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糖葫芦、采摘果子、辅导功课、搬运物料……在8月8-12日北京亦庄举办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下称“机器人大会”)上,220家国内外知名机器人企业,集中展示了1569件产品。多种类展品各显神通,让人感叹机器人的能力边界。
展会中一个个小片段共同拼凑出了机器人行业支撑实体经济运行,服务智慧生活,并为全球性挑战提供机“智”的解决方案的美好图景。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现场
重塑未来生产生活
很多人对娱乐节目中穿越火线的游戏并不陌生,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项十分惊险刺激的挑战,但对机器人而言,这更像一场精密的算法实践。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松”)展台,一款机械臂稳定快速地穿越着“迷宫”,展现了非同一般的高速度、高精度和高稳定性。新松品牌与文化管理中心总经理哈恩晶介绍,这款机器人是新松自主研发,可实现±0.03毫米重复定位精度,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松机器人“穿越火线”
哈恩晶表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是新松的核心产品。“比如可在车间里实现自动化物流仓储搬运的AGV机器人,占新松今年业务近60%,批量应用于锂电、半导体等行业。”她解释道,“芯片生产环节对洁净要求非常高,用机器人完成生产线上工位间的物料搬运,能有效降低污染风险。新松机器人以其高可靠性、高精度、高稳定性,打破国外的垄断和封锁,也为国内半导体核心技术的突破提供了很大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开幕式中致辞表示,十年间,机器人行业应用边界加速扩展,工业机器人向更智能、更柔性进化,成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引擎。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5.6%,连续12年位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新松的名字来源于“中国机器人之父”、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原所长蒋新松院士。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新松改写了中国机器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历史,书写了中国机器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开篇。
多年来,新松积极布局国际市场,在多地设立海外分子公司及区域中心,在海外拥有专业的工程团队和研发生产基地,产品累计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4000余家国际企业提供服务。
新松首席技术官张雷表示,从难以望其项背,到遥遥领先,国产机器人产品在世界中展现出了越来越强的竞争力。“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机器人行业发展的中心”!
相较工业机器人,对智能化要求更高的人形机器人亦展现出了飞速发展的态势。
天工机器人在跑步机上跑着马拉松,宇树机器人忘我地展示着舞姿,还有企业将机器人拳击赛、足球赛搬到了机器人大会现场。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观众们情绪高涨地欢呼叫好。当然,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并非仅为大家提供娱乐,背后展示出的是机器人行业科创能力及产业实力的跃升。
正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机器人大会开幕式中所说,“作为机器人的高阶形态和具身智能的重要载体,人形机器人在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安全防护、家政服务、教育医疗等场景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擎”)创始人赵同阳将人形机器人视为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始,他表示,他心目中的人形机器人具有外表高大威武的钢铁范儿,并能像人一样具有温度,具有思考的能力。既身轻如燕,又要有足够强的爆发力;既能进入工厂打螺丝,又能走进千家万户;既有工具属性又具备情绪价值,“既要又要”的高标准使众擎展台人气爆棚。
众擎机器人家族
众擎PM01可以做到“跌倒自主爬起”“精准落座、静态休憩”“快速奔跑”,自然的步伐和没有违和感的互动展现出了超高拟人度和卓越的性能。赵同阳表示,上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众擎机器人还需借助外力,今年就可以自主坐立行走,“下次我们会彻底脱离遥控器,甚至能跟着我在这里参展和上下楼梯”。
尽管各界都对人形机器人给予了高度关注,亦有一些亮眼成果,但是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伊藤贵之提醒,目前人形机器人在商业部署上仍然有限,真正的多用途人形机器人的实现还很遥远。“我们希望安全方面以及物流和材料处理能够成为早期开始着手的应用领域,这是我们的预期。”他说。
助力解决全球性问题
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等全球性问题突出,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福祉,成为各国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候任主席陈成川认为,更加智能的机器人要能够支持可持续性、韧性和包容性的协同发展。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副总干事邹刺勇特别指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是人类正面临的三重挑战。“机器人行业能够帮助其它行业来提高他们的表现。”
在机器人大会园林分会场活动中,易维集控(北京)园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易维集控”)展示出的花箱引起人群的好奇:“花箱配上光伏板能干什么?”
