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本刊特稿

用沟通驱散误解 用合作消弭分歧 用硕果回应非议

2018-09-04 09:04:00 【关闭】 【打印】

  中国与非洲,远隔万里。然而,尽管双方有着巨大的文化和语言差异,但是却有着相似的近代受西方列强压迫、剥削和殖民的历史,有着对于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强烈的呼吁,有着对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强有力的支持,有着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换言之,“中国梦”与“非洲梦”紧密相连,共同代表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坚持独立自主、为共同富裕而奋斗的理想。 

  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中非之间作为国际社会第三世界的兄弟相互扶助、相互支持,谱写了一曲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上携手应对大国压力、维护国际正义的佳话,那么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中非则作为颇具潜力的世界经济新兴代表,共同为全球经济转型、新工业革命、包容普惠发展、脱贫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8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第18个年头。走入新的千年,中非合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这其中2006年在北京和2015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两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都为双方的互利合作树立了里程碑,尤其是3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旨在推动中非共同发展的“十大合作计划”,如今这些措施已经结出累累硕果。 

  在中非合作的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杂音出现,有的是缺少客观认知的误解,有的是主观臆想的曲解,更有的是别有用心的非议,甚至出现了蓄意破坏中非友好合作大局的消极举动。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开幕式上所讲的:“中非合作好不好,只有中非人民最有发言权。任何人都不能以想象和臆测否定中非合作的显著成就。”对于那些负面言行,最好的回应方式,就是用沟通驱散误解,用合作消弭分歧,用合作的硕果来回应非议。 

  例如,西方媒体常常指责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新的殖民主义,中国援建非洲的基础设施项目等会使相关国家陷入所谓的“中国债务陷阱论”。这种不负责任的论调,一方面本身就基于西方国家殖民和剥削非洲的历史视角,以一种推己及人的方式看待中非之间截然不同的平等合作;另一方面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西方国家在同非洲国家的交往中,相对于中国越来越没有吸引力、竞争力,真正落入了自身的“软实力陷阱”。 

  相较之下,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对非合作的“五不”原则正是中国在非洲魅力直线上升的重要原因。这五项原则包括: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洲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洲投资中谋取政治私利。 

  实际上,从2000年至2016年,中国对非洲贷款仅占非洲总体对外债务的1.8%,且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等领域。迄今没有任何一个非洲国家抱怨是因为同中国合作而陷入债务危机;相反,很多非洲国家领导人都积极评价中国对非投融资合作,期待同中国扩大有关合作。 

  在与中国进行战略对接、推进经贸合作的过程中,非洲在推动工业和现代化进程,改善基础设施,提升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减贫惠民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只有真正提升了自身经济发展的能力,才能帮助非洲国家走出只能依赖援助、无力偿还债务的泥潭,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而这恰是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也是中非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的建设之道。 

  2018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重点就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盟《2063年议程》与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相结合进行谋划。中国将与非洲合力执行“八大行动”,打造符合国情、包容普惠、互利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让中国与非洲25亿人民共同走上更加美好的幸福之路,建设中非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