目40余项,资助经费逾1500万元人民币。银联卡覆盖台九成ATM和七成商户,并实现“闪付”、交通、购物和跨境转账等功能的便利化覆盖。
通过创新实践推进台胞在闽的共同经济生活和文化交融,将有效拉近闽台和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推进闽台全面融合发展,更好地服务对台工作总目标。福建省是大陆对台工作的一个重要范本,其不少做法有望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推广。
刘匡宇 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