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

海岛上,万亩盐碱地变良田

2025-03-03 09:37:00 【关闭】 【打印】

  这几天,浙江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无人植保机正在除虫害。当地种粮大户汪夏华望着自己前段时间种下的小麦,脸上满是笑容。2018年开始,汪夏华在盐碱地试种水稻、小麦,面积从最初的80亩发展到如今的1300亩。“去年我的水稻田亩产在1000斤左右。”汪夏华说,相信今年会更高。 

  岱山地处东海海岛,是传统盐区,人均耕地面积小,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当有限。由于制盐产业市场化改革和盐民老龄化,传统海盐工艺逐渐丧失优势,大量盐田闲置,盐民也亟待转型。 

  2017年,万亩岱西火箭盐场集中垦造耕地项目开工。项目启动之初便遇上难题。岱西火箭盐场部分地块水溶性盐含量高达20‰,土壤颗粒小、密实度高、透水性差。同时,海岛可用水资源短缺、蓄水工程规模有限,盐碱地改良工作困难重重。“地块若有3‰以上盐分含量,这个地就不太适合种植水稻。”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伍从成说,技术团队根据土壤特性,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多项技术配套,成功解决土壤返盐问题。此外,低压管道灌溉、微咸水低成本淡化等盐碱水综合利用项目的应用,也解决了海岛水资源短缺问题。 

  经过几年开垦,曾经的岱西火箭盐场转型为岱山现代农业产业园,海滨盐碱地被改造成亩产千斤的良田。除开展土壤改良、节水循环,岱山还通过无人机、农业物联网等技术,因地制宜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海岛农业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金雷杰参与采写) 

尤畅 郑元丹 浙江日报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50303 10 版)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