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专题>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评论

创新发展为新时代赋能

2018-05-25 09:59:00 【关闭】 【打印】

    

  新时代带来新气象,新气象激发新作为,新作为需要新奋斗。习近平在2018年新春团拜会上对全国人民寄予不断奋斗的期望,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201853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激励新时代的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奋斗使不畏强暴的中国人民勇于反抗侵略,追求民族独立;奋斗使不惧封锁的中国人民敢于改革开放,勇攀高峰,追求国家富强;奋斗使继往开来的中国人民善于抓住时代赋予的发展良机,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前进,继续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把握核心动力,锻造“中国芯” 

    

  马克思恩格斯定义时代的角度多种多样,根本依据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这对矛盾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因此,准确定位一个时代,认清时代的发展前途,必须要把握生产力这一决定时代进步的客观标准,要善于和新事物站在一起,发展新的生产力,引领时代潮流。 

  2018421日,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这一判断是基于时代大势、国际国内发展的现状而做出的科学指引。20世纪80年代,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天才地预言了“信息时代”的到来。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断言,“网络是21世纪的图标”。习近平2012年在深圳视察腾讯公司时说,“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因此,认识新时代,必须看到新的生产力所指引的方向。在某种意义上说,新时代是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新技术时代。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错过了前几次生产力大变革、大发展的技术时代,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技术领域先天不足,在很多环节还亟需补齐短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在与世界的交流融合中起步,逐步从缓行到加速,从追赶到超越,从模仿到创新,从代工到发明,生产力水平获得了质的飞跃,经济发展增速明显,用短短4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国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中国准确把握了时代的发展潮流,敏锐地抓住了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内容的科技革新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创新驱动战略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战略,中国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征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大飞机等与现代科技发展前沿密切相关的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同时,创新型思维带动中国“新四大发明”惊艳全球。这些都昭示着中国对新时代核心动力的准确把握。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起步晚、底子薄,为了加速增长,在中国发展的起步阶段,市场和资源或许能够“交换”来含金量较低或者已被淘汰的技术,暂时满足社会生产需求。随着中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入决胜期,对技术的尖端性、前沿性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靠市场交换、靠金钱交易得不到真正的核心技术,没有核心技术就难以公平地参与国际贸易与分工,更勿谈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 

  在数字时代里,全球生产力要素快速流通,创新的周期大幅缩短,机遇的闪现稍纵即逝,把握住了机会就能迎头赶上,失去了机会就有可能扩大本已存在的科技代差。芯片的研发与生产是中国高新科技发展的缩影。核心元器件、根服务器这样的关键技术随时可能因为创新的懈怠而出现数字鸿沟,因此无时无刻不需要技术创新,而建筑在这些核心技术之上的是包含了前沿科技、先进材料、精密工艺和制造模式等在内的一系列的创新制造体系。所以,正是在这层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的时候,一再强调科技创新是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中国必须在开放融通,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发扬好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厚植创新土壤,花大力气科技攻坚,锻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坚硬无比的“中国芯”。 

    

  提振时代精神,坚定“中国心” 

    

  每个时代都凝聚着符合这个时代本质特征的时代精神,表征着这个时代整体积极向上的精神实质。时代精神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国家的强大精神动力。毛泽东曾在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里强调,“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对新时代中国社会精神气质的高度提炼。中共十九大用“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来形容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朝着宏伟目标迈进的时代气质。人的精神气质反映了他的思想信仰、品格修养,社会的精神气质彰显了整体社会成员的气概情怀与理想信念。 

  中国人的新时代精神既具有浓厚的文化传承,又洋溢着与时俱进的奋发朝气。 

  今日中国进入的新时代不仅是生产力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也包括这个时代之中的中国人民由内而外焕发出的自信光彩,社会精神面貌的昂扬向上。新时代标注了中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共十九大到二十大的五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时代风云的气韵吞吐,决不能缩手缩脚、拘泥尾随、无所作为,必须要积极参与,紧扣时代的脉搏,以勇气与自信为时代做注脚,成为这万千气象中不可或缺的壮丽风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正怀着无比坚定而自信的“中国心”,用“只争朝夕”的行动对着可期的未来呼喊,向历史庄严作答。 

    

  创新时代作为,感怀“中国辛” 

    

  新时代的发展动力十足,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万千,新时代的行动更要大有作为。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主动的开放体现了中国人融入世界、参与交流竞争、充分展现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成熟与自信。同时,主动的开放意味着科技创新竞争与高端产业角逐空前激烈,唯有积极面对,刻苦积累,创新作为,跨越发展,才能无愧时代赐予的空前良机。 

  以无线通信技术领域为例,通信标准的主导与设定相当于一个国家在通信领域的主权,涉及数以万计的经济利益。在2G网络时代,由欧洲和美国分别制定的GSMCDMA两套标准主宰全球,日本的PDC标准也仅限于日本境内,中国只能束手旁观。苦涩的旁观让中国人意识到在核心领域不能永远依靠外国技术,科技上的被动挨打违背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因此,在3G网络时代,在经济、技术都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和通信业顶住巨大压力,创新发展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标准TD-SCDMA,形成和CDMA2000WCDMA三足鼎立的态势。尽管TD-SCDMA在技术的成熟性、产业化与用户体验上要弱于另外两种标准,但是在本质上与欧美技术没有根本差别。中国通信领域在3G标准制定上的重大突破提振了本土通信产业自主发展的信心,为中国参与国际通信标准制定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在4G时代,中国从默默跟随者转变为制定标准的主要参与者。而到了5G时代,中国标准Polar code已经超越法国的Turbo2.0,能够单独和美国标准LDPC分庭抗礼。2017年全面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已经将大力推进5G 

  技术产品研发列入其中。“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任何成功都没有偶然与侥幸。通信领域的成功质变背后蕴含的是中国通信行业苦练内功,加强高端技术研发,突破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艰辛历程与艰苦奋斗。 

  中国制造不仅在民用技术发展上实现飞跃,在军用研发中也获得了重大突破。2018513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从大连造船厂码头启航,赴相关海域执行海上试验任务,检测验证动力系统等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艘国产航母从设计到建造,全部由中国自主完成,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了建造中型航母,以及后续更大型航母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都需要付出艰辛的钻研,刻苦的努力。从没有航母到在被前苏联弃建航母上实现“以我为主,航母重生”的奇迹,再到完全依靠自主研发造就充满时代气息的国产航母,可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除了以上提及的无线通信行业、海洋军事工业,中国还有众多科研领域都在自主创新的探索之路上经历着困难艰辛,痛苦蜕变。“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唯有品尝过奋斗艰辛的人,才能体会破茧而出,突破极限的快乐。时代见证了中国人感怀艰辛,奋勇向前的步伐,时代会给予奋斗者最好的回报。 

  201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习近平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中写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唯有奋斗,才能不辜负这个时代;唯有奋斗,才能开辟社会的全新气象;唯有奋斗,才能激发更多创新作为。 

  中国社会的领航者在最好的时代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社会的奋斗者在最好的时代里提振着勇于变革的精神,以最坚强的意志,最坚定的信心,最饱满的斗志,最踏实的行动,谱写着中国改革发展的崭新篇章。 

    

  夏一璞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特约研究员,博士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