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这个特殊的春天必将永远镌刻于历史上,面对强力来袭的病毒,我们的脆弱暴露无疑,而坚强也在这种袭击中体现出来。
在各行各业都受到疫情冲击时,中国电影行业也损失了全年最重要的春节档。环视2020年的春节档,其中既有一向票房长红的《唐人街探案》系列第三部、也有可能延续“哪吒”奇迹的动画片《姜子牙》、热血励志的《夺冠》、一直备受关注的徐峥 系列新作《 妈》。
这一切都让整个行业对这个春节充满了期待。然而如此强大的“不可抗力”突袭,所有的一切都被按了暂停键,所有的利好都化为乌有,全中国只剩下“抗疫”一个主题。
1月23日,由《姜子牙》和《熊出没》两部动画电影牵头,所有贺岁片一齐撤出春节档期。在疫情严重程度还未引发足够关注的当时,这一举措实际上是行业在无奈之下推出的自保,换一个相对稳定的档期尽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从《囧妈》一部片子的角度看,自《泰囧》之后,徐峥的“
这个决定显然做得很仓促,但却称得上是徐峥的绝地反击。据悉,欢喜传媒的港股大涨超过43%,市值达到了62亿元。另一方面字节跳动不仅将因此获得巨大的客流,其旗下相关视频平台得到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更对整个公司起到巨大的正面广告效应。但就是这样一个创造了历史,又被称为教科书式的成功营销,而且多赢的举措,为什么却受到来自院线的联合抵制呢?
在欢喜传媒宣布网络首映后,多家院线联名致信国家电影局,认为此举给院线带来巨大损失,是对现行中国电影产业发行机制的践踏和蓄意破坏,完全无视影院与其他放映终端之间的正常壁垒,呼吁电影局叫停《
院线利益受损确实是事实,但应该意识到这个损失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 妈》“背信弃义”,而是疫情突袭。院线在这次变化中显得如此脆弱,其实是因为影院放映所提供的“集中地、无打扰的,集中注意力的”观影形式,一直以来受到的来自互联网的冲击并不大,甚至售票网站的斗法也对电影行业还起到了推动作用。相比之下电视剧从业者们已经习惯并接受了网络带来的“阵痛”,2019年《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庆余年》等爆款都是只在视频平台播出。来自网络的大手笔投入,其实对电视剧制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可如今的时代,没有人可以拒绝变化。传统院线与网络的角力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正在进行时。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备受关注的新作《爱尔兰人》,在2019年就放弃了在影院大规模放映,而让流媒体用户更早观看。来自院线的狙击并未能阻挡《
在这样变化的时代,与其“狙击”变化,不如去拥抱变化,迎接必将到来的“阵痛”。网络再怎么便捷,影院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如何加强这种优势使自己更具竞争力,才是眼下影院们最应该做的吧?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