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旅游

河南发现夏代“粮仓城邑”

2020-12-08 11:06:00 【关闭】 【打印】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的分布图。新华社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时庄遗址考古队供图) 

  近日,28座分布集中形制多样的夏代早期粮仓遗址在河南淮阳时庄遗址被发现。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用于粮食集中存储的粮仓城邑,为研究早期国家的粮食管理和赋税制度等提供了绝佳的实物材料。 

  28座仓储遗迹集中分布在时庄遗址一处面积约5600平方米的人工垫筑台地上。考古人员在仓储遗迹底部检测出粟、黍类作物的成分,以及用于地面铺垫或编织物的芦苇类植物成分。此外,土壤中也检测出黍素成分。结合仓储遗迹的建筑形制,判断其性质为粮仓。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时庄遗址项目负责人曹艳朋说。 

  从整体布局上看,该台地外围有宽浅的围沟,中间是一座具有居住功能的连间房,28座粮仓围绕在房子外围。此外,在该区域发现的同时期遗存以粮仓遗迹为主,极少见灰坑、陶窑、墓葬等其他类型的遗迹。说明这个聚落布局结构清晰,功能单一,因此我们推断时庄遗址是一处以储粮为主要功能的特殊城邑。曹艳朋说。 

  通过对遗迹中的木炭进行碳十四测年数据显示,上述遗存的年代为距今37004000年左右,均已进入夏代纪年的范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新砦期阶段,即文献记载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的夏王朝早期。曹艳朋说。 

  “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专门用于粮食存储的城邑,说明当时可能存在一套较为完整和严格的粮食收储和管理制度。”曹艳朋说。根据以往的考古发现,同类性质的遗迹还可见于杞县鹿台岗、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等地,但以时庄遗址的发现年代最早、最为集中、功能和结构最为清晰。 

  在曹艳朋看来,“粮仓城邑”的出现,说明中国早期国家已经开始对聚落功能进行专门划分。“这对重新认识早期国家的粮食储备管理、社会组织结构、管理水平和国家治理能力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曹艳朋说。 

时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20197月开始发掘,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目前相关发掘研究工作还在进行中。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