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2019两会>记者直击

周松勃:为村民服务,给百姓带话

2019-03-07 13:38:00 【关闭】 【打印】

   

    他从医32年,跑遍附近几十个工厂、砖厂、农场,100多个行政村,脚步走过近200平方公里,辐射服务人口达20余万人,积累了48.2万份患者简历,给病人看病的行程近20万公里……他就是“最美乡村医生”,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涿州市刁窝乡刁四村乡村医生周松勃。  

  周松勃从1987年开始在村卫生所行医,从那时起,他就坚持“有钱没钱都看病”的理念,为看不起病的村民垫付医药费,“久而久之,欠账越来越多,资金周转越来越难,小诊所几次面临断药”。当药店再也不肯赊药给他时,他和妻子开始养鸭,拿养鸭的收入贴补行医的亏空。“乡亲们都说,我如果不做乡村医生,依靠养殖业早就致富了。”周松勃说。   

  资金上的短缺,丝毫没有影响周松勃认认真真为村民们看病,他为每个找他看病的病人保留了病例,包括乡亲们的既往病史、用药过敏史和家庭病史,有些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单说降压药就有近十个品种,每个人的适用药都不一样。周松勃对每个村民的身体情况如数家珍。 

  作为村民身边的基层代表,周松勃对精准扶贫有着自己的理解。“由于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本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现在,只要有劳动能力,村民们的吃饭问题都已经解决了。目前,精准扶贫的关键是要解决因病返贫。我希望国家可以对大病、慢性病加大投入,逐渐提高报销比例,这样才能使大家更有幸福感、社会更加和谐。” 

    “老百姓给予我们很高的期望,让我们来履职,为他们代言。”周松勃说,“我能有这样的机会,一定把老百姓的话儿带到两会上。”今年两会,周松勃建议京津冀三地应合力破解跨区域老年医疗和养老服务等方面的身份和户籍壁垒,特别在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救助补贴、老年医疗等方面做好政策制度对接,让京津冀三地老人异地医疗养老无障碍。  

  周松勃还建议,推进建设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据统计,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近1.5亿,其中近六成分布在农村。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数量会进一步增多。为了推动医养结合模式更好地发展,切实解决老人就医养老中存在的难题,结合农村失能老人就医特点,周松勃建议出台适合农村老人的就医养老相关政策,加大政府对农村养老的财政投入,提高农村老人的基本养老保障水平,尤其是为失能老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更好的政策保障。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