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国是论坛——2021年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在京举行。论坛邀请多位专家从宏观经济、财税金融政策、外贸、消费、房地产等维度,共同探讨中国经济运行情况。
当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
经济“理性”复苏
基于统计上的低基数原因以及国内疫苗接种的逐步推广等多因素叠加,一季度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的恢复性增长。“中国经济恢复势头迅猛是在没有‘大水漫灌’、‘大规模量化宽松’的前提下实现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将此次经济复苏定义为“理性”复苏。
她分析说:“我们国家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一季度,并没有搞不顾一切的强刺激。我觉得我们是非常理性的。我们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整个宏观政策是有条不紊的。所以我觉得这证明了我们一季度的数据是依靠我们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是靠我们强大的、超大规模的市场,还有我们的内生动力和潜力挖掘的结果。所以这一点更加难能可贵。”
在理性施策的情况下,一季度,中国外贸和吸收外资均取得强劲增长,远超市场预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称,今年预计外贸外资规模都将创历史新高,吸收外资额将超过1500亿美元。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9.2%,增速创2011年以来同期新高。其中,出口同比增长38.7%,进口增长19.3%,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扩大690.6%。与2019年同期相比,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增长20.5%、22.5%和18.2%,也处于较高水平。
梁明认为,一季度中国外贸除规模扩大外,结构也在优化,如手机、电脑等“宅经济”产品出口仍保持高位运行,没有因疫情而明显下滑;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在快速增长,表明中国出口竞争力在继续增强。此外,中美贸易增速也明显回升。这表明疫情以来,中国在全球市场当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全球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也更加强烈。
有望实现前高后稳
对于今后的经济发展,任兴洲表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利好因素的增多,中国经济复苏势头有望实现前高后稳的态势。”
针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6%的增长目标,任兴洲认为,后期中国经济还仍需从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继续发力,尤其是消费。“去年受疫情影响,中国消费受到重创。因此,刺激消费的回暖仍是今年中国经济一项重要任务。”
她指出促进消费的增长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中国疫情形势整体稳中向好,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这一势头有望继续为消费创造良好的复苏环境;二是线上消费会持续保持增长,与此同时线下消费也会加快恢复,尤其酒店、餐饮、会展等服务业活动将进一步刺激消费增长;三是境外疫情仍严峻,这也为奢侈品、化妆品、免税店等创造了消费回流的契机;四是一些疫情期间如直播、电商、在线课程、培训等消费场景有望成为消费增长的亮点;五是官方消费刺激政策和相关补贴力度的加大也将支撑消费的回暖。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表示,今后需要关注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问题。“今年我国财政空间可能缩小,那么相应的货币政策将会放大。按照央行统计,2020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9.4%,比2019年增加了23.5个百分点,居民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杠杆率都在增加,如果继续增加就会有风险。”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认为,当前的经济复苏呈现非均衡态势,多个经济指标呈明显分化走势,未来持续稳定健康增长还面临很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因此,尚需对下半年的经济运行“留一半清醒”,注重解决经济复苏的分化和结构失衡问题。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