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两岸>旅游

江苏苏州:民俗博物馆里的江南生活

2025-07-04 09:52:00 【关闭】 【打印】
  “囡囡快看,这定胜糕的模子,现在都难见着咯!”“这是暖锅呀,我们苏州人自己的火锅。”6月28日一大早,经过为期一年的建筑修缮与展陈升级,位于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东侧古宅内的苏州民俗博物馆焕新开放,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苏州民俗博物馆始建于1986年,是我国首家以展示都市民俗为核心的专题博物馆,集中展示了吴地都市民俗文化。2006年,苏州民俗博物馆整体并入苏州博物馆体系,实行免预约开放。因毗邻狮子林、拙政园等景点,“小而精”的民俗馆成了不少游客旅途的“意外之喜”。然而,随着时光流逝,民俗馆展品匮乏、展览方式陈旧等问题凸显。 

  如何将民俗文化“实体化”?改造升级后的民俗馆将珍贵文物与活态民俗巧妙融合,全新的常设展览以“赏四季”“飨三餐”“礼一生”三大主题轴线,系统梳理并呈现苏州丰厚的民俗文化积淀。 

  “‘五路财神出巡仪仗’的小摆设其实是苏州博物馆本馆的一个基本陈列,它特别能代表苏州财神出街的民俗文化,我们就把这件展品放到了民俗馆。”苏州博物馆党政办公室主任、苏州民俗博物馆内容策划许洁举例说,这组陈列摆设集中体现了泥塑、彩漆、木雕、刺绣等工艺,整体布局暗合吴地岁时风俗志《清嘉录》中所载的“金锣爆竹,牲醴毕陈”的迎神仪轨,反映了吴地百姓对“五路通达,财聚八方”的美好祈愿。 

  步入民俗博物馆展厅,还能听到不同的苏州话童谣,听觉成了唤醒民俗记忆的钥匙。“每个展厅都使用了苏州话童谣做背景音,童谣内容和三个展厅的主题相契合。”许洁说,传承下来的一首首童谣就是苏州民俗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最好见证。 

  “为了让外地游客把苏州民俗文化‘带回家’,我们特意设计了包括菱角、芡实、茭白等在内的‘水八仙’毛绒文创,还有以苏式花砖、糖粥、龙舟灯彩等为元素的冰箱贴。”苏州博物馆文化创意部主任蒋菡介绍,博物馆还在二层打造了文化体验空间,提供熏豆茶、清茶等充满苏式特色的饮品,让大家感受舌尖上的苏州味道。 

  “民俗是江南文化的‘活字典’,承载着最生动、最接地气的城市文化记忆,希望大家能在民俗博物馆里读懂江南生活。”苏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