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将冰雪“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

2023-12-29 11:35:00 【关闭】 【打印】

  12月新疆,室外气温达到零下20摄氏度,但阿勒泰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上山前往雪道的吊椅、吊箱前,装备齐全的雪友们还是排起了长队。自2023年11月开板以来,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日接待游客4000人,远超历年同期水平。 

  将军山滑雪场的“火热”是新疆发展冰雪经济的一个缩影。冰雪资源富集地,近年来,新疆秉持“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雪量大、雪期长、雪域广等资源优势,发展冰雪运动及冰雪旅游,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场馆设施提质增量 

  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始建于2009年,是全国唯一与城市相连的高山滑雪场,距离市中心仅1.6千米乘坐区间车5分钟可达。为了方便雪友,阿勒泰市开通了直飞北京和西安的航线。而“中国雪都·阿勒泰号”旅游列车开行,使雪友可以乘坐火车往返于乌鲁木齐和阿勒泰两市,列车上设有专门存放雪具的行李架 

  目前,将军山已建成雪道72条,无论是滑雪‘小白’,还是滑雪‘大神’,都能在将军山找到属于自己的雪道。”新疆阿尔泰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新疆阿尔泰山冰雪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志强对记者说。12月9日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打造的“BK滑雪公园”开放运营。滑雪公园由来自瑞士的HelvePark团队和阿勒泰本地BKpark乔木团队联合修建完成。在约3万平方米的空间里,雪友们可以尝试单板或者双板滑雪,体验翻转、跳跃、空中抓板等极限动作,尽情享受滑雪运动带来的乐趣。 

   

   游客在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滑雪  图/刘婷 

  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则以“雪期长、雪质优、落差大、风力小、体感佳”等优势,引了多滑雪爱好者。个位于富蕴县可可托海风景区宝石沟内的雪场2020年正式营业,每年10月1日开板,次年6月初才封板是全国雪期最长的滑雪场山体海拔最高为3100米,最大垂直落差达1350米。德国人安德烈亚斯(Andreas)在中国生活了13年,曾去过崇礼、亚布力等地的多个滑雪场。首来到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着不同的感受,“这里滑雪的体感温度非常舒适,适合长时间滑行。”雪场的副总经理王苗苗介绍,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计划建成雪道80条,目前已建成27条。景区现最高日接待量达6000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0多万人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0,全疆共有各类冰雪场地188家,其中滑雪场101家5S级滑雪场6家,4S级滑雪场10家)、滑冰馆27家冰雪游乐园60家,实现了冰雪场地14个地州市全覆盖。各具特色的新疆雪场仍在优化升级,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从而满足更多滑雪爱好者的需求。 

  “冰雪热”催生新业态 

   

  游客在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山顶拍照“追夕阳” (照片由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提供) 

  新疆滑雪热带动滑雪场教练数量猛增广西姑娘吕耀萍切感受到这种变化。2019年起来到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做滑雪教练。“4年前,整个度假区只有50多名教练,现在已经增加到180多名。”的变化,还有动的吕耀萍告诉记者,她过的学员中,有多阿勒泰市中小学的学生。从2018年起,阿勒泰市把滑雪纳入中小学生体育教学,体育课搬进滑雪场,每天有300至400名学生往返将军山滑雪场学习滑雪,费用由当地教育部门负责。 

  今年冬天,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与法国地中海俱乐部精英滑雪团队开展合作教学,由法国教练大卫·甘加兹(David Guigaz)和俄罗斯教练玛丽娜·丹尼斯娃(Marina Denisova)对雪场教练进行培训。史志强告诉记者我们希望引入国际化的教学体系,提升教练教学水平,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史志强介绍说,长期以来,度假区一直根据大众需求积极开发新项目。将军山网红IP“落日派对”的灵感就源于雪友。雪场在看到一名雪友拍摄的夕阳后,调整缆车时间,让大家在日落时分能够继续留在山顶滑雪、拍照、拍视频山顶sunside餐厅的“落日派对”也应运而生,每当夕阳落下,山顶就会响起动感音乐,度假区工作人员打碟、领舞,雪友们则脱下雪板,随着音乐快乐起 

  来自宁夏银川的余默默是一名滑雪发烧友,去过20多个国家的滑雪场。他看中了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这里一边滑雪,一边当起了老板,提供“民宿+租车”一条龙服务。  

  以冰雪运动消费为驱动的新业态,正描绘出一幅全新的美丽“雪景”。  

  乡村冰雪旅游持续升温 

  塔拉特村是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的农牧业村。全村共有213户778人种黑加仑、放牧曾是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2020年,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正式开业,因距离滑雪场较近,留宿该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库丽帕然·哈布力哈孜看到了商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将自己的房屋重新装修,开办了“马背之家”民宿。充满哈萨克族风情的民宿一经开张,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库丽帕然·哈布力哈孜告诉记者,如今,她的民宿一年收入可达10万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马背之家”民宿,可可托海镇文体专干、塔拉特村游客服务中心负责人娜孜古丽·拉孜旦用传统民族乐器冬不拉演奏《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图/刘婷 

  “一开始村民担心发展旅游业投入太大,见不到成效。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餐饮、客房服务等技能培训,极大提高了旅游服务水平。按照‘一户一特色’的发展思路,打造10个民宿示范户,为村民发展民宿提供了样板。”可可托海镇文体专干、塔拉特村游客服务中心负责人娜孜古丽·拉孜旦介绍 

  除了建民宿,塔拉特村还新建了一支“功勋马队其命名源于可可托海“3号矿脉”的故事,一方面旅客了解可可托海矿区建设的艰辛岁月,另一方面为游客提供休憩、骑行观光、民俗文化活动表演等服务。“功勋马队”将传统与现代冰雪活动相结合,在骑马观光、马爬犁等体验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了叨羊、姑娘追等统文化表演,让游客体验冰雪乐趣的同时,体验哈萨克民俗文化魅力。 

  目前,我们村在景区、雪场就业的有180人,民宿72户,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3万元,其中旅游收入1.6万元,占村民年收入的70%。”塔拉特村党支部书记沙拉·恩特马克说。 

   

  “功勋马队”为游客表演民俗文化活动“叼羊”  图/刘婷  

  12月21日是福海县阔克阿尕什乡阿克乌提克勒村一年一度的“冬宰节”。村文化广场上,一批村民正在参加村里组织的拔河比赛,整齐的口号声和观众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广场周围的摊位上,烤肉、马肠、奶疙瘩等民族商品琳琅满目,引得不少游客纷纷驻足…… 

  近年来,阿克乌提克勒村利用乌伦古湖冬捕节、冬羔节、冬宰节等重要节点,举办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活动、篝火晚会等25场次,累计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200万元 

  随着新疆乡村冰雪旅游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冰雪饭”,乡村振兴和冰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