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

外企,和中国在一起

2016-05-16 09:29:00 【关闭】 【打印】

  改革开放以来,外企蜂拥进入中国市场,到2015年中国已经连续24年成为世界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14年成为世界吸引外资最多国家。外资在中国市场赚得大量真金白银的同时,也是给中国带来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回馈。

  近年来,虽然有一些外资陆续撤出中国,但是也有外资加大在中国投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调查也显示,2016年和2017年,中国将继续被列为最具前景的投资目的国首位。

  中国投资环境与市场前景如何,在华外资企业应该是最为敏感也最为清楚。本期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外企在中国的故事,在分享他们中国故事,也分享他们对中国市场的感受。

  之一:

  IDG:在中国释放资本的活力

  本刊记者 侯瑞丽

  毗邻北京西长安街的IDG资本总部分布着十几个会客室,不时有新项目在这里洽淡。这个上世纪90年代起步的中国风险投资鼻祖,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培育了一批有影响的中国公司,同时也壮大了自己,如今IDG资本管理着77 亿美元资金,投资的450多个公司中已有100多家公开上市或并购。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Hugo Shong,Founding General Partner of IDG Capital Partners)在经历了人生与资本市场的辉煌之后,总是呈现出最轻松的神态和最直接的表达,既有美国风格,也有中国式的返璞归真。

  “中国风险投资第一人”

  熊晓鸽说,他赶上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时代。 当时国家大力吸引外资,他也因此成为跨越中美,在双边的资本市场里能够梦想成真的人。

  15岁就开始做电工的熊晓鸽,在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后有机会到湖南大学外语系和社科院新闻系求学,并于1986 年赴美留学。

  留学后他在美国做了记者,采访中了解了不少硅谷的关于资本创富的传奇故事,并结识了IDG董事长麦戈文(Patrick J. McGovern)。这时,他已经意识到90年代初中国到处都有商机,就向麦戈文表示想回中国为IDG开拓亚太业务,并得到了支持。

  1991年回中国时,他秉承IDG经营信息出版业的传统,在中国共合资、合作出版了40余种报刊。第二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释放出中国将要加快改革步伐的信号,当时的深圳也已经有了股市。洞悉到发展机会的熊晓鸽决心作风险投资,再次得到了麦戈文(Mr. McGovern)的支持。由于当时风险投资机制还不建全,早期的投资并不顺利,笔记本电池研发等几项投资都血本无归。直到1996年,IDG资本才有了第一家上市公司(网景是我们美国公司投的)。

  2000年IDG实现第一笔通过股权转让的资本退出。此时,也是在麦戈文的支持下,在华的IDG投资部改为合伙人制。凭借“TMT”(科技、媒体、通讯)的基因,IDG资本准确投中了中国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中的科技企业——腾讯(Tencent)、百度(Baidu)、搜狐(Sohu)、携程(Ctrip)等,并由此声名鹊起,也奠定了熊晓鸽 “中国风险投资第一人”的地位。

  腾讯公司1998年以开发无线网络寻呼系统起家,第二年IDG为其投资110万美元。但早期的互联网公司经营极其艰难,尤其是被称为互联网寒冬的2000年,IDG资本也被迫退出,虽然因此获得了60倍的回报,但依然成为今天IDG资本最后悔的投资之一。“投资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腾讯如今已经成长为年收入1028.63亿元的互联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它深刻影响和改变了数以亿计网民的沟通方式和生活习惯,并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开创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创新公司涌现带来新机会

  近两年,中国政府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量创新公司涌现。新兴创业公司寻求投资资本助其成长,投资公司在众多创客中挖掘新的潜力股,双方需求的碰撞形成了当下创新型中小企业投资热潮。

  为了扶植新技术,培育好项目, IDG资本成立了一个1亿美元,专门投资90后创业者的基金,如今创业基金已经投了近30家90后创立的初创企业。Bilibili是IDG资本投资的一个目前国内最大的年轻人潮流文化娱乐社区,该网站最大的特色是被称为“弹幕”的悬浮于视频上方的实时评论功能,极具互动分享和二次创造功能,也是众多网络热门词汇的发源地之一。截止到去年底,Bilibili在ALEXA的统计中世界排名为228,中国排名为36。

