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共同的家园 | 让世界共享“熊猫文化”

2023-05-23 15:18:00 【关闭】 【打印】
  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大熊猫成为代表中国的一张新名片。

  雅安独特的生态系统为大熊猫提供了一个比较舒适的栖息环境,被誉为大熊猫的故乡 图/虞向军

  1869年,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雅安发现大熊猫,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旗舰物种的大熊猫从此登上世界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熊猫外交”加深了中国人民和其他国家人民的友谊。至20世纪80年代,24只“国礼”大熊猫成为和平友好使者,其中18只来自雅安,这座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国礼大熊猫之乡”;雅安籍大熊猫“姬姬”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标识的原型,至今“大熊猫旗帜”依然在世界各地飘扬;另一只雅安籍大熊猫“巴斯”成为1990年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登上重大国际体育赛场。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核心区面积中,雅安超过50%;纵横川陕甘三省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中,雅安39.45%面积均被划入,占总面积的27%,凸现重要地位。 

  在被发现150余年后,生物大熊猫已然成为“外交大熊猫”“生态大熊猫”“文化大熊猫”“经济大熊猫”,以其与生俱来的神奇魅力和无可取代的多元价值成为闪耀世界的明星。 

  栖息地破碎化给大熊猫的生存、繁衍带来威胁,使其在大自然中自由生活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中国已经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除了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还努力加强栖息地生态修复和廊道建设,将破碎化的栖息地串联成片,打通大熊猫基因交流的通道,增加基因交流的多样性,保障大熊猫野生种群健康繁衍。此外,有关部门严格管控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的人类活动,让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有荒野依旧的本来面貌,让大熊猫及其伴生野生动植物活成它们本来的样子。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基地内的大熊猫 

  大熊猫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要坚持熊猫家园世界共建、熊猫文化世界共享,以全球视野和全局眼光搭建跨国际、跨区域、跨领域的广泛合作平台,推进大熊猫科研、保护、发展、交流;要创新形式讲好“熊猫的中国故事”,让具有典型中华文化特质的大熊猫文化进入更加广阔的世界领域,把“和平友好、和谐相处、和善坚韧、和气致祥”的大熊猫文化的普世价值,传播给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人类和大熊猫共有一个地球家园,保护大熊猫,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当地政府提出了构建“点上聚居、线上旅游、面上保护”的生态格局的新思路,将国家公园管控空间扩大到周边乡镇、社区,积极打造熊猫特色小镇和公园入口社区,引导原住民以此为聚居点,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实现对公园更大面积的完整保护。在此基础上,做好大熊猫生态旅游、大熊猫文创、大熊猫友好型产业融合大文章,切实做到保护和发展并重,文化与产业齐飞,让大熊猫安然栖息,让大熊猫栖息地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9年4月29日大熊猫“如意”“丁丁”离开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基地,开启为期15年的中俄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项目。这是欢送现场 

  雅安正在高质量推进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大熊猫栖息地原住居民传统的“靠山吃山”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被打破,生产方式在转变,生活质量在提高,“国宝”有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一个“人退猫进”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变得更加美丽,一个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场景已经跃然世界眼前。 

  高富华 《雅安日报》高级记者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