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旅游,不仅仅是参观天然雪景、人工景观,最大的乐趣是观光的同时能与热情洋溢的当地市民共同喜迎盛事,体验那座城市独有的、无法复制的百年冰雪文化……
在哈尔滨,白天,松花江冬泳场热闹非凡;冰雪欢乐谷内,中外游客和哈尔滨市民尽情地一起玩起了抽冰尜、打爬犁、冰滑梯、雪圈、冰上碰碰车、雪地摩托、冰上自行车等活动;到太阳岛欣赏雪雕艺术,去太平湖冬钓,在伏尔加庄园体验滑雪……丰富多彩的冰上娱乐活动让中外游客和哈尔滨市民尽享冰雪盛宴。夜幕降临后,流光溢彩的冰雪大世界与哈尔滨街头的冰灯景观遥相呼应,把城市装扮得更加五彩缤纷。这时,“百姓游冰城”活动达到高潮,人们纷纷走上街头,观赏街头冰灯夜景,游览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有的城区组织群众唱歌、跳舞、扭秧歌,以哈尔滨人的热情欢迎中外嘉宾的到来。
冰雪情结深深地融入了哈尔滨市民的血液
冰雪文化为哈尔滨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哈尔滨已经成为闻名中外的国际都市。市民的生活方式与以往有了较大的改变,唯独没有改变的依然是市民心中炽热的冰雪情缘。
哈尔滨的冬天漫长而寒冷。成长生活于此的市民从小练就了苦中取乐的本事,源于他们对这座城市心底的热爱和与冰雪共浴的意志。隆冬时节,他们顶寒风、冒大雪奔跑在大自然赐予的“满城冰雪,欢乐天地”里。冬季,哈尔滨的孩子最热爱的游乐运动就是“抽冰尜”,这是一种用鞭子巧妙驱动继而使陀螺在冰上高速旋转的冬季冰雪运动。这项运动抽鞭的角度、力度都需要灵活随机应变的控制。他们手里的冰尜,式样可谓千奇百怪,有木头的,有金属的,甚至有会发声的尜,当被抽打着旋转起来时,就会发出“嗡嗡”的鸣叫声。
第二种最为常见的冰上活动当是爬犁,相当于简易雪橇。十岁不到的哈尔滨孩子便能独立制作。找两根木头,用锯锯成一样的长短,上面横着钉上木板,下面钉上铁条用作在冰雪上滑行。
爬犁的实际用途很多,在爬犁前系一根绳子,孩子们可以换着拉兄弟姐妹满城地奔跑;也可以在爬犁上堆满大大小小的口袋帮助父母买米买面——爬犁几乎可以到达任何想去的地方。
有点像冬奥会的雪橇比赛,“打爬犁”是哈尔滨孩子们的最爱。选择一块足够面积的冰坡地,孩子们双手托个爬犁,疯狂地助跑,蹬腿扭腰,然后匍匐在爬犁之上滑下坡去,耳边滑过阵阵的风声,身下是隆隆的摩擦声。孩子们快乐的尖叫声,把一个寒冷寂寞的冬天搅得热火朝天。这才是哈尔滨的冬天,这才是哈尔滨冬季的少年。
第三种常见的冰上活动便是滑冰。滑冰的人在冬季的人工滑冰场和冰封了的松花江江面随处可见。哈尔滨人几乎都会滑冰,即使早些时候经济条件差家里孩子多的,父母会按照最大的孩子的脚码购买冰鞋,小的孩子滑冰为冰鞋尺码合适就在脚上多套几双袜子。他们矫健如飞地滑行在冰原之上,感到了自己脚下生风的惬意。
哈尔滨的市民天生与冰雪结缘,每年都与冰灯冰景邂逅,冰雪情结深深地融入了他们的血液。他们无论身处何方,沐浴冰雪形成的坚毅性格,让他们受益终生。
唯独哈尔滨,能令游客体验百年冰雪文化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自1985年1月5日创办,迎合了哈尔滨人源自骨子里的冰雪情缘,进而结合哈尔滨独特的历史,衍生出独特的“哈尔滨冰雪文化”。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将这种源于哈尔滨,仅能适于哈尔滨的冰雪文化推至开去,与全世界共享。
2012年,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900万人次,共有26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在哈尔滨机场投入运营,开通国内、国际航线129条,通航城市74个,其中仅对俄罗斯航线已达10条。预计2013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超过1000万人次。作为独具特色的旅游城市,哈尔滨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游客公认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为助力入境旅游发展,哈尔滨在交通、住宿、餐饮、通讯、金融、治安等方面形成了极好的环境。
文化一旦与冰雪有机结合起来,就为冰雪赋予了灵性、活力与魅力,使文化融入冰雪,为冰雪活动打造了巨大平台,冰雪文化给哈尔滨城市的冬天注入了活力,增添了魅力,扩大了国际影响力。现今,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建设已经形成以“哈尔滨冰雪节”为核心的,具有相当规模,且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知名度、美誉度的冰雪文化产业体系。
“满城冰雪,欢乐天地”只有在哈尔滨才能体会得到。哈尔滨作为一座拥有百年历史文脉的城市,她的内涵正在被深深挖掘,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也是哈尔滨政府为之努力的方向。在中国旅行,没有踏足哈尔滨,会是个缺憾;而畅浴冰雪,体验独特文化,非哈尔滨不可!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