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2019两会>评论

稳定宏观不可动摇,激活微观深化改革

2019-03-05 16:50:00 【关闭】 【打印】

  3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做了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第一年。回顾2018年,中国在国内外充满极大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完成了主要目标。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经济增长6.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1%,关税总水平由9.8%降至7.5%,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就业人数稳定增长,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在2019年,中国政府制定了新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100万,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 

  总体上看,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长的态度已经从“量”逐渐向“质”转变——适当降低经济增速的同时,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在明确不滥用财政货币政策搞“大水漫灌”强刺激的前提下,适当将CPI目标提高至3%也将有助于经济增长。当前中国国内外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诸如外部性输入性风险,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等。尽管压力重重,《报告》也给出了中国政府在2019年的努力方向——可以概括理解为:宏观搭台,微观唱戏。 

  宏观层面,为经济发展营造稳定、宽松的大环境是未来政府工作的重点。《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以及“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些目标都旨在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创造稳定的内、外环境。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环境。赤字率安排为2.8%,既较2018年的2.6%有所提高,又没有突破3%的争议线。其含义是财政政策在发挥提振经济的效力的同时,也为将来预留出政策操作空间。中国政府将继续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逆周期调节将是2019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调。 

  微观层面,进一步激活经济主体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看点。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微观经济主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为企业减负降税,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将是中国政府未来一年的工作重点之一:预计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2万亿元。预计此举将极大激发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有助于企业主体进行产品研发、投资、吸收就业等活动。融资方面,《报告》也提出资金资源要是适当向小微企业倾斜。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争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等措施,都是为小微企业“输血”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报告》也体现出对市场主体的充分尊重。中国政府将继续在营商环境方面下功夫,简化行政审批,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以上措施都将极大地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活动效率。此外,消费者也是重要的市场主体。中国政府在减税、保障民生方面的努力也将有助于提振消费,在增加民众幸福感的同时也能发挥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对中国而言,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2019年,中国政府和人民依旧面临诸多来自国内外的不确定性风险。相信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 

  周学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