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退一步,置身于安徽西递村黑白相间的徽派建筑中,抬头欣赏着门楣上隽永的四个字——“落叶归根”。西递是安徽省黄山市附近的一座古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博学的向导向我讲述了一段当地的历史趣事:这里的先民曾经像不断分叉的树枝般遍布中国大地,带着滋养身体的茶叶、传承文化的砚台、启迪心智的哲学,最终在人生的暮年回归故土。
这段诗意的话语触动了我。2025年春节前夕,我开启了一段为期三周的旅行,从北京出发,穿过河南安阳与开封,抵达东南沿海的福建泉州,再北上来到黄山脚下的婺源。我清晰地记得沿途无数温暖的笑脸与友善的目光。我又何尝不像一片落叶——从北京的树梢飘下,在途径的每一寸中国土地上找寻归宿?这段旅程的意义不仅在于历史、文化与美景,更在于沿途人们敞开的心扉。只要你愿意走出自己的世界,他们便乐于让异乡人在他们的根脉间安顿。
在福建省泉州的开元寺,克里斯·纳什向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里的孙悟空雕像致敬
人山人海
请先随我走进北京南站,开启这段奇妙的旅程。为何要选择在中国春运高峰期搭乘高铁呢?高铁这样的人类工程奇迹不仅舒适便捷,而且非常准时。于我而言,铁路旅行本身就是节日氛围的一部分。车站与车厢里的“人山人海”——返乡的农民工背着给家人的礼物,满怀着与奶奶、爷爷、姑舅叔姨等家人团聚的期望;衣着靓丽的单身男女们全身上下都是时尚单品,就是为了让父母为自己感到骄傲……高铁车厢,正是“归乡感”的第一站。
我的首站是河南安阳。滴滴网约车司机载着我驶入这座现代而舒适的城市,但我内心却有一丝失落——我追寻的是商朝(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的历史与传说,以及商朝昔日的都城“殷墟”。不过,我的担忧很快消散了,殷墟博物馆让我与商朝迎面相逢。
2024年开放的殷墟博物馆建在商朝宫殿遗址旁,是中国众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博物馆项目之一,它带领参观者直面久远的过去。透过甲骨文上模糊的刻痕,我能看见汉字的起源;现代电子屏上的动画则展示着它们如何一步步演变为今日的文字。作为一所国际学校的校长,我总在为学生们寻找那些全球文化的联结点。在这里,商朝青铜器的精湛工艺令我震撼——在它们被铸造的年代,英国人才刚刚学习青铜技艺。商朝艺术家的成就简直无与伦比,比如,商朝名将亚长墓中出土的青铜牛尊,纹饰繁复、气势磅礴。然而不同文明也有共同之处:东西方的工匠们都痴迷于用熔化的金属塑造动物形态,将鸟兽装饰于饮食与祭祀器皿上。
说到饮食,我在下一站河南开封迎来了一场文化大宴。与安阳相似,我来此是为了探寻另一个王朝的记忆——北宋(960年-1279年)。开封曾经是北宋的都城,始建于1049年的铁塔是这段历史的最佳见证;彼时的英国正处在黑斯廷斯战役前夕,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即将结束。开封堪称世界最早的“大都市”,而铁塔则被誉为“天下第一塔”。若说盎格鲁-撒克逊的教堂象征着英国与更广阔世界的联结,那么这座佛教铁塔则彰显了中国对佛教文化在亚洲传播的巨大影响。
当然,我们的胃和灵魂都需要滋养!与铁塔齐名的是位于北书店街“李记四味”餐馆的“四味菜”。我加入了店外的长队,点了一碗手工烩面,配上四种鲜切卤肉和刚出炉的烙饼——掰碎泡进汤里,颇有陕西泡馍的风味。餐馆不大,我与当地人肩并肩坐着,沉浸于吸溜面条的喧闹与温情中。
克里斯·纳什在福建泉州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的国际化面孔
领略完中原文化,我启程南下,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泉州。其实,我的中国初体验始于邻近的厦门,那是一次“一见倾心”的旅行。我很想看看泉州是否和厦门一样充满魅力。这座城市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在这里,深厚的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交融共生,深深地征服了我。
2月2日,我来到泉州蟳埔的海边广场。人群在欢笑声中舞动,欣赏着春节的系列演出——既有舞狮等传统节目,也有泉州独有的妈祖祭祀(妈祖是渔民的守护神)。我先品尝了蚵仔煎,然后漫步至梧林村,遇见了中国国际化的另一面。
梧林村的红砖古厝堪称中西合璧的奇观:希腊式石柱撑起闽南燕尾脊,砖雕纹样带着伊斯兰风格。这些建筑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南洋华侨的杰作——他们远赴东南亚打拼,将积蓄寄回家乡,建起气派的宅院。如今的泉州企业家们,同样延续着这份开拓精神。
克里斯·纳什在安徽省黄山附近的村子与村民一起制作扫帚
文化遗产的守护者
最后一站是婺源!你或许早已从照片与电影中熟悉了西递、宏村等诗意的村落(它们都是世界文化遗产),但我在这特别想谈的是当地村民的质朴和善良。即便乡村振兴让生活有所改善,在山野间居住依然不易。婺源“自在舍”民宿的主人王文轩与戴静(音译)夫妇得知我热爱中国艺术,立刻引荐了砚雕大师吴金花与木雕匠人余晓群。他们都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与传播者。
当地村民质朴的生活打动了我。村里的姑娘们咯咯地笑着我蹩脚的中文,却耐心地回答我有关村里青年的各种傻乎乎的问题;木匠们一边为邻居手工打制梯子,一边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村子里的老人邀请我进屋,分享“火桶”取暖的秘诀,我们仿佛老友闲谈……我这片飘落的英国树叶,在扎根中国这片土地的人们身上感受到了许多温暖,我想向他们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最后,我想对我的中国朋友们说:请珍视你们现代生活的文化根基,加入守护文化遗产的伟大事业中吧,它们是中华多元文化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外国朋友,我想说:中国正敞开怀抱静候你们的到来。若你真心拥抱她,她定会馈赠你一生难忘的体验。
克里斯·纳什(Chris Nash) 英中了解协会前主席
翻译:周琳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