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

山东蓄积“人才活水” “新农人”成乡村“兴农人”

2023-09-07 10:19:00 【关闭】 【打印】

  咱的葡萄大又甜,多亏了上边派的驻村技术员。”96日,菏泽市郓城县唐庙镇胡庄村葡萄园里传来阵阵笑声,果农们围着他们口中的技术员陈迎春,各自炫耀起自家葡萄的品相和收成。 

  “2021年,山东省农科院派出葡萄栽培专家陈迎春和团队到我们村现场会诊,当年亩产达到2500斤,点对点指导,挨家挨户跑,今年产量超5000斤问题不大。胡庄村党支部书记胡宣峰说,在专家帮扶下,胡庄村从一个传统农业种植村发展为远近闻名的葡萄村。为进一步提升葡萄销售效益,陈迎春协助合作社注册绿源晶商标,从卖葡萄转向卖品牌 

果农们与技术员陈迎春在葡萄园里话丰收。 苏亚摄 

  科技带头人、抖音带货达人、家庭农场主……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涌现出一批新农人”“田秀才,他们依靠技术、专业知识逐梦乡野,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兴农人 

  菏泽鲁西新区市民肖佰建原在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因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他了解到山东农业大学培育的新品种山农酥梨,在浓浓乡土情结鼓动下,萌生了转型做果木种植的想法,经多方托人打听,详细了解了菏泽的地理环境优势后,最终将其落地该区。 

  人才引回来,赋能提质,才能像山农酥梨果树一样硕果累累。为此,菏泽鲁西新区一方面建立了区镇村三级包联制度,强化人才培育指导工作,对创业人才建立台账,实施包联党员干部与人才点对点串联,区镇组织部门统筹抓并联,形成人才服务网络。另一方面,制定定制化培养计划,为各领域人才返乡创业,提供一企一案创业服务。 

  在菏泽市定陶区半堤镇花园村创业车间的会议室里,负责人曲保纪正在安排车间新订单的生产细节,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多年来,曲保纪一直在外打拼,2022年在当地利好政策的扶持下,他决定回到家乡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合伙人中的一员。 

  在定陶区,像曲保纪一样返乡创业的人才不在少数。为了回引人才,该区探索建立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搭建互助共建共赢平台,拓宽乡村人才发展空间,优化服务保障,引导更多人才在乡村成长,走出一条政府搭台+合伙人唱戏+集体收益+合作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截至目前,回引364名优秀合伙人结对216个行政村,投入资金210万元(人民币,下同) 

  在潍坊市安丘市,“85张晓东抓住互联网+农业的良好时机,创立了安丘金水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吸引着众多如他一般的优秀青年回乡创业。经过一年的探索经营,初步摸索出了村企共赢共荣机制,为张家宅村及周边民众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实现人均增收15000元左右。 

  张晓东还将山区的特色农产品推上电商平台,他利用网络精准定位客户,把好产品卖出好价格。在他的产品展销店里,土猪肉能卖到每公斤200元,这是以往当地农民想都不敢想的。年轻人有知识、肯学习,我们做就要做新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成为乡村振兴事业里生生不息的中坚力量。张晓东说。 

  在聊城市茌平区,返乡大学生曹有忠创业之初面临了一次严重的蔬菜病虫害,几乎绝产。当地农业技术专家主动上门服务,不仅替他挽回了损失,还给他介绍了农技培训课程。通过对农业知识的恶补,曹友忠不仅成了种植能手,还给周边农户当起了老师,成为小有名气的田秀才 

  为帮助更多棚二代提升素质能力,茌平区坚持需求导向,引领带动乡村人才素质整体提升,将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现代农业产业园、棚二代科技示范园、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等打造为中心课堂,邀请高校、科研院所农技专家定期授课指导,形成外部大脑,累计培育本土人才6.8万余人次。 

  而聊城市临清市魏湾镇后张官营村继涛种植家庭农场农场主王继涛则认识到传统种植模式的局限,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通过新技术、新品种,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大大节省了劳动成本,我们有信心向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发展,做一名有文化、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一心务农的新型职业农民。王继涛坚定地说。 

  产业是硬核,人才是关键。近年来,临清市高度重视人才作用,创新储育用服人才机制,不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使得人才有舞台,乡村得振兴。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