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是位于湖北省西部一片群峰耸立的高大山地,横亘于长江、汉水之间,方圆3250平方公里,相传因上古的神农氏在此搭架上山采药而得名。它以原始、神秘闻名于世,区内山高谷深,林木茂密,气候复杂多变,四季景色迷人。
神农架风景区是以秀绿的亚高山自然风光,多样的动植物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题的森林生态旅游区,是世界地质公园,也是中国最美十大森林公园之一,因其强大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成为独特的游览胜地。
2016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把中国湖北神农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然的动植物园
神农架林区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6.2米,是华中地区的最高峰,被称为“华中屋脊”。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立体小气候,使许多动植物在经历了第四纪冰川后幸存下来,因此,这里几乎囊括了中国区域内所有动植物物种的绝世珍藏。为了保护这片亘古延绵的土地,1982年,这里建立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1986年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里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计划。
由于一年四季受到湿热的东南季风和干冷的大陆高压的交替影响,以及高山森林对热量、降水的调节,神农架夏无酷热、冬无严寒,自然保护区内拥有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中国南北植物种类的过渡区域和众多动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带。
有着“中国鸽子树”之称的珙桐,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也是名贵的风景观赏树种,树高20米以上,它的花大如人的手掌,分成卵形的两瓣,风一吹动,就像一只只白鸽在树上跳动,奇特而美丽。珙桐的种子有一层比核桃还厚的硬壳,透水性极差,自然状态下很难出苗,因此珙桐树数量很少。当地林业试验站经过多年科研试验,终于解决这一难题,使珙桐出苗率达90%以上,让一批批“鸽子”飞向世界各地。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还是珍禽异兽栖息的天然场所,金丝猴、华南虎、金钱豹、白鹳、金雕等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熊、狐狸、豪猪、马鹿等是这里的常住户。神农架河沟纵横,水流湍急,生长在水里的有大鲵、小鲵、水獭、石娃等。
金丝猴是世界稀有珍贵动物之一,也是中国特有物种,神农架金丝猴是其中数量最少的一个种群。神农架的金丝猴一般每年有两次迁移活动,夏季炎热时多住在海拔2500米至3000米左右的山林中,冬季寒冷时又回到海拔1500米左右的地方栖居。金丝猴搬迁时,成群成片,呼啸而过,从一株树跃到另一株树上。金丝猴的繁殖较慢,它和大熊猫一样被列入濒危保护动物,经过动物保护人员的多年努力,加之当地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神农架金丝猴得到有效保护,种群数量比上世纪80年代最少时已增加一倍多。
古老的神农架文化
神农架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起源地之一,神话传说中神农尝百草的事迹就发生在这里。
神农氏也即炎黄二帝中的炎帝,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远古的农业文明。传说中,他为了分辨各种植物,曾遍尝百草,最后因误食断肠草而逝世。中国历史上第一本中医药著作《神农本草经》相传就起源于神农氏,经历代民间的口耳相传,于东汉(25年—220年)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黑暗传》是神农架地区先民们崇敬上古开天辟地的英雄而作的歌谣唱本,这部长达3000多行的史诗唱本记录着汉民族的远古创世神话,包括了盘古、女娲、伏羲等中国古代传说人物及故事,被誉为首部汉族创世神话史诗。当地居民把这部神话史诗代代传唱,一些老歌手还把《黑暗传》手抄本奉为经典,当作传家宝加以珍藏。
神农架地处偏僻深山,长期以来处于原始封闭状态,与外地往来不多,民间习俗多保持着固有的淳朴和浓厚的乡土气息。神农架民歌的演唱形式、音乐色彩和语言艺术十分古老和丰富,许多民歌珍品历传不衰,成为神农架人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婚礼歌、丧礼歌、民间小调等民歌各有特色。一些农家,至今还保留着当地的传统习俗,如在大门上挂一幅青面獠牙、面目凶恶的木雕脸谱,称为“吞口”,用以趋邪避祸。而有客人上门,主人会先端出一杯酒说声“请喝茶”,这种以酒代茶的习俗叫喝冷酒。客人接过酒一饮而尽主人才会高兴,若不会饮酒应向主人讲明,浅尝一下,以示对主人的尊重,喝过冷酒,主人这才泡上热茶。