  熊晓鸽认为,“历史上任何经济发展的特定时期,都会有一个所谓的主导技术(prevailing technology),而年轻人对此比较敏感,使用新技术比较多。从中国来讲,现在移动互联网已经极为普及,而随着这一技术长大的就是90后。我们公司已经为90后投了几个十亿美金的项目,希望能在他们身上发掘出下一代的‘百度、阿里、腾讯’。”

  从2014年开始,IDG资本在中国各大高校进行校园创业大赛,去年还分别在美国和中国的知名高校都展开了比赛,其中也不乏有前景的创意。

  如今,IDG资本内部既有专门投早期的“90后基金”、VC基金、成长期的PE基金,也有各类产业基金、人民币基金。传奇影业(Legendary Pictures)就是由IDG的媒体基金和PE基金一起投资,暴风科技则是由人民币基金投的。爱好体育运动的他依然使用了乒乓球队的比喻,“我们公司有打横拍的,有打直拍的,有快攻的,有防守的,各式各样的人才都有,这样就能保证长盛不衰。”

  投资新热点

  最近十年,不断成熟的中国资本市场吸引了更多的海内外投资人,一时间,各种新基金、新的管理制度,以及互联网工具的广泛使用,都大大提高了创业投资的效率,也增加了IDG资本的竞争压力。

  跌荡起伏炼就了火眼金睛,资本必定紧跟经济走势,今天,熊晓鸽和他的团队对中国经济新的爆点和投点都有更理性的判断。

  在IDG资本看来,互联网金融的多个细分领域,特别是在机构与机构之间的金融交易,都有可能诞生超级公司,公司因此下注了35个互联网金融项目,几乎囊括了这一领域。目前已经顺利拿到B轮融资的公司有14家,估值多在1亿美元以上。

  由于常规能源越来越少,寻求可再生能源是人类已经面临的问题,但由于开发的投资大、耗时长,一直以来以风险投资方式运作的新能源项目很少。然而,熊晓鸽认为,能源行业如今也是创业投资值得关注的一大领域,其中有许多投资机会。目前,IDG资本已经注资泰坦(Titangas Technology),助推其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生产。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发展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治理污染的一项举措,充电桩不能迅速普及已经成为制约电动车使用的瓶颈。

  为了迎接以消费驱动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IDG资本以轻资产的管理方式,参与乌镇、古北水镇等旅游项目的开发,这些位于大城市周边的复古水景为疲惫的都市人提供了最佳休闲地。同时与6个中国景区合作,通过举办文化演出等活动提高景区的接待水平。与首旅合作经营如家连锁酒店、全聚德烤鸭店等,使IDG资本的资金触角伸向了名牌酒店和餐馆这些旅游业的实体支柱。随着中国人居住条件的改善,在居室展示名人字画成为家居时尚,IDG资本抓住艺术品消费日趋增长的大势,与百雅轩合作,在美术馆、798附近办画廊,出售经过授权的名画复制品,为百姓生活增添艺术气息。

  电商可以使人足不出户就进行任何消费,但食品因不易贮存并具有安全风险一直被电商视为最难经营的领域,IDG资本与中粮集团合作经营了“我买网”,把经过严格检验的放心食品送上家门,满足了人们最重要的一项消费需求。

  “现在中国已经很市场化了,做投资决策时完全可以依据市场需求进行判断,尤其是消费品、信息服务、电商等领域。”熊晓鸽说。

  2014年福布斯中国最佳创投人50强榜单中,包括熊晓鸽在内的5位IDG资本合伙人都榜上有名。

  回馈社会

  教育改变了熊晓鸽的人生,伴随事业的发展,他积极回馈中外教育。早在21年前就为母校湖南大学捐出当时数目可观的100万元设立了熊晓鸽奖学金,此后还为母校援建了一个游泳馆。

  2004年,他在波士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捐赠设立了“熊晓鸽新闻终身成就奖”和“熊晓鸽亚洲报道年度记者奖”。 记者奖设一万五千美元,比普利策奖的奖金还多五千美元。终身成就奖的奖金为3万5千美元,是全世界最多的,也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主流大学以个人名义设立的第一个专业大奖。

  “一开始麦戈文是我的老板,后来成为我的合作伙伴。我们很多想法比较一致,经历也比较一致。麦先生小时候家里比较贫寒,跟我一样,他如果没有奖学金也不能读麻省理工学院。他懂得感恩,捐钱做脑科学研究。”熊晓鸽说。

