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从青岛站向北出发,胶济铁路在52.35公里处设下一个小站:蓝村站。蓝村镇因此得名。蓝村镇位于山东青岛即墨区西部,地处青岛通往济南、烟台的咽喉,濒临胶东、流亭两个空港,胶济铁路、蓝烟铁路在此交会,青银、青新、乌威高速贯穿镇域。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蓝村镇深入挖掘综合交通区位优势,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规划建设青岛国际陆港。
一个产业集聚、配套完整、宜业宜居、融合发展的“陆港新城”快速崛起。
传统产业要创新,新兴产业在崛起
1979年前后,蓝村镇古城村、鲁家埠村建起村办鞋厂。几年后,一些工人开始自己办鞋厂,一带十,十带百,蓝村镇的制鞋业逐渐形成气候。到2012年,全镇共有制鞋企业750家,年产量达1.2亿双,蓝村因此被誉为“江北皮鞋第一镇”。
“制鞋业一度是蓝村镇的支柱产业,但由于生产分散、没有形成品牌,很多企业都是代工,利润低,发展进入瓶颈期。”蓝村镇党委书记、青岛陆港管委会主任周遵贤说,传统产业需要创新和变革,目前蓝村镇正在推动制鞋、纺织、服装等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商业模式重构;同时,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一批新兴产业脱颖而出。
在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的厂房里,生产线上热火朝天。在冶炼炉中投入普通的钢锭,喷带包中便可喷出广泛应用于变压器、互感器、传感器等领域的非晶带材,一块顽铁瞬间身价百倍。
“非晶带材应用在配电变压器上,可将空载损耗降低70%至80%。”青岛云路副总经理郭刚说,公司生产的产品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今年销售额预计可达8亿元。
打造多式联运物流枢纽
每天下午,满载出口商品的集装箱班列都会从位于蓝村镇的青岛国际陆港站台出发,驶往青岛前湾港码头。
“‘即黄’班列于2017年10月运营,截至今年11月底已经发送638列。”青岛国际陆港管委会物流事业部部长王伟秀说,“班列比公路运输每个标箱节省约200元,为企业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驻现场办公,把青岛港‘搬’到了即墨内陆,极大方便了周边企业。”
青岛国际陆港积极引入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组织出口货源,理顺跨境电商出口通道。今年3月,第一批服装、童车、小家电等货物顺利试通关,青岛国际陆港跨境电商业务由此实现了从“买全球”向“卖全球”的跨越发展。
从2014年规划提出到现在,国际陆港内大项目不断落地:济铁物流园项目3条铁路线已经铺设完成,2019年项目建成后,将为青岛市和山东半岛区域的生产企业、商贸市场提供运输、仓储、配送、公铁联运等物流服务。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正式奠基,将承载整个半岛地区轨道交通设备的维护保养以及零部件生产、综合配套等功能。
“现在,跨境电商小镇也在招商当中。未来,国际陆港还要开通‘青新欧’班列,努力打造海陆空铁多式联运的物流枢纽。”王伟秀说。
建设文明美丽新蓝村
清泉流过村口,水上蒹葭苍苍,这是蓝村镇王演庄社区三泉河畔的初冬景致。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村民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的臭水沟。
“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村里全部改造厕所,实现雨污分流并纳入城市管网,还试点将秸秆作为燃料为村民清洁供热,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王演庄南村党支部书记孙克言介绍,现在村民以从事针织加工业为主,将来要在融入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的同时,挖掘村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
“顺着溪水流经隔断离愁的村口/让那些越过篱笆墙的牵牛花/缠绕着前世手中的刀剑……”这是王演庄社区红叶诗社成员周海永歌颂家乡的诗作。
红叶诗社成立于2015年,社长毛允斌是退休教师,而诗社成员都是普通农民。他们“白天拿锄头,晚上拿笔头”,一有闲暇时间就聚在诗社里创作、交流,逐渐成为社区里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像红叶诗社这样的文化社团在蓝村镇相当普遍。”周遵贤对记者说,“蓝村镇在抓好基层党建的同时,重视发挥新‘乡贤’引领作用,凝聚全社会力量建设陆港新城。”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