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旅游

十年,他们努力向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

2020-12-21 11:53:00 【关闭】 【打印】

  2020121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和北师大会林文化基金主办的“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10周年图片展、2020“看中国”收官展映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看中国”项目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跨文化体验与影像创作活动,是对“第三极文化”学术理念的有效实践,也是北师大戏剧与影视学跨国艺术教育的新实践。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10周年图片展现场。 

  在北京师范大学田家炳艺术楼的展厅里,“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十年图片展吸引了中外嘉宾驻足停留,展览对“看中国”项目进行宏观回顾,披露了很多珍贵资料,总结了“看中国”十年来的成果与收获。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在影片展映环节致辞时表示,虽然2020年的新冠疫情阻碍了许多跨国交流活动,却没能阻挡中外青年的交流步伐。疫情时期的“看中国”项目非但没有停止,反而不断“升级”,持续扩大影响力,“中外青年在北京、武汉等17103部短片以及由9位外国青年共同拍摄的大电影顺利完成”。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看中国”项目总发起人黄会林致辞。 

  “看中国”项目总发起人黄会林回顾了“看中国”项目走过的十年历程,从2011年的“看北京•中外青年暑期DV计划”开始,十年间,“看中国”诞生了无数精彩作品。作品的线上线下立体式传播,形成了研究院发力、撬动广泛中外平台和个人自主传播的“杠杆式”民间推广模式,探索出一条依托高校、依托青年的外宣路径。黄会林表示,《路:外国青年看中国》这部纪录电影也是对项目十年经验的一次精彩总结。影片之所以用“路”命名,意味着这是一条外国青年看中国之路;希望它走得更宽广,以博大的胸怀欢迎友好的外国青年们走进来,也推动优秀的中国文化走出去。 


影片展映现场。 

  影片放映环节,100多名中外嘉宾共同观看了展映电影《路:外国青年看中国》和“看中国”本年度三部优秀代表作品:《乡村大篷车:中国现代化留下了什么?》《苦尽柑来》《光》。三部作品围绕“农事农家农人”和“后疫情时代”的主题,展示了当代农家生活、美丽乡村的打造以及疫情之下人们的责任和坚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欧洲拉美地区语言节目中心副召集人、法语频道总监宋嘉宁女士认为,三部优秀影片共同传达了一个价值取向——人性的温暖与善良。人类文明因交流而丰富多彩,她希望“看中国”项目能为人类文明共建做出更多的努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大卫•巴拓现场分享体会。 

  北京外国语大学大卫•巴拓识教授认为,“看中国”是一个关乎人与人之间联结的项目,这些纪录电影正成为一个个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窗口。同时,“看中国”是一个双向互鉴的成果,不仅向外传播了中国的文化,更向中国展示了作为普通人的外国青年是如何看待、认识、接近中国的过程。项目开展的快节奏打造了沉浸式文化体验的氛围,他认为外国青年这样深度的体验和感知中国,胜读百千卷。 

  2020年初,来自德国、美国、新加坡、俄罗斯、西班牙、巴西等国的青年奔赴中国各地,完成了9部短片,为“看中国”十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十年,共有725名外国青年来到中国,创作拍摄了712部纪录短片,他们通过自己的视角和讲述,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当代中国。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