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环境署副执行主任易卜拉欣·塞奥
近年来,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南南合作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从五十年代开始自主发起的一个合作框架,旨在加强相互间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领域的协作。但近年环境的恶化引发这些国家的严重关切,因为它们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在2014年12月的利马气候大会上,召开了首届南南合作气候变化论坛,就显示了发展中国家挑战这一人类共同问题的坚定决心。
联合国环境署副执行主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易卜拉欣·塞奥长期致力于推动南南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他也是一位资深的政府间及国际组织间的协调人。塞奥于2015年11月中旬到北京参加南南合作气候变化谘商会议,同150多位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以及金融机构的代表一起,讨论在能源,气候适应、智能城市、大数据这四大领域加强南南合作。
在接受《今日中国》杂志社的专访时,塞奥说:"世界经济、人口和权力都在向南方转移。"现在南南合作早已不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一个政治口号,而是真实的商业、贸易合作。"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的贸易额占南方国家总贸易额的近一半,"他说,"现在,南南合作不仅是南北合作的一个补充。我们对南南合作的讨论与南北合作几乎一样多。"
中国领导南南气候合作
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将提供200亿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向绿色、低碳发展模式转变。此举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称中国是推动南南合作的"领导者"。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致力于促进南方国家之间的合作。过去60年里,中国向166个国家提供了4000亿人民币的资金援助。近几年,中国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发展计划,如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丝绸之路发展基金等,都有望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并提高它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最近发布的"十三五"规划中,"生态文明"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塞奥认为,"十三五"规划非常"先进",因为它融合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他说:"我非常期待这一规划在中国的全面实施,并期待它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中国政府更加重视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这也体现在南南合作项目中。从2011年到2013年,中国政府每年通过南南合作计划,向非洲国家、最不发达国家以及小岛国国家提供1000万美元的特别资金,帮助它们适应气候变化。在巴黎气候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又宣布2016年将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
2011年以来,中国累计向南南气候合作项目投资了约4.4亿美元。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的细节虽然还未公布,但有望为南南气候合作引入一个长期的制度性的合作机制。
多方努力促进有效合作
应对气候变化涵盖从能源、贸易、交通,到健康和扶贫等广泛的话题。"它们都互相交叉,包括同商业、农业、教育领域等的合作,"塞奥说。北京之行,他不仅同中国环保部举行了会谈,还同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讨论在更广泛的领域进行合作。塞奥认为,不仅是环境部门,所有的部门都应该重视环境问题。
在2013年被任命为环境署执行副主任和联合国助理秘书长以前,塞奥长期担任环境署最大的部门——环境政策执行部的主任。他领导该部门同联合国内部、外部的很多机构开展合作。比如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展开贫困与环境计划(UNEP-UNDP Poverty and Environment Initiative)。该计划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对环境的管理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关系到消除贫困,因为贫困人口特别依赖自然资源来维持生存。
在中国,联合国环境署通过其北京办公室同科技部、工信部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等银行系统建立了非常好的合作关系,还同北京、贵阳、天津等地方政府发展了全面合作关系。此外,它还与中科院、大学等进行合作。
环境署同中国科技界的合作特别值得注意。新型的绿色科技是人类战胜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武器。中国在很多新技术方面都处于领先位置,而这些技术是其他发展中国家都需要的,比如LED照明、太阳能技术。2012年,联合国环境署在中国成立了全球高效照明中心,就是要基于中国的经验和技术,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国家推广高效能的LED照明技术以及相关的政策、标准和质检系统。
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使得它们能够互相理解彼此的需求,合作也更容易成功。"这是南南合作的核心,"塞奥说。但是不同的社会、经济情况依然会阻碍技术和经验的传播,他说,"首先要保证这个技术是足够好、足够环保,能够为其他国家利用,这是最重要的。"
但是仅仅如此远远不够。塞奥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环境事业并不等同于慈善事业,"他说,"这也是一种商业,一种新商业。"比如航空业,节能技术会大幅降低航空公司的燃油预算,而一个新的冲水系统也能为他们减少燃油消耗,因为飞机不需要搭载那么多的水,而水是最重的一种物体。如果我们能意识到,绿色科技和政策可以带来利润,那么市场就会主动地去寻找最节能的产品,主动将其改造成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产品。
如果市场能够充分认识到绿色科技和政策的价值,那么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银行系统的资金就会被引入到这个领域。"一个健康的地球和获取利润并不矛盾,我们可以同时拥有两者,"塞奥说。事实上,很多有远见的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说,在资本市场,不论是上海还是纽约,大家都在密切关注绿色能源和空气质量,而在10年前,"每一个人谈论的都是石油、石油。"
协作努力 为了共同的明天
在2015年9月,联合国颁布了新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建立未来社会的发展模式。这一新计划将环境视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其他两个分别是经济和社会。而在这一议程的17项大目标、169项具体目标中,环境因素被充分地融入到每一个目标当中。
"过去的那种发展模式不可能让我们实现2030年议程,"塞奥说,"这个新议程要求我们转变目前的生活方式、交通方式、取暖方式等等。"他以食物浪费为例,目前,食物的生产、加工、烹饪方式会浪费食物总量的1/3,相当于每年10亿吨粮食,也就是整个撒哈拉以南地区人口的食物消费量。2030年议程的一项目标就是要将这个浪费量减半。如果所有人都行动起来,实现这个目标并不难,但塞奥说,"关键问题是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要实现这个根本的转变,需要所有国家的充分参与和协作,不论大小,也不论发达与否。"在对气候变化的战斗中,没有国家能取得独自的胜利,"塞奥说,"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他再次强调国家间协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因为它们对环境变化尤其敏感和脆弱。"中国的经验对其他国家非常宝贵,而中国也需要从其他国家学习,"塞奥认为,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战面前,"所有人都要从头学起。"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