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日,由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人才服务办公室联合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慈善团体推出的“人才义工计划”在香港启动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了“六个坚持”的原则和“七个聚焦”的重点,做出了十四个方面的系统部署。它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是把改革不断推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充分体现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香港不能缺席,也不会缺席。全会闭幕后,香港特区政府第一时间发布新闻公报,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香港应牢牢把握国家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带来的重大机遇,继续发挥好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以及对国家深化改革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履行香港责任、把握香港机遇、作出香港贡献。
无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香港带来了新的机遇。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带来制度创新机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的重要论断,强调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主要有三个重点:
第一,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第二,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第三,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众所周知,内地是一个拥有14亿人的超大市场,但“超大”并不等于“超强”。这个市场内部还存在物流不畅、信息不对称、公共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导致企业运营成本过高、消费者体验不佳、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足。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意味着将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意味着将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包括完善产权保护、信息披露、市场准入、破产退出、信用监管等制度;意味着将构建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等等。
国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给香港带来制度创新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香港经验”可输入内地。香港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长期实行市场经济;香港是国际公认的“自由港”,长期实行零关税、低关税,货币自由兑换和进出,货物自由进出;香港做出的国际贸易仲裁受到全球140多个国家的欢迎和认可,香港的规则规制与国际接轨。香港的做法和经验,可以为内地提供借鉴。
二是香港可协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推进制度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的背景下建设共同家园,必须推进制度创新,拆除“篱笆”,促进要素流动,才能激发创新活力。中央赋予大湾区“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香港应发挥市场体系完备、法治体系健全、营商环境优良、开放水平高的优势,与大湾区城市携手创新,让大湾区成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示范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产业升级机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的重要论断,强调两个重点:一是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二是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这释放出中国经济转型的明确信号:为“高”而进,向“新”而行!
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的着力点是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以“人工智能+制造业”的方式对传统产业进行提升改造,这项工程的规模巨大、效益惊人;中国的新兴产业异军突起,2023年,全国“新三样”出口增长29.9%,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未来,中国还将在生物制造、商业航天、新材料、低空经济等领域发力;中国布局未来产业正在积极行动,抢占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赛道。
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给香港带来产业升级的机遇,香港可聚焦以下两点发力:
一是为新产业提供新服务。无论是提升传统产业,还是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都需要资金支持。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是内地最大的外资来源地,香港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可为内地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同时,香港与国际市场连通性很强,是培育国际品牌的绝佳之地,内地企业可以透过在香港创立公司或与香港公司合资的方式,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二是争取成为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香港在一些领域的科研能力较强,应该抓住国家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的机遇,成为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推动产业迭代升级。
以开放促改革带来“联通世界”机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纵观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已成为规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开放作为促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正是基于这个规律。
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如果说改革开放前香港是内地联系世界的“窗口”,那么,实施改革开放之后,香港则是内地联通世界的“通道”。国家坚持以开放促改革,给香港带来更多机遇。
有利于香港做大资本市场。近年来,随着深港通、沪港通、债券通落地,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管道”增多、“流量”增大,在港上市的内地公司市值占比超过70%,内地与香港金融“双向开放”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今后,随着国家继续扩大开放,将给香港资本市场注入持续动力,进一步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有利于香港发展现代物流。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正在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国家扩大开放,必然要做大做强现代物流,涉及多式联运、水运体系联通、铁路货运网络联通、综合货运枢纽建设,香港应该抓住国家现代物流建设的机遇,把香港的物流网编织得更大更好。
有利于香港企业“出海掘金”。国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推动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香港拥有大量高水平的国际化专业化服务机构和人才团队,在金融、法律、会计、咨询、管理等专业服务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专业服务团队可随着“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一起“出海”,在世界各地开拓市场,特别是开拓“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发展机遇。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带来科技创新机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完全可以成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具体来讲,香港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第一,发挥高等教育的优势,为国家培育更多人才。2024年6月5日,世界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公布2025年世界大学排名,香港有5所大学位列世界百强。其中,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更跻身世界五十强之列。近年来,香港的一些大学在内地设立分校,联合培育人才,今后应该继续在这方面努力,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
第二,发挥基础研究的优势,助力国家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香港基础科研实力雄厚,拥有16间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际学术联系紧密,和发达国家的学术界建立了广泛联系;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健全,深得科研人员的信赖;香港在一些领域的科研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备攻克难关的能力。应将这些优势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力量,投入到“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之中。
第三,发挥人才“集散地”的优势,为国家引进全球顶尖人才。香港特区是中国唯一实行普通法的地区,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两文三语”均作为官方语言被广泛使用;香港气候宜人、城市宜居;交通便捷,从香港起飞,5个小时内可到达亚洲大部分城市,航程范围覆盖全球约一半人口。这些是吸引世界顶尖人才聚集的有利条件,香港可据此优势,为国家引进各领域的顶尖人才。
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香港特区2024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幕典礼上的致辞中指出:“香港由治及兴不是封闭孤立的,而是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背景下的由治及兴。”这句话切中要害,发人深思。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做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策部署,为香港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香港应把自己的发展放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背景下去思考谋划,敏锐地发现机遇,果断地抓住机遇,拓宽发展之路,铸就无限辉煌!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