  2000年,麦戈文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捐赠3.5亿美元,成立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在熊晓鸽的游说和安排下,麦戈文夫妇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各捐赠1000万美元,分别建设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去年,三所大学的脑科学研究院已经建成,将大幅提升中国在脑科学研究领域的地位和水平。

  作为三所脑科学研究院的三位美方董事之一,熊晓鸽不仅参与管理,同时也作为美籍华人,向麻省理工学院捐赠了200万美元,成为麻省理工学院脑科学研究院除麦先生夫妇外个人捐款最多的,专项用于支持中美研究人员的交流等。

  6年前,熊晓鸽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每年自费赞助国外电影专业的学生来中国,与中国同学合作,参加《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项目,拍摄10至15分钟的短片。现在中外学生以一对一的形式已经合作拍了200多部微电影,以外国学生主导,从他们的视角拍摄中国的传统文化、市井民俗和现代城市风貌,其中不乏深刻阐释中国“和”文化的《太极的哲学》等优秀作品。熊晓鸽想通过这样的合作使外国人理解中国文化,从而推动中国电影的国际化。

  去年11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新加坡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的演讲中,提到了熊晓鸽发起的《看中国》项目中的事例,习近平说:“今年(2015年)7月,几名新加坡‘90后’大学生参加了2015‘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他们来到中国西北,用镜头记录现代中国,通过秦腔、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等元素了解和传递中华文化。从中国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的两名大学生则用一年时间拍摄了50个新加坡当地人物的梦想故事。”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30多年里,熊晓鸽以他的智慧和勇气,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了从美国梦到中国梦的人生价值。

  之二:

    ESA:为中国环境治理添力

  本刊记者 刘子剑

  Environnement S.A(ESA)是现任CEO弗朗索瓦·古尔(François Gourdon)在1978年创立的一家法国公司,该公司专门从事环境连续测量。该企业在65个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正在蓬勃发展,并已经在2006年上市。“是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使我们在2009年底在北京开了分公司:环境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不过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就通过一家经销商在中国开展业务了。”北京分公司的CEO法比耶纳·伦解释说。

  ESA主要开发和安装能够测量空气中的污染气体和颗粒以及毒气排放(包括二恶英)的监测系统。ESA的设备主要应用在焚烧炉上的烟囱,发电厂和其他进行焚烧的场地。该公司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就中标了北京市的监测站建设项目。

  污染,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前些年,随着世界低端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产生了工业污染、雾霾和环境问题。

  “我认为中国人、还有政府已经真正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比如过去的三四年中,政府发布的新指令中都提高了监测污染的指标,并且将监测范围扩展到新的气体、新的地理区域和新的行业领域。中国对待这个问题一直是很认真的,尤其是近一年到半年中政府方面加快了节奏,出台了一个新的环保计划”,她介绍说。

  自从前几年北京和中国其他城市发生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以来,城市空气质量和控制工业排放,已经成为了中国环境政策的主题。 “我们有可以测量环境空气和排放的设备和仪器,而政府有控制污染排放的意愿,这对我们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市场。最近各种新的市场层出不穷,如空气和排放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监测等等。各地政府还在安装精准度较低的传感器来监测一些新地区,这些监测设备没有监测站分析仪精准但覆盖的地区更广,而且监测的参数是一样的,也包括PM 2.5。”

  这些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一直令中国人和中国政府头疼,因为PM2.5是一种确实影响人体健康的风险,会导致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缩短人的寿命。

  需求巨大的市场

  中国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使得国内对测量设备的需求增加,因为工厂和城市都要安装这些设备,这导致公司的客户越来越多。“我们的客户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需要安装排放监测系统的工业客户,另外一种是需要安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官方客户。在空气质量指标方面,指令是中央政府发的,但招标是在省、市、县级进行。每一个行政级别基本都有投资项目,为城市建设固定的环境空气监测站。”

  法比耶纳·伦向我们分析中国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的变化。“过去中国只测量三个参数:PM 10(直径小于10微米的悬浮颗粒)、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而自2012年以来,在固定监测站的必须监测参数中加入了PM 2.5、臭氧和二氧化碳。”

