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

绿色贵州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3-06-21 10:45:00 【关闭】 【打印】

  6月5日世界环境日,来自五大洲19个国家及上海合作组织的20余位驻华大使、高级外交官来到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这里乌江奔腾、青山如黛。在化屋村的广场上,苗族姑娘赵银凤和姐妹们身着传统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欢迎远道而来的各国朋友。驻华使节共同签署了《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声明》,呼吁所有国家和地区行动起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更强的领导力和更明智的解决方案,以统筹兼顾的方式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驻华使节们手持书法扇面表达自己对贵州的热爱 图/刘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化屋村位于贵州省乌蒙山腹地。“化屋”在苗语中意为“悬崖下的村寨”。贵州的“母亲河”乌江流经此地。村子里生活着彝族、苗族和汉族群众。由于交通阻隔,这里曾经是最贫穷的村庄之一,居民们靠种植玉米和捕鱼维持生活,严重的土壤侵蚀阻碍了农业发展,环境退化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 

  这些年,为了避免水土流失,减少生活污水对河水造成污染,化屋村相继实施了坡改梯、退耕还林、“四改”(改厕、改圈、改厨、改水)、“两硬化”(院坝和连户道路硬化)综合治理工程,如今全村林木覆盖率达60%。赵银凤告诉记者,村子的盘山路通车了,村民种植樱桃、枇杷等经果林木,走上了有机种植、林下养殖、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绿色发展道路。 

  2021年实施的长江10年禁渔令也加快了当地的生态恢复,促进了可持续发展。乌江是贵州的母亲河,也是长江南部最大的支流,由于污水和其他沉积物,特别是含磷废物,曾被称为“污染河流”。经过综合治理,清澈碧蓝的河水不仅让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奠定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底色,也促进了生态旅游发展,成为当地居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珠江上游重要水源供给地——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万峰湖。拍摄:刘朝富

  据介绍,2022年,贵州森林覆盖率达62.81%,全省119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3%,全省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99%,公众对贵州生态环境满意度居全国第二位,实现了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在化屋村旁边的国际生态友谊林,西班牙公使衔参赞兼总领事布依特拉格(Juan Jose Buitrago)与夫人合力种下了一株桂花树。他表示,希望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行动起来,重振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他告诉记者,“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多治理经验,要积极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生态治理故事。” 

在化屋村旁的国际生态友谊林,驻华使节们合力种下桂花树

  科技创新助力可持续发展 

  位于贵阳市的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是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微缩景观”。在展厅内,大数据与实体经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深度融合的创新案例随处可见。 

  听了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的介绍,马耳他驻华大使白瀚轩(John Busuttil)指出,庞大的数据储存成本中,近50%是空调和机柜的耗电,如何供应数据计算所需要的大量能源呢?当得知贵州气候凉爽、电力资源丰富、地质结构稳定,通过选取合适的地理位置,数据中心可以大大降低储存成本,他惊叹道:“竟然能把数据中心建在山洞里,利用天然低温降低空调的能源消耗,这个做法非常环保。” 

驻华使节们参观贵州省地质博物馆 图/刘杨

  摩洛哥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瑞达·伊德里西(Reda OudghiriIdrissi)对展厅中快捷的物流配送监控、食品溯源以及智慧政务系统印象深刻。据介绍,贵州不仅吸引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腾讯、阿里等高科技企业也落户于此,还将大数据产业向民生领域延伸。 

  伊德里西在中国生活了4年,深知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的力量。“借鉴贵州的经验,数字经济也为摩洛哥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他介绍说,摩洛哥与贵州在数字经济领域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期间,摩洛哥与贵州省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旨在合作共建数字化政府。如今,摩洛哥的政务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很多项政府文件都实现了数字化,并且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已经覆盖了摩洛哥的许多门店,游客可以使用手机扫码轻松支付。 

  谈及两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机遇,他认为,中摩两国都是农业大国,智慧农业是未来一个大有前途的领域。他介绍说,摩洛哥推出了绿色摩洛哥计划(Plan Maroc Vert),旨在发展现代集约型农业,通过小规模农业现代化来提高农民收入。了解到贵州将大数据应用于农用无人机,他表示,农业生产方式不可避免地要实现数字化转型,摩洛哥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亟需与贵州在农用无人机领域开展合作。

  深化环境友好型发展合作 

  穿行在贵州的高山峡谷,神秘的喀斯特溶洞,壮美秀丽的瀑布群,驻外使节们不禁感叹贵州茂密的植被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他们纷纷表示,很多国家已经与贵州签署友城合作备忘录,开展生态、减贫、旅游等多个领域合作。 

  位于安顺市的坝陵河大桥是世界首次在高山峡谷地区修建的超千米级悬索桥。在坝陵河贵州桥梁科技馆,驻华使节全方位了解了贵州的桥梁发展史,以及坝陵河大桥的创新技术,感叹于贵州如何实现“西南陆路交通枢纽”。 

  希腊驻华大使艾弗耶尼奥斯·卡尔佩里斯(Evgenios Kalpyris)拿出手机一边赞叹一边拍摄。他说,希腊和贵州有许多共同之处,贵州省高原山地居多,而希腊有八成的国土是山脉,并且拥有大约6000个岛屿。他指出,“贵州省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后,他结合“希腊生态小岛”的案例,介绍了希腊实现数字和绿色转型的努力,并希望中国与欧盟国家在可再生能源发展领域加强经验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并探索在第三方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开展更多合作。 

驻华使节在生态文明大使圆桌论坛现场反响热烈

  上合组织副秘书长尼亚扎利耶夫·努兰·萨德罗维奇(Niyazaliev Nuran)告诉记者,在人们的认知中,贵州是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当地的喀斯特地貌并不适合工业建筑和农业生产。然而,如今的贵州被认为是“中国的绿色走廊”和“中国最环保的地区”,其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此外,他还惊叹于贵州省在乡村振兴、数字经济战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在能源绿色转型过程中,贵州正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过渡,并且建成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利用试验区,创建山地旅游集聚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国内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这些都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经验,”他指出。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尼亚扎利耶夫·努兰·萨德罗维奇表示,过去十年,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与此同时,中方参与国际环境治理,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深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未来,上合组织国家期待与中国进一步深化生态环保领域合作,携手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斐济驻华大使马纳萨·坦吉萨金鲍(Tagicakibau Manasa Ralawa)表示,贵州不仅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典型范例。“我们呼吁,世界各国、各地区都要采取积极行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持续推动生态环境的修复。”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