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推动中法环境合作打开新局面

2023-01-17 11:59:00 【关闭】 【打印】

  COP15第二阶段会议于2022年底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成功举办。会议延续2021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讨论并提供了既雄心勃勃,又务实、平衡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历史性地纳入了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的落地路径;历史性地决定设立“框架”基金;历史性地描绘了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为下一阶段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描绘了新的蓝图。国际社会将其比拟为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巴黎协定》,将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作为大会主席主持COP15第二阶段会议全体会议。

  中法领导人为“框架”通过和执行注入强大政治动力 

  202110月,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中国昆明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马克龙等国际政要通过视频方式发表致辞,共同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开展全球行动,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凝聚最高级别的政治合力。 

  早在2019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国事访问中国期间,两国领导人就共同发布了《中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北京倡议》,强调支持《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支持制定和实施兼具雄心和实际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强调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作为优先合作领域。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虽然双方互访受阻,但中法两国领导人仍保持密切交流,习近平主席与马克龙总统的7次通话中多次强调坚持多边主义、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推动举办一届成功的COP15大会。20225月,双方领导人进一步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纳入未来五年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 

  中法双方领导人在生物多样性治理方面一致的表态,站在全人类永续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高度推动各方相向而行,向国际社会发出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信号,体现了中法两国的担当与作为,为COP15的成功举办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顺利达成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 

  “框架”通过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振信心 

生物多样性与健康主题边会。

  经过全球三年多的艰苦谈判,COP15会议最终达成的“框架”包括了4个长期目标和23个行动目标,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物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全面覆盖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三大目标,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各级政府和所有行业部门的主流,鼓励全政府和全社会参与。同时,充分借鉴此前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设定的经验,一揽子通过关于监测框架、规划监测报告和审查机制、资源调动、能力建设与发展、科学技术合作、遗传资源数码序列信息(DSI)的决定等文件,强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等支持措施,不仅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设定目标,还明确了实现的路径。 

  当前疫情余波未尽,全球经济低迷,南北矛盾凸显,地缘政治和地区冲突局势紧张,在全球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背景下,COP15克服了多边外交的现实挑战,经过近4年的艰苦磋商、10多天的胶着谈判以及最后阶段的激烈博弈,190多个缔约方最终达成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共识。有媒体评论认为,这一历史性成绩已超越了生态环境领域的范畴,更是在当前形势下实现公平公正、弥合南北分岐、妥善处理发展与保护关系的新典范,也为通过多边主义解决全球性问题注入一剂强心剂。 

  这一成功也离不开中法双方生态相关部门持续的高效沟通和密切配合,中国生态环境部黄润秋部长与法国生态转型与团结部相关负责人多次进行交流,共同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双方谈判代表在谈判过程中也保持密切沟通,共同研究谈判策略,掌握谈判的节奏与方向,并发挥各自在引领全球环境治理中的领导力,与关键缔约方和利益相关方在难点议题上反复沟通,推动各方相向而行,最终推动会议取得预期成果。 

  中法合作迎来新契机 

  2015年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在法国通过;2019年的《中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北京倡议》特别提出,要加强在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联系上的共同努力,支持其他政治领导人,并与他们共同努力,推动全球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2022年“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在中国的领导下通过,中法两国在推动全球环境治理进程中具有天然的使命。中国与法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有责任也有义务推动国际社会朝着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中国生态环境部赵英民副部长参加中国角活动。

  “框架”的通过是世界各国在COP15上取得的共同成果,也是下一步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起点。如何推动“框架”的落地见效,每个目标得到逐一实现,是国际社会面临的现实挑战。这需要全球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务实的行动,更需要团结一致的精神。中法两国应继续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影响力,保持“框架”谈判的势头,推动高层政治参与,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确保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动,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必要支持,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 

  关 婧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履约二处高级项目经理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