  在排放方面,“一年多前又有了新的要求,这项要求与降低焚烧厂尤其是发电厂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的排放峰值有关。这些新的限制使我们有机会进入监测发电厂工业排放的市场。因为要求提高了,对精准度的要求也高了,而我们的设备是可以满足这些要求的”,她补充说。

  面临中国公司的竞争

  对污染问题的普遍认识也推动了政府支持中国企业研发自己的测量系统并且在这一领域进行创新。

  这些支持的措施包括,中央政府建议在同等价格和质量水平的条件下优先购买百分百“中国制造”的设备。“这一要求不是正式的措施,但会出现在某些财政预算较小的城市和地区。”“ 除了设备销售,环境监测站设备的维修和养护市场外国公司也很难参与进去,即使是本地制造的设备,于是我们正在努力和将参与投标的中国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她说。

  法比耶纳·伦介绍说,中国企业参与到测量设备和仪器的市场有几种方式:一是进口和销售外国设备,或者进口关键部件安装在中国制造的设备中,这样可以降低成本。“中国企业还在努力自己制造100%中国制造的仪器,尽管前景目前还很难预料。”

  之三:

  金鹰集团:在中国力行可持续发展

  文/张小华

  2015年11月,新加坡金鹰集团(以下简称金鹰集团)旗下太平洋油气有限公司与北京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金鹰集团将与北京燃气在上游清洁能源天然气资源、天然气液化厂投资建设、以及下游市场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陈江和创立的金鹰集团是全球性大型跨国集团,业务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中国、印度和巴西,资产超过150亿美元,拥有5万余名员工,在中国的投资超过60亿美元。1995年金鹰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在江苏省重点投资纸业项目。这几年,金鹰集团愈来愈看重中国市场,频频出手,在纸浆、造纸、粘胶纤维和能源行业投资巨大。

  独特的贡献

  金鹰集团业务覆盖林业、制浆和造纸、农产品加工、能源开发等领域。作为一名“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数十年来,金鹰集团主席陈江和恪守“利民、利国、利业”的经营理念,致力于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陈江和的经营理念可以说是他的从商心得,他说做事业成功的关键是要对当地老百姓有利,也要对国家政府有利。

  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在印尼,陈江和是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企业家。此前,在印尼林木资源的开发上,金鹰采取了边伐边种的可持续林业管理方法,每采伐一棵树就种植一棵苗。在中国,他也继续倡导“可持续发展”。

  90年代初,金鹰集团开始把东南亚富饶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中国广阔的市场相结合,在中国重点投资一体化的林浆纸工业、清洁能源开发、纤维素纤维与特种浆以及棕榈油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这四大产业。

  至今,金鹰集团已在江苏、山东、福建、江西、广东等地有多项投资,涉及多个领域。其中之一的核心项目是亚太资源集团所控股的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该项进行三期扩建时,扩建工程投资达300亿人民币,其中用于环保的投入不低于30亿元。陈江和要把它建成世界上最环保的制浆生产线之一。

  把清洁能源引入中国

  陈江和因为做承包商,经常和印尼石油公司的领导去日本考察。他注意到日本能源结构在经历了石油危机后,发生了巨大变化,核电站、燃气电站开始取代烧燃煤和重油的电厂。陈江和第一次接触到“清洁能源”这个概念。

  然而,极具社会责任意识和商业嗅觉的他马上意识到:经济正在迅猛发展的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珠三角、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社会公众对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不可能永无止境地烧媒发电,将来一定会从节能减排方面入手,改变能源结构。

  陈江和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和国际网络,牵线搭桥,为中国引入优质、环保的清洁能源。从2000年至今,他帮助福建莆田引入清洁环保的液化天然气,并在福建厦门建成了先进的LNG发电厂、还与中石油合作在江苏如东建成了先进的、规模宏大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为推动中国清洁能源的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支持中国建立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达济天下

  陈江和1949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棉兰市,父亲陈金荣是从福建莆田到印尼谋生的华侨,在当地经营一家小店铺,靠卖零配件和汽油为生。陈江和是家中的长子,在他之后,还有7个兄弟。就在陈江和17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彻底打破了陈江和一家平静的生活,生了重病的父亲倒下了。作为长子的陈江和别无选择,不得不放弃学业。中学未毕业的他肩负起了养家的重任,子承父业,从一个小小的机车铺开始了自己不一样的人生旅途。

