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市浦东国际机场南侧的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里,停放着一架白色涂装的客机——1980年首飞的“运十”,飞机前的石碑上镌刻有四个字——“永不放弃”。从1970年“运十”立项,到2017年C919一飞冲天、惊艳世界,穿过47年光阴的中国“大飞机梦”里,所有的遗憾与挫折、不屈与自豪,似都凝结在了这四个字间。
回首往昔,中国大飞机的“圆梦之路”一波三折。1970年8月,中国首个大飞机项目“运十”启动研制工作,首架“运十”于1980年9月成功首飞;1985年,“运十”却因种种原因宣布下马。1985年起,上海飞机制造厂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组装生产MD82客机;1997年8月,麦道公司被波音公司并购,与中方合作也被迫终止。1996年起,中国与空客公司开始联合研制AE-100型客机;1998年,空客却因故终止了项目。
中国商飞C919客机102架机在浦东国际机场第四跑道起飞。 殷立勤 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08年5月11日黄浦江畔,承载着发展中国大型客机“使命”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蓝天梦想的召唤中挂牌成立。此后十年间,ARJ21新支线飞机走完喷气客机设计、试制、试验、试飞、批产、交付、运营全过程,宣告中国研制飞机正式“飞入”世界先进民机行列;C919大型客机一飞冲天、大展中国之翼雄姿,这是中国首次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150座级干线客机;中俄合作CR929远程宽体客机转入初步设计阶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商飞公司科技委委员吴兴世介绍,C919采用了高度综合化和模块化的航电系统、全权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至2018年5月累计订单已达815架。“采用经过实践验证的先进成熟技术,主要是为了改善飞机的性能和使用特性,提高它的产品竞争力,同时为用户实现更好的服务。”
在ARJ21客机试飞取证、航线示范运营,及C919大型客机设计研发、总装制造、首飞准备工作中,一群平均年龄30岁的“商飞人”成为了团队的“生力军”,承担了C919大型客机控制律攻关等37项民机关键技术攻关。
中国自主研制的ARJ21-700飞机的104架试飞飞机。文/殷立勤 图/中国商飞公司供图
“因为怀揣着中国大飞机的梦想,对航空有着无穷的热爱和兴趣,我们把所从事的工作看成是一份高于个人利益的事业和使命。”“梦幻工作室”副组长张驰说。在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这支由“80后”组成的未来产品与技术研究团队负责起了C919的“未来机型”,如今正设计研发一种缩小版的大飞机,无人驾驶、体积极小、成本不到C919的百分之一,承载着中国“大飞机梦”的未来。
在吴兴世看来,民用飞机的研制投资可观、回收缓慢、风险巨大,一个新机型的回收期就要二三十年,这也意味着新阶段下中国商飞的技术攻关、资金资源需求、经营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更加长期的考验。
中国拥有1080万平方公里的空域;按照中国民航业发展规划,中国民航业到2020年旅客运输量将达到7亿人次,到2030年将达到15亿人次。广阔的市场前景预示着民用飞机需求量将不断上升。而在过往十年,中国商飞与中国民机产业已然共同实现跨越式发展,刷新了世界对“中国智造”的认识,在三万英尺的蓝天之上“绘”出了具有鲜明中国印记的恢弘版图。
“中国大型民用飞机产业的发展蓄势当年,需求强劲,坚冰突破,开局良好,但是任重道远。我们所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只是万里长征的又一步,还要一步一步向前迈进。”吴兴世说。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