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奥林匹克文化与全球文明传播”专题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国际传播”展开交流研讨。
“奥林匹克文化与全球文明传播”专题研讨会13日在京召开。图为会议合影。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教授在致开幕辞时表示,7月13日是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纪念日,回顾20多年的历史,奥林匹克文化与全球文明传播的关系愈加密切。随着北京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来自中国的奥运故事也逐渐丰富着全球文明的内涵。
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执行会长、《文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娄晓琪围绕“奥林匹克文化的中国方案”发言,他宣读了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写给《文明》杂志的感谢信,并介绍了《文明》杂志社为致敬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奥林匹克文化所开展的系列活动。他提出,从北京发起的奥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传播活动是竞赛精英运动向全民运动转化的起点,奥林匹克运动不断发展、奥林匹克文化不断传播的过程是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完美案例。
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和王义桅教授从美学和文化的角度进行了阐述。金元浦认为,在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应推动奥林匹克积极快乐的生活哲学和生命美学。王义桅指出,奥林匹克不仅仅是体育竞技精神的折射,更代表着全人类的生活姿态,也是一种美的艺术,它唤醒了各种传统文化的初心。
“奥林匹克文化与全球文明传播”专题研讨会13日在京召开。图为研讨会现场。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教授结合奥林匹克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开论述,指出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事,也是全球最大的媒介事件,为全球文明交流互动提供最佳注脚。从希腊雅典到法国巴黎,再到中国北京,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世界各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观,为全球文化传播、文明对话提供了借鉴。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张丹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曲茹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姬德强教授和王四新教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期刊出版与学术交流中心副主任谭震、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秘书长季燕京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级编辑李宇等专家也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国在奥林匹克文化与全球文明传播是的角色和定位,并就如何更好地做好奥运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出谋划策。本次研讨会由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中国传媒大学、《文明》杂志社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承办。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