  陈江和说,他的人生转机出现在一年后的一天。一个陌生人走进机车店,询问了很多零件的价格。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陈江和报了很低的价格。没想到,陈江和的低价策略为他赢取了一个机遇。原来,这个人是一家石油公司的采购人员,陈江和由此顺利成为这家石油公司的零件供应商,给石油公司供应机车零件。

  1972年,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面对世界石油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大幅提高原油价格,促使全球石油公司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业务不断飙升。陈江和的设备和工程生意也随之水涨船高,让陈江和成为了亿万富翁。

  当问到,“是不是当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想要反哺社会”时,陈江和回答道,“不是说你有了多少钱开始考虑做公益。”他抬起胳膊指着大概20平米大的会议室说,“我们是从底层过来的,小时候我们兄弟八个人睡的房间还没有这个一半大。下面做生意,晚上在上面睡觉,像蒸笼一样。”因此,当他比较富裕时,他觉得可以与天下所有的穷苦人分享一些,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另外,他的父母一直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财物寄回老家,这一点一滴的耳濡目染让陈江和从小就有了隐约的“达济天下”的概念。

  早在1981年,陈江和及其家族正式成立了陈江和基金会,其目标是帮助减少贫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在中国,陈江和基金会积极参与各项公益事业:2003年“非典”期间,陈江和是捐款最多的一位企业家,捐款总额达3000万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水立方”建设,他是第一位大额捐资人,累计捐资500万美元;为边远贫穷地区建设学校、提供先进教学设备和设施、建造图书馆;2016年3月25日,陈江和基金会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下属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签署捐赠协议。根据协议,陈江和基金会将捐赠1亿元人民币,在未来10年支持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双边人才培训项目……诸如此类的“利民,利国”事件不胜枚举。截至目前,陈江和已经为中国的公益事业累计捐资逾4亿元人民币。

  之四:

  法杜尔:中国实现了我的抱负与梦想

  作者:安萨姆 翻译:马嘉

  1998年的夏天,得益于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支持,伊拉克学生法杜尔(AL-Dulaimy fadhil)带着他的求学深造梦,和他的家人一起来到了中国。在北京有着悠久历史的清华大学开始了学习生活,不想这一转眼就是近二十年。

  2004年取得了电子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随即,他有了新的目标。他的家人非常喜欢北京,并且已经适应了在北京的生活,孩子们也已经考上了在北京的阿拉伯语学校。他回忆说:“我们觉得在北京生活得非常舒适,中国人的东方生活习惯和我们阿拉伯人的差别不是很大,适合生活和孩子们的成长及工作,加上中国的市场非常吸引人,所以选择留在北京。”

  在中国市场大展抱负

  1998年,当时电脑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势头正旺,这一切鼓舞着博士生法杜尔朝商业领域发展,他尝试在中国市场找到符合伊拉克市场需求的电子电脑零件。法杜尔说:“清华大学离有着中国的硅谷之称的中关村很近,那里是非常热闹的电子市场。于是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那里转转,尝试着买一些体积小、重量轻,比较畅销的东西,邮递到伊拉克。虽然当时伊拉克境况困难,邮递手续繁琐,但值得尝试。”

  由于不懈的努力,法杜尔从只是进货不超过2公斤的小物件,到逐渐买进大件商品,再到成为中介,最终建立了面向伊拉克市场和其它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和生产线进出口公司。他说:“当时我和伊拉克人联系,鼓励他们走进中国市场,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令人鼓舞,能有实实在在收益的市场。它为各方面提供便利,即使在过程中遇到困难,也可以通过努力与合作解决。”

  说到经贸环境,他认为不时遇到的挑战是经常变化的贸易条件,和中国人民币与美元等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他补充说:“在出口方面,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包括没有一个让国际厂家遵循的的中国标准,使产品可信和方便出口。现在我正在与其他关心此事的一些人,努力制订出一个统一的出口标准,以符合各方的利益。在这一过程中,我感受到,中国市场的活力是促使事情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决定因素,这也鼓励我继续我的事业。”

