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两岸>热点

台湾防疫“微解封”之怪现象

2021-07-12 10:30:00 【关闭】 【打印】

  5月台湾新冠疫情本土暴发后,出现过一个热词——“校正回归刷新了人们的认知。近日,一个新词微解封又成为新焦点,搅动了岛内社会的方方面面。 

  78日,台疫情指挥中心宣布,全台三级疫情警戒再延至26日,但自13日起适度松绑部分措施。有条件松绑对象包括风景区、游乐园、学校操场、美术馆、博物馆、电影院及除游泳池外的运动场馆等,餐厅、夜市、美食街等餐饮场所可在符合防疫要求下开放内用。 

  此政令一出,台湾各县市纷纷推出应对方案。尤其对于餐饮业开放内用,目前除澎湖外,其他县市全部踩刹车,维持禁止规定。此外,台北市还要求学校操场、动物园、天文馆等不开放;新北市要求电影院维持停业;桃园市不开放学校操场和公园设备;基隆市持续关闭活动中心、校园操场,禁止观光区水上活动…… 

  疫情之下,台湾百业萧条、民怨四起,确实存在病死还是饿死的矛盾问题。台湾的失业率5月创7年多来新高,低工时就业人口暴增60余万,放无薪假单位数量刷新最高纪录。 

  6月底以来,从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看,疫情有所缓和,但71日至11日,仍有累计新增448例确诊病例,其中本土420例,新增死亡92例。 

  这几天,记者的多位台湾友人打来电话,都谈到对微解封的担忧。死亡率怎么这么高?问题在哪?”“没有普筛,那还有多少无症状感染者未被找到?他们说,现在对餐厅内用等松绑,实在让人害怕,还是少出门好。 

  《联合报》报道说,民意挡不住,全台网友横扫各县市长的社交媒体账号求三思,反对声浪一波接一波。民众看不懂当局政策矛盾、逻辑错乱的措施,各县市纷纷作出表态;半松绑的业者忧喜参半,未解禁的业者失望焦心,家人需专业机构照护的家庭痛苦难忍,许多孩子家长愤怒爆表 

  “‘微解封未至,天下已大乱,祸首就在指挥中心。防疫本应下一盘棋,但眼下看来正陷入又一波争议期。此间评论认为,指挥中心在警戒未降级下微解封,却只提原则,各部门自由发挥,丢给各县市自行判断、责任自负,结果一锅杂烩制造了一场微解封之乱的风暴 

  台湾不大,民众日常移动便利频繁。如此微解封下的一岛多制,让各县市难以形成合力,甚至可能引发更多对立纷争。难怪舆论质疑,防疫和民生的被转移了。 

  11日,记者在台北松山区街头走了走,人车依然不多,多数店家歇业,开门的餐馆仍贴着只提供外卖外带的提示,校园操场和街边公园都拉着警戒线。在一家连锁茶饮店,记者见到原本的3位店员只剩1人。基层百姓面对生命与生计的两难选择,着实令人心疼。 

  有媒体针对微解封做的网络民调显示,近九成台湾网友表示不满意,原因包括好山好水永远在,不急于此时”“没打疫苗,很快又会沦陷”“怕会有隐形传播链造成扩大感染,要提高疫苗施打率才能解封。还有网友说,电影院不属民生需求范畴,开放恐成防疫破口,他是影院工作人员,打不到疫苗,如松绑又不能不去上班,真很害怕 

  有民众说,封城时间越长,饿死恐比病死多,但疫苗接种覆盖率低的情况下微解封,如造成疫情反扑,或将进入更高强度的警戒管制。 

  台媒亦指出,关键还在疫苗,只有达到足够的疫苗覆盖率才能放心真解封。根本问题是,面对疫情,当局从口罩之乱、停课之乱、纾困之乱、疫苗之乱到微解封之乱,处处皆乱疫情威胁人民生命,冲击人民生计,可不可以别再添乱 

  总人口逾2300万的台湾目前取得疫苗700多万剂,已接种人口覆盖率仅13%。一些经济宽裕的家庭选择赴海外和大陆接种疫苗,有人直言台湾打不到,只能自救 

  这两日,台湾网友纷纷用字组词造句,释放压力。喝酒叫醺,整容叫整形……”这是苦中作乐,还是自我慰藉?手停口停的业者和百姓说,微解封无实质帮助,若疫情再暴发,冲击更大,还是希望尽快加购疫苗。 

  台湾社会期待真解封,记者只能安慰岛内朋友说:再忍忍,希望:希望不要一直只是希望!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