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后肆时”,坐落于美术馆后街40号,是一座朱漆大门、青砖灰瓦、回廊相连、灯笼高挑的四合院。5400多平方米、大大小小21个文化活动空间错落有致地嵌入地上一层、地下三层的院落,这里如今是景山街道市民文化中心,名曰“美后肆时”,寓意“四时更迭之间,美好永不间断”,是一处让市民在小院里邂逅生活之美,肆意尽享欢乐时光的公共文化空间。
四合院里如何过大年?哪些民间年俗重温着传统文化,又温暖着国人的心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进了“美后肆时”,邂逅美好时光。
四合院里准备的“福”字盲盒。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东晋名家陶渊明《桃花源记》里记录的美妙体验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四合院里的每个主题空间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美剧场、美作馆、美食馆、美阅馆、美影馆、美衣馆、美体馆、美好交流中心……热爱传统文化的长者们能够找到心仪的休闲之法:国学、琴茶、插花、戏剧、歌舞;年轻人和孩童也能找到属于他们的活力空间:绘本阅读、脱口秀、现代戏剧、服饰美学、普拉提,各种潮流玩法迸发出全新的活力。
一进院,可以看到张贴“福”字的盲盒,还有大红色的炮仗,是为来小院过年的人们准备的投壶游戏礼品。投壶,始自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之时,按照礼仪都要邀请客人射箭,不会射箭的客人可以用箭投向酒壶作为一种替代性的礼仪。久而久之,投壶便成为中国民间的一项游戏。春节期间,凡进入小院的居民都会被要求一展身手,投壶赢盲盒,也算是传统民俗的新式玩法。
魏家社区京剧队在“美剧场”排练演出。
这边大家还在跃跃欲试,准备赢取新年开门红的大盲盒。那边“美剧场”里早传来了“咿咿呀呀”的京剧声。那是魏家社区京剧队在排练演出,台上两位身着红装的银发老人,在几位伴奏的帮衬下,饶有兴致地将中国“国粹”京剧唱给访客们听。
在“美作馆”,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北京剪纸非遗传承人徐阳正在给市民讲解“剪窗花”的精髓。一把剪刀,几张红纸,裁成小块,对折四角,只见剪刀在纸上翻飞起舞,精美的花样从手间缓缓展开,像变戏法一样,一张张镂空的“福”字或“春”窗花就诞生了。可谓一纸方寸间,妙手生花,活灵活现。在这里,剪纸爱好者们将新年的祝福和期盼融入一纸一剪之中,尽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参加活动的居民不仅能学习剪窗花的技法,体验非遗传承文化,还能把红艳艳的窗花带回家张贴起来。
北京剪纸非遗传承人徐阳讲解“剪窗花”。
过新年添新衣,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添置一件既有中国传统服饰特色,又符合现代人穿衣习惯的美服,是时下中国人过年的新风尚。服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最直观的呈现方式,出生、成人、婚嫁……中国人一生的每一种仪式背后都有着与之相对应的特定服饰。在“美衣馆”,外交部服务局“青·文化”品牌系列活动讲师栗紫老师正在给大家讲解中国传统服饰中的盘扣文化,从仙鹤寿桃、蝴蝶双飞,到绚丽樱花、北京雨燕,造型各异、设计精巧的各式盘扣,让大家大开眼界,也了解了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如何通过服饰来传达美好,展现礼仪。
“美衣馆”陈列着中国传统服饰用的盘扣。
红枫叶艺术团模特队在“美体馆”排练。
与此同时,“美影馆”里正循环播放有关北京中轴线的纪录片,“美体馆”里平均年龄63岁、身高172cm的红枫叶艺术团模特队正在排练,而公共空间里正展出北京市民安建达老人的老物件藏品和北京五中学生的冬奥主题画展,各种“文化的饕餮盛宴”在这个冬日暖阳的小院里肆意生长。
“美后肆时”地下展厅里展出北京五中学生创作的北京冬奥主题绘画作品。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