  中国市场有着巨大活力

  在法杜尔获得了博士学位的2004年,成立了中阿合作论坛。这是促进中阿各项经贸合作和组织中阿市场间关系的一个重大步骤。

  法杜尔说:“我们与中国各部门的关系受到了这一举措的积极影响,论坛这一有效的框架使阿中两方更加接近。我在中国生活期间,还有我的一些伊拉克朋友、阿拉伯国家的朋友们,都充分感受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感受到它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对阿拉伯国家和整个世界的积极影响。我们还感受到阿中友好的历史关系的充满活力的因素。早在古代,丝绸之路就把我们双方通过富有成果的友好贸易往来联系在一起。这样友好的历史背景对我们在中国生活,与中国人相处有着莫大的帮助。当前贸易市场发展和要求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法杜尔认为:“中国市场巨大,犹如一个完整的世界。能提供优质的、价格合理的商品和原材料。现代化的海关设备令人鼓舞,各种物流运输方式也是现代化和有保证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困难,经验表明,不付出努力和辛劳,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就不可能取得成果。自从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随之而来的世界经济发展放缓给大多数经济体都投上了阴影。而中国市场随随着内外条件变化继续前进,与世界接轨,越来越可靠、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中国,我们看到巨大的中国市场的活力,还有中国政府一系列扶植良好的投资与贸易环境的政策措施。我们相信,中国依然是吸引世界各国投资的主要市场。”

  机遇与挑战

  伊拉克商人法杜尔的成功,告诉我们把握住有利的时机,选择最优道路。法杜尔博士说当他看到伊拉克正经历建设阶段,这意味着伊拉克市场对建筑材料的迫切需求。后来事实证明他的看法是正确的,就这样他的努力取得完全成功。

  与此同时,法杜尔也确实感受到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包括工业原材料在内的大部分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是房价的持续上涨带来的挑战。他表示:“我们很多年前就生活在这里,并适应市场环境,尽我们所能应对挑战,来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继续正常运转。伴随着挑战而来的还有机遇,中国的现代化、科技建设、服务行业的发展,及“一带一路”政策都给我们提供着各种机会。我相信,每个战斗者都能利用每次挑战和机会。”

  法杜尔博士再中国的商业努力并没有就此停步,目前,他正在尝试在厦门建立另一家公司,由他的儿子经营。他解释说:“我之所以实现了学业与事业上的成功,梦想和意志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选择了这样一个能够实现我的抱负和梦想的充满活力和潜力的有希望的中国市场。”

  之五:

  Mariano :品味中国红酒市场

  拉法尔·瓦尔德斯(RAFAEL VALDEZ)

  自从2011年到北京后,智利人Mariano Larraín就开始品味充满商机的中国红酒市场。三年前,他在北京开了一家酒屋(La Cava de Laoma),并教授品酒艺术。32岁的Mariano,其祖父一百年前就在Colchagua山谷开辟了一个葡萄园。

  Mariano Larraín征服中国消费者的过程就像是一次红酒品尝。葡萄酒工艺师经过品酒的三个阶段察颜、闻香、品味来识别酒的质量。对于出生于智利圣地亚哥(Santiago de Chile)的Mariano来说,首先是这个亚洲大国激发了他的好奇心。虽然大家都在谈论中国,但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她。第二步是来到中国,学习语言,深入中国文化,当背包客,一切只为通过自己的“闻香”来确定他适合在中国做什么、怎么做。如今他进入第三阶段,正在品尝中国葡萄酿酒市场的滋味。

  远距离观察中国

  品酒时,首先要拔去软木塞,倒出少许酒,之前还要闻一下木塞。为了避免把酒温热,拿酒杯时应该夹住杯柱或杯座。开始喝时,将酒杯45º角倾斜放置在白色的背景上,比如一张有字的白纸。观察酒的颜色,判断其酒龄。一般来说,如果酒的色泽更红,更樱桃色或更亮,那就是年轻的葡萄酒,陈年的酒通常为深红色。

  至于酒的浓度,浓度越大,酒精越浓缩,度数越高。如果我们轻轻摇动酒杯,就会看到酒会怎样沿杯壁滑落。滑落的速度慢,酒的浓度就大,酒精的度数就高。

  Mariano以自己的方式在中国品酒市场体验着这一品酒礼仪。2008年,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爆发了危机。“我是研究历史的。来中国前,我就职于智利圣地亚哥一家投资基金会。那时大家都在谈论中国,称其为“救生圈”,因为世界其他国家都摔成了碎片。我听到如此多的有关中国的说法,于是决定来亲眼看看。我想至少来呆上两年,但是并没有明确的计划”。