神农架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地区文化的显著特点:既保留了明显的原始古老文化的痕迹,又具有浓厚的山林地域风貌。其区域文化特色被视为亚洲少见的山地文化圈----高山原生态文化群落带。独具魅力的神农架文化像一樽陈年老酒,,令人心往神驰。
神秘的奇趣大自然
神农架风景区在自然保护区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景点多且分散,可以分为地貌景观、水文景观、生物景观等几大类。奇石、峡谷、深潭、瀑布,以及原始森林、高山草甸、珍稀植物、白化动物等,孕育了景色宜人、钟灵毓秀的旅游环境。
神农顶景区位于神农架西南部,是神农架的精华景区,当地人有“不到神农顶,没来神农架”的说法。它以三峡双神线(即巴东神农溪到神农架的旅游公路)为依托,以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特色,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题的自然生态旅游区。景区内有金丝猴主要活动区,有大片的原始森林,也有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区。
自上世纪70年代起,这里就传说有“野人”出没——村民们曾看到“野人”的身影、采集到“野人”的毛发、发现“野人”的足迹……神农架野人之谜曾是中国备受关注的谜题之一。当然,现代科学界已有定论: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存在“野人”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至今依然有探险者一次次组织科考,寻找“野人”的存在的证据。
在神农架,还有一些奇特的地质现象,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比如在红花乡境内有一条潮水河,河水一日三涌,早中晚各涨潮一次,每次持续半小时。涨潮时,水色会因季节而不同:干旱之季水色混浊,梅雨之季水色碧清。还有在官封乡有个钱鱼洞,每年谷雨前后,春雷响过,就会有银白色的钱鱼成群涌出洞口,当地群众用背篓、鱼撮捕鱼、捞鱼,形成“春雷鱼涌”众人捞鱼的场面,十分吸引人。更为奇特的是在宋洛乡的一处冰洞,只要洞外自然温度在28℃以上时,洞内就开始结冰,山缝里的水沿洞壁渗出形成晶莹的冰帘,向下延伸可达10余米;而进入深秋时节,冰就开始融化,冬季洞内温度还要高于洞外温度。而木鱼镇的冷热洞,则会让人在一日之内体验到四季的变化。在长约5000米的洞中漫步,初时会觉得有一股寒气从洞的深处袭来,继续向前走,又会感觉到热浪滚滚。洞内一边湿、一边干,站在湿的地方会觉得凉风飕飕,好似被人人头到脚浇了一桶沁凉的泉水,而站在干的地方,又会觉得浑身上下燥热难挨,好比在烈日当头的夏日午后漫步。很多人好奇会来此一探究竟,但每每走到一半就因洞内空间的骤然变小而止步,无法进到洞底……
这些谜一般的自然现象,为神农架披上一层层神秘的外衣,也撩拨着游客探秘的好奇心。带着疑问旅行,在旅行之中寻找答案,或许正是一些人的旅行的方式,也是旅游的乐趣和收获。
链接:
木鱼景区——位于木鱼镇,是神农架旅游的南大门,也是中心旅游区。景区分为主体祭祀区、古老植物园、千年古杉、蝴蝶标本馆、编钟演奏厅五大部分。因神农架曾是神农老祖尝草采药的地方,为了纪念他一生的丰功伟绩,让炎黄子孙世代祭拜,故在这块风水宝地修建了祭坛。神农祭坛的烧烤篝火晚会,以神农架山民生活为背景,反映民风民俗,表现力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大九湖景区——神农架大九湖属中纬度高山湿地,是中国中部最大的高山平原,雨量充沛,水草丰茂,气候凉爽,有典型的高山草原风光,是神农架以亚高山沼泽、盆地和观光牧场为主的休闲渡假区。这里保持着原始古朴的民风民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独现“风吹草底现牛羊”的致美景观。是开展跑马、山地自行车、射箭、民俗体验等各种体育健身、休闲渡假的理想场所。
官门山景区——是神农架重要景区和绝版景区,景区由两条道路一条河流贯穿始终,全长8公里。景区内的自然生态博物馆,以真实性、直观性向公众展示神农架生物多样性。珍稀植物保护园以物种保护、科学研究、旅游观光为主,兼顾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性山地森林植物园。野生动物乐园集野生动物饲养繁育、科研观赏为一体,游客可以在这里近距离看到梅花鹿、大鲵、金鳟等动物。
提示:
进出神农架的交通方式以公路为主,主要从十堰和宜昌两个方向进出。景区内,每天早7:30之前发出的各趟班车均经过各景区,如果错过,只能租车前往。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