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

开在居民家门口的“食堂”

2023-06-14 10:05:00 【关闭】 【打印】

  清晨5北京市石景山区金顶街三区社区便民食堂的工作人员就开始上岗忙碌。两个小时后,热腾腾的油饼、肉包子、茶叶蛋、小米粥准点向居民供应。家住金顶街四社区69岁的马凤琴每天早晨都会走出小区,穿过马路,来三社区食堂里喝一碗粥、吃个炸油饼,她说,免去了灶台之热,还给晨练腾出更多时间 

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金顶街三区社区便民食堂

  备受附近居民欢迎的这家社区便民食堂是由北京首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利用自己的办公区域开办的。开在居民家门口的食堂,解决了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和学生群体、上班族就近吃饭问题。金顶街街道党工委书记马斌表示。 

  让居民乐享 

  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全市试点建设80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断提升社区生活性服务业品质。首华物业金顶街项目部负责石景山区8个社区的物业服务,涉及居民8900多户,其中以老年人居多。项目经理刘婵介绍,她们管理的社区居民服务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一老一小,除为社区03岁幼儿提供专业托育服务,还努力打造助老惠民的社区食堂。 

  67岁的阚先生和64岁的王女士都已退休在家,俩人身体都不好,孩子们也不在身边,每日三餐成了她们生活中的大难题,于是,夫妻俩从今年5月份开始来社区食堂用餐。中午,我俩买一个25元的双人套餐就够了,米饭和汤都是随便吃,便宜不说,关键是方便。王女士表示,每天的菜都不重样,口感还很好。阚先生对食堂的菜品也非常满意。 

社区居民在便民食堂取餐

  除了服务附近小区的居民外,这家社区食堂也吸引了很多送外卖的快递小哥、搞家装的外地工人前来就餐。刘婵说,社区食堂走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亲民路线,目的是让有需要的人都能在这里吃上一口热饭 

  刘婵介绍,目前这个食堂只提供早餐和午餐,每天来就餐的人数在150人左右,因为食堂去年11月份才开始营业,很多居民还不知道。为让社区食堂发挥更大的便民作用,公司计划下一步通过给养老驿站供餐等形式来增加覆盖范围,让食堂不仅仅服务管辖小区居民,还要辐射到周边居民中去,通过实打实地开展养老助餐工作,提升社区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让他们乐享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35岁的孙晓住在丰台区刘家窑南里,因今年春季父亲生病住院,她成为了社区食堂的超级粉丝 

  孙晓是家里的独生女,她既要上班、照顾身体不好的妈妈,还担心爸爸吃不惯医院的饭菜。偶然间发现家附近的老年餐厅正式营业,她试吃了一次,发现这里的饭菜不仅便宜,味道也挺不错一餐饭20元左右可以吃的很好,荤素搭配,菜的咸淡也比较适合老年人的口味。”孙晓说父亲住院期间的餐食大多是她从这里购买的,老年餐厅帮她解决了大难题。 

  金顶街三区社区食堂和孙晓所在小区的老年餐厅,持老年卡的顾客还可以享受每天3元的政府优惠补助,因此行动方便的老年人有时间就会光顾。 

居民在社区食堂里花十几元钱就能吃饱、吃好

  据了解,北京目前共有养老助餐点1168个。因运营成本等因素影响,大多数都不能提供送餐服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如果可以提供送餐服务,受益的群体可能会更多。 刘婵表示,这需要政府和主体运营方的共同发力。社区食堂还要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让发展可持续 

  干净卫生、健康便捷、价格合理的社区食堂,是完整社区的重要配置。好的社区食堂一定能够成为增进社区居民交流、提升社区志愿服务、增强社区共建合力的重要舞台。北京联合大学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杨积堂表示,社区食堂具备公益属性,但如何做到可持续经营,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北京市丰台区怡海花园社区食堂的经营模式是石景山区金顶街三区社区食堂的升级版。这个社区食堂自2018年开办至今,每天提供三餐服务。这个由物业公司直接管理的社区食堂是物业员工食堂改造而成,使用物业用房,房租压力较小。随着居民用餐需求量的增大,物业公司增加了社区食堂运营渠道,除了提供堂食以外,还有外带主食厨房、社区便民餐车、社区送餐上门等服务。怡海物业办公室主任郭晓晨表示,社区食堂由物业直接运营,对于社区居民的需求反应更加及时,同时也更适合老年人居家养老模式。 

备受居民欢迎的社区食堂

  老年人是社区食堂的主要服务对象。买菜做饭看似简单,但对于老年人而言,并不轻松。特别是在一些失能失智、高龄独居的老年人身上,这种困难还会被成倍地放大。杨积堂表示,管理规范、服务质量高的物业公司,既要发挥熟悉社区、服务便捷等优势,还要在社区食堂建设和运营方面做出更多探索,最终实现社区居民和物业公司的双赢。 

  杨积堂看来,不能简单地将社区食堂老年食堂画上等号。很多上班族、独居青年,带小孩的双职工家庭都是社区食堂的潜在客群,方便这些群体消费也是社区食堂实现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社区食堂作为基层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折射出的是社会基层治理水平的精细化程度,反映的是地方政府改善民生、促进民生的努力。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和项目运营方合理市场盈利之间,如何实现平衡,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各地要探索适宜的运营管理模式,既要满足社区居民需要,尤其是服务一老一小的公益性,又要探索社区食堂的可持续性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为民的内涵和品质。 杨积堂表示。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