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两岸>热点

蔡当局“政治防疫”重创岛内社会经济

2021-07-13 11:14:00 【关闭】 【打印】

  20215月台湾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大反弹,最高峰时期单日确诊病例数一度突破500例(单日公布病例数加“校正回归数”),蔡当局不得不连续提高岛内疫情警戒级别,511日将全台范围升为二级,515日将台北市、新北市疫情警戒提升至三级,随后又在4天后将三级警戒扩及全台。三级疫情警戒对人员活动进行了严格限制,如要求外出全程佩戴口罩,餐饮场所一律外带不得堂食,避免不必要移动、活动或集会(包括不得出门参加聚餐、旅游、参与社会宗教活动,不得去音乐厅、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等),并要求岛内幼儿园、各级学校停止到校上课,大专和高中以下学校改为线上教学,鼓励企业弹性时间上下班等。

  如此严格的限制对整个社会正常运行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首先,岛内餐饮业首当其冲。据台当局统计,5月岛内餐饮业营业额暴跌至502亿新台币,同比暴跌23.7%。面对巨大冲击,餐饮业不得不暂时减员,相关行业无薪假人数暴增,截止6月底岛内住宿及餐饮业实施无薪假家数有267家,无薪假人数为4174人,占全部无薪假人数三分之一,居各行业之冠。其次,社会经济被强行暂停促使失业率大幅上升,不完全就业人数暴涨。岛内最新统计显示,5月失业率升至蔡英文执政以来最高点,由4月的3.64%拉升至4.11%,单月就业人数锐减12.6万人,创下历年同期最大减幅,同时失业人数、非劳动力人数增幅也创下同期最大增幅。岛内有评论认为直接反应当前岛内劳动力市场正在迅速恶化。更值得注意的是,统计显示岛内周工时不足35小时人数月增60万人,是有统计以来最高,反映出岛内社会中存在大量不完全就业和临时就业人口,如果社会经济状况不快速好转,未来失业率更会高。考虑5月的三级警戒天数只有一半,67月的实际状况只会更糟。加之暑期毕业生还将大量加入劳动力市场,岛内社会经济和就业将面临更严峻挑战。

  客观而言,实行短时严格封锁措施是管控疫情的必然选择。事实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实行短时严格封锁措施、忍受短期阵痛是扑灭疫情、尽快恢复社会秩序的关键举措之一,这一点已被大陆多个城市反复证明。但遗憾的是,蔡当局防疫举措却只执行了“半套”:只限制了全台人员流动,却迷信所谓“精准疫调”,拒绝效仿大陆防疫成功经验,没有对全台人员进行普筛普检,也迟迟没有对确诊患者进行应收尽收与轻重症分治,致使疫情传播链条迟迟无法被完全切断,很多岛内专业人士甚至痛批“病例黑数不断”。而从台不断向外输出确诊病例也侧面证明岛内恐怕确实存在“病例黑数”。此外,能不能获得足量、有效疫苗成为台湾社会恢复常态的另一个关键。按照公认的70%-80%的疫苗接种率测算,岛内估计需要施打4000万剂左右疫苗才能建立起比较可靠的防疫保障。但蔡当局顽固坚持“政治防疫”,不仅拒绝学习大陆已被反复证明科学有效的防控经验措施,还一直坚拒与大陆有关的疫苗,无论是大陆研发生产还是代理,只愿意寄希望于美日援助和岛内自制。这种做法直接导致台只能以“挤牙膏”方式获得疫苗,甚至被岛内在野党讥讽为“疫苗乞丐”。而疫苗施打率也极低,7月初才达到10.5%左右,距离“群体免疫”要求差距甚大。

  正是由于蔡当局拒绝科学防疫、坚持“政治防疫”,岛内疫情才难以被彻底扑灭。虽然确诊病例数已呈逐步下降趋势,但迟迟无法清零,且死亡率严重高于平均水平,令外界对岛内疫情真实状况疑虑不断,很多人批评蔡当局“疫情盖牌”(意为隐瞒疫情)。而疫情的不断蔓延迫使蔡当局只能不断延长三级警戒时间,已分别在525日、67日、623日三次延长。这不仅使疫情暴发初期岛内网络上流传的“台湾只示范一次,两周内病例清零”的吹嘘早早成为笑柄,更使得岛内社会经济持续“失血”,尤其是大量从事夜市摊贩等生活服务业的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各类极端事件已屡见不鲜。蔡当局虽推出“纾困4.0”版方案,但惠及面和金额数都不足,难以解决受冲击民众实质需求。岛内媒体直言,在疫情冲击下,台湾社会贫富矛盾冲突更为尖锐,富者可以支付昂贵出境费用做“疫苗旅游”,贫者却只能在收入减少、染病风险高的环境里坐困愁城。

  目前岛内疫情防控已进入两难阶段。正如医生出身的台北市长柯文哲所言,如果一放松就会死灰复燃,但如果再封锁3个月,恐怕“饿死比病死多”。近期在岛内各方强大压力下,蔡当局对防疫措施进行了调整,一方面维持三级警戒至726日,但部分室内外场所如餐厅、电影院可根据各县市状况适度调整,另一方面为郭台铭和台积电对外购买疫苗开绿灯,并公开表态“尊重上海复星对BNT疫苗代理权”,以希望能尽快获得疫苗、走出“新冠之乱”。

  坦白而言,台湾社会要想尽快恢复正常秩序,关键仍在于蔡当局能否抛弃“政治防疫”。事实上,如果蔡当局愿意推动两岸合作,就可以最快方式获得相应防疫支持,尤其是可获得岛内奇缺的疫苗。而到底是以岛内民众的民生福祉为重,还是要死抱着意识形态坐等台湾在“新冠之乱”中继续煎熬,关键就看蔡当局的选择。

  谢 楠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副研究员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