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2019两会>记者直击

寻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03-08 09:49:00 【关闭】 【打印】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二场记者会现场  图/董宁

 

36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场记者会,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回答记者提问。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  图/董宁

 

刘世锦: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不能变,不该变,也变不了”

在回答如何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时,刘世锦表示:民营经济现在已经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休戚与共、息息相关,结成了命运共同体,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不能变,也不应该变,也变不了;发展民营经济我们要靠政策,更要靠法治;要切实解决形式上平等,实际上不平等的潜规则问题。

“要对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有信心。”

在回答如何消除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障碍问题时,刘世锦建议:第一,加强现有政策执行力,把具体措施落实到位;第二,要有好的案例引路,一个行动能胜过一打纲领,一个好的案例胜过一大批原则和说法;第三,对外开放,更要对内开放,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开放,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对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有信心。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图/董宁

 

南存辉:

“加大创新投入,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回答民营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问题时南存辉委员说,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都面临转型升级的要求。凡是那些创新能够跟上时代步伐、能够持续升级的企业,就能在产业竞争中赢得优势。相信通过新一轮政策支持和企业自身努力,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将进一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发挥民企灵活,国企、央企‘压舱石’作用各有特点”

就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南存辉认为,推动混改要建立起规范的、法治化的环境,创新国企、央企的管理思路,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而带动民间资本积极介入。把民企机制灵活的特点和国企、央企“压舱石”的作用结合起来,为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大动力。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叶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  图/董宁

 

叶青:

“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辅导”

在回答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时,叶青建议金融机构增加金融产品,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辅导,大型国有银行因地而异,细化金融产品。

“民企要聚焦实业、做精主业”

谈到优化营商环境,叶青认为,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连续出台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优化营商环境不单是政府的事,社会以及企业自身也有义务改善营商环境。要解决民营企业自身发展问题,关键是要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做强做优。只有高质量的企业和产品,才能赢得社会信任,赢得更好营商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360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鸿祎  图/董宁

 

周鸿祎:

“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必将深度融合”

在回答数字经济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周鸿祎表示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必将深度融合,互联网将迎来“下半场”,未来的实业、传统制造业会是数字经济代表。要解决好传统产业如何数字化的问题,可以综合运用物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帮助传统产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未来,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是全力合作的关系,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安全是数字经济发展最有力的保障。

“企业家一定有自己的信念”

在谈到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时,周鸿祎认为,企业家要有三方面的突出精神:一是信念,要把困难当成“磨刀石”;二是坚韧,做企业是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征程,三五年就成功是特例,年轻人尤其要放弃短期暴富的观念;三是创新,把关注点放到用户和市场身上,发掘用户新需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会常委、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群飞  图/董宁

 

周群飞:

“推动民营企业参与知识产权保护”

谈到如何支持先进制造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发展时,周群飞建议,对于民营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政府可以提供更好的融资平台,进一步缩短流程;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民营企业在行业中的话语权;帮助解决民营企业科技资源相对缺乏、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等问题。

“不能因为担心失败就不去创新”

在回答如何做到鼓励创新与管控风险并重的问题时,周群飞说,创新始终伴随风险,这正是创新的内涵所在。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确实存在技术、市场、融资、管理等风险。她建议,应注重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推进产学研各创新主体间的融合,优化融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推进创新与体制机制改革互动融合。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