  从距离中国最远的地方,Mariano开始深入研究中国的经济模式及其让人瞠目结舌的经济发展速度。就像仔细观察杯子里的红酒一样,Mariano分析了中国能带给他的机会。当时中国酒业处于大好时机,公共部门为举办宴会而大量购买酒产品,为其发展推波助澜。

  嗅市场

  2011年2月,他开始进入第二阶段。闻香时,要微微将鼻子伸进杯子来识别酒的品质,先不能摇晃杯子以便感受最初的香味,也是葡萄特有的香味。然后轻轻摇晃酒杯,使酒与氧气接触,散发出香味。

  用这种方式,Mariano将“鼻子伸进”北京。开始先在中国有名的清华大学学了一个学期的中文。5个月后他发现自己中文一点没长进,因为周围的朋友都是外国人,在一起都不说中文。于是他决定离开大学,进入一家研究院,跟一个导师一对一学习,每天学习8个小时。

  刚开始他并不喜欢这座城市。“文化差异和语言困难让你感到厌倦。因此你需要停下一会儿,然后再继续”。每个周末,他会去国内不同的地方旅行,慢慢地他改变了看法。

  当他认识上海后,他发现北京是个很有意思的城市。“北京很特别,有性格。但是从商业的角度看,我不知道是否应该留在这里,因为这里的经济相对落后。北京是一座很有中国传统的城市,但是我卖的产品与这种文化无关,因此很难发展下去。上海不同,那里的职业年轻人采取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北京人们更加节省”。

  尽管在上海他看到很多优势,北京的魅力已经将他牢牢抓住。2013年他终于在北京东边热闹繁华的三里屯开设了他的酒屋,取名“La cava de Laoma”。

  品滋味

  第三阶段是品味。品酒时,当酒进入口中,我们便体验到最初的感觉,我们称之为“冲击”。通过舌头让酒在口中打转,我们开始品尝酒的4种基本味道:咸、甜、酸、苦。圆满的酒能够使这四种味道达到完美平衡。然后,我们要体味舌头触及酒液的质感(可以好像丝绸,天鹅绒或锦缎)。如果酒液光滑柔顺说明质量上乘,粗糙则是劣质。

  之后鼻腔分析。当我们喝酒时,将气从鼻子呼出。如果一段时间内酒香的感觉相同,我们称之为长鼻腔酒(de larga retronasal)。

  Mariano在中国三年经商的经历与此完全相反(不是圆融稳定的),那感觉好像他说的,如俄罗斯的山峦,跌宕起伏。

  他说,当中国政府开展反腐败运动开始后,公共部门采购酒量大幅下滑,但是更多的职业年轻人开始在家或约朋友去餐馆喝红酒。尽管如此,他的销售量明显减少。虽然这种情况可能会让人沮丧,Mariano对中国的未来持乐观态度。“未来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向好,尤其是中产阶级的成长。他们有能力消费更多。很多企业家关注中国超级富豪, 但我认为征服超级富豪困难很多,因为他们几乎是不可接近的。对我来说,关键应瞄准努力提升自己生活质量的职业年轻人。”

  谈到中国人的喜好,Mariano说:“红酒中,Pinot Noir由于其水果味特性而获得成功。但是,Cabernet Sauvignon因其名望仍然是红酒之王。同时半甜型干白葡萄酒很受欢迎,因为它能很好地与中餐结合,特别是辣味美食。”

  红酒留下的回味很重要,经商的感受也如此。当完成了所有品酒程序,需要辨别出这款酒留下了怎样的回味。可能是涩的、酸的、模糊不清的,甚至是让人不愉快的(脏的)。根据留香持续的时间,可以判定为“短味酒(vino corto)”(不到两秒)、中味、长味、悠长味(9至12秒)等几个留香级别。

  Mariano在其生意中也没有这一阶段的体验。他不知道结局什么时候到来。“中国非常大,不是一个同质市场,这就不容易搞错。在青岛行不通的东西也许在济南就能成功(青岛和济南是山东省的两个城市)。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能提供如此之多讲同一语言的人,拥有运行良好、价格合理的物流体系?”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