易维集控服务平台
一款体积仅相当于普通笔记本电脑的光伏板,内部集成了数十项发明专利与逾10亿个数据因子。易维集控董事长石岩表示,这是该公司依托垂直领域大模型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光伏AI灌溉机器人。该设备基于园林数字节水大模型,可自主判断最佳灌溉时机与水量,实现智能精准灌溉。目前,该机器人已在园林、高标准农田、沙漠治理等多个场景部署应用,覆盖全国22个城市,应用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实际运行数据显示,其比传统灌溉节水超70%,养护成本节省40%以上,成活率提升超过95%。
“园林养护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行业,”石岩表示,“这款固定式智能装备不仅是一台节水设备,更是数据要素时代的绿色基础设施,对降本增效、节约能源、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据悉,易维集控公司已构建全国首个涵盖上千种植物习性的灌溉决策数据库,持有39项知识产权及专利。目前,该公司正致力于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转化为可计量、可交易、可复用的数据资产,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新路径。“未来,我们将深化与科研院校合作,重点在濒危植物及高附加值植被的智能养护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石岩补充道。
依托中国5G普及与光伏产业优势,该产品应用范围持续扩大,并随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速走向国际市场。石岩透露,公司已与美国、沙特阿拉伯客户洽谈,产品计划在国外投入使用,填补当地相关技术空白。
在健康领域,香港首家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公司——港仔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仔机器人”)正加速布局。港仔机器人执行总裁覃晨透露,“我们将搭建配备体检设备和机器人的‘智能健康小屋’,云端大脑对检查数据进行分析后,由机器人解读体检报告并给出健康建议。”覃晨表示,该项目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医护人员的短缺,并会在未来走进家庭,为社会医疗及养老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区域协同加快行业发展步伐
“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根基在于创新,活力在于合作,未来在于共享。”辛国斌如是说。
本届机器人大会首次设置香港展区,港仔机器人作为重点企业亮相。实际上,4个月前,该公司刚刚由香港上市公司港仔机器人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与达闼机器人合资成立,致力在香港和内地合作推动通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创新生态、产业发展和市场落地。
虽然成立时间很短,但在达闼机器人多年技术积淀的基础上,港仔机器人聚焦智慧健康医检、智能巡逻巡检、智能康养服务等领域,迅速展开合作应用,成为区域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优秀范例之一。
在“香港智能机器人发展前景论坛暨港仔机器人具身智能品牌战略启幕式”活动中,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陈浩濂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将积极支持企业在港发展智能制造和先进技术应用,推动本地工业向高增值化和智能化迈进,加快创科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为建构智慧城市、可持续城市和宜居城市贡献力量。
港仔机器人不负众望,于不久前,同香港某安保公司签下1千条机器人巡逻狗的大单,为打开香港市场、推动智慧生活迈出重要一步。覃晨介绍说,机器狗不仅可以单独完成指令,还实现了从“单体智能”到“群体智能”的进化。他解释道,这些机器狗有一个共同的云端大脑,可以互相协同配合巡逻巡检,比如互通巡检地点,避免重复工作等。正式“上岗”后,这些机器狗会覆盖学校、广场、写字楼、居民区等众多应用场景,火情、有害气体、异常入侵等都逃不过它们的眼睛。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政府颁布的2025-26财政预算案表示要提升优势产业,预留10亿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并由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筹办首届“国际人工智能青年科学家论坛”及举办首届“国际机器人大会”。
覃晨介绍,在香港政府和香港贸发局的支持下,港仔机器人已正式入驻香港科技园,并成立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后续会同香港著名高校合作,深化技术研发和场景落地。“希望尽快在香港构建产业生态,助力香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并借助香港国际化平台,拓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版图。”
从行业应用的精准赋能,到生活场景的智慧融入;从人形机器人的灵动跃迁,到具身智能的革新突破。本次机器人大会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通过高水平的论坛研讨、前沿的展览展示、激烈的赛事竞技以及丰富的配套活动,全方位、多维度呈现了全球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技术突破、创新应用场景与未来发展趋势,为全球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表示,世界机器人大会已成功举办10届,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实现“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历史性跨越的推动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未来,机器人大会亦将一如既往地恪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核心理念,携手各方为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繁荣、开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贡献智慧力量。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