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援科特迪瓦格格杜垦区技术合作项目水稻新品种试验田,N’BANAN OUATTARA同中国专家合影
不久前,来自巴西、泰国、乌干达、埃及、约旦等1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近30名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官员、专家和技术人员,从全球聚首清华大学,参加2024年“一带一路”气候变化投融资培训,为应对气候变化凝心聚力。参加培训的非洲学员讲述了他们眼中的中非气候合作。
授人以渔
这不是科特迪瓦青年N’BANAN OUATTARA第一次来到中国。2018-2022年,OUATTARA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农业经济学博士期间,曾到中国农村参观,对中国在减贫方面所做的努力印象深刻。博士毕业回国后,OUATTARA成为阿比让大学的老师,“我要把所学知识分享给学生”。
科特迪瓦位于非洲西部,农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过去我们的大米非常依赖于进口,中国为我们提供了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增加水稻产量。”提及此,OUATTARA滔滔不绝,并打开手机相册向记者展示。“气候变化对科特迪瓦的农业影响很大。”他介绍,“在位于科特迪瓦南部的格格杜垦区,中国农业专家帮助当地引入的新水稻品种,能更好地适应这里的气候以及抵御气候变化。”
据了解,格格杜垦区是中科两国农业合作示范基地,自1997年第一期技术援助项目实施以来,已经成为科特迪瓦全国闻名的水稻种植基地。科特迪瓦国务部长兼农业、农村发展与粮食生产部长科贝纳·夸西·阿朱马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格格杜垦区是中国帮助科特迪瓦农业发展的缩影,希望成功经验可以推广到科特迪瓦更多地区。
“中非之间的合作对于非洲国家来说非常有益。”此前的经历让OUATTARA决定再次来到中国,“气候变化是真实并正在发生的事情,问题在于我们要如何去应对。”他表示,气候培训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学成后,可以为我们的政府和人民去做一些事情,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同时,作为一名农业领域的研究人员,OUATTARA强调,眼下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应当如何制定政策,以帮助科特迪瓦的农户克服影响,提高收入。“希望通过本次培训学到更多的经验,在科特迪瓦学以致用。”
埃及法尤姆大学农业经济学副教授Mohamed Abdelhameed Ahmed Mohamed则侧重经济角度,对气候投融资领域十分感兴趣。此前,Ahmed Mohamed通过曾在中国学习过的同事朋友了解到中国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采取的措施和行动,“比如中国在发展生物质等绿色清洁能源、农业领域推进气候智慧型农业方面,成绩突出。希望通过本次培训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亲身接触到中国文化。”Ahmed Mohamed笑道,“我还曾同朋友讨论,在这短暂的在华期间,有没有可能学习一下中国功夫。”
从机场到达清华大学的途中,Ahmed Mohamed惊叹于一路所见的风光景致、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在中国免签政策不断放开的环境下,Ahmed Mohamed计划未来能有更多机会来此学习、观光。
法尤姆大学在埃及享有极高声誉,与中国合作十分紧密,Ahmed Mohamed对与中国同事开展联合项目抱有极大热忱。几个月前,他同中国的合作伙伴申请了一个关于使用太阳能发电对埃及药用或芳香用途的植物进行加工的项目。“相比原始的日晒方式,通过太阳能发电进行干燥处理,效率更高且不会产生污染。”Ahmed Mohamed说,“我很感谢习近平主席和中国政府提供的这些机会,期待双方有更多的倡议落地,并开花结果。”
2024年是中埃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埃及是最早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中国是埃及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十分广泛。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埃及总理马德布利表示,未来将集中精力吸引更多中国投资,特别期待在新能源、绿色经济、数字化转型等双方共同关注的领域加强合作。Ahmed Mohamed期盼成真的那天一定不会遥远。
2024年“一带一路”气候变化投融资培训班开班仪式现场
“全球南方”共建命运共同体
没有人能从气候变化带来的恶劣影响中独善其身,“同呼吸共命运”这句话在此时变得无比具象。
2024年以来,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多地频发,对人类健康和福祉构成重大威胁。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此类事件已成为新常态,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是主要原因。7月4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显示,气候系统变暖趋势在持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逐年上升。
2024年9月2日,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气候变化投融资培训班开班仪式上,Babito Samuel Akiki作为学员代表发言
学员Babito Samuel Akiki是乌干达能源和矿产开发部首席政策分析师,曾在总统办公室内阁秘书处担任首席政策分析师,在总理办公室及地方政府担任高级经济学家。他表示,尽管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占全球的3.3%,但却面临着气候变化的最大冲击,并且很难从中恢复。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于气候敏感产业。气候变化有可能破坏他们几十年来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的进展,并使可持续发展面临风险。
因此,Babito认为,“随着发展中国家开启为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提供资金的多种探索,举办气候融资培训是十分及时的,将会帮助参与者了解各种气候融资方案、可开发的碳市场,并指导如何通过现有的气候融资促进可持续发展。”Babito表示,南南合作框架下,这一培训将创建一个改革推动者的资源库,大家通过有效应用所获得的知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Babito对清华大学表达了感激之情,并期待着未来能在这所优秀的大学接受其他方面的培训。
中非同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区域。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的充分肯定。
据悉,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7个非洲国家签署19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中方愿进一步加强与非洲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沟通协调与务实合作,共同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为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注入更多正能量。
2015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提出,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目前,中国累计在华举办62期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培训班,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2400余名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培训即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主办,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中国碳中和促进项目(CCNI)、中国-拉美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国-巴西气候变化与能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承办的2024年气候投融资专题研讨班,主要通过与气候变化主要国际机构间的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学员更全面、系统、准确地了解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政策、措施、行动和成就,提升发展中国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及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提升气候融资等领域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推动中国与有关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从而进一步增强中国与有关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相互理解与支持,推动可持续发展。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