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福建顺昌:让富裕攥在群众的手里

2018-06-01 14:42:00 【关闭】 【打印】

    

   坐落在山水画卷中的张墩村 林峥嵘 摄影

    在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精准扶贫到户,产业发展到村”的扶贫模式,让县、乡、村的扶贫思路清晰,措施到位,扶贫工作带来产业兴、环境美、群众富。

  南平是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多次深入南平调研农业农村特别是扶贫工作。南平市共有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46个贫困村,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2.94万人,到2017年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6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顺昌县就是福建省南平市脱贫攻坚的代表。 

    

  生活在画中 富裕攥在手里 

  

张墩村的田园风光 马力 摄影

    5月底的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埔上镇张墩村,池塘里的荷花开得正艳,红色的鲤鱼自由穿梭在水中。一大早,村民吴秀凤就和母亲黄长姬来到了自家的葡萄地里,给葡萄秧掐尖,为葡萄套袋。“你看,今年的葡萄长势很是喜人啊,一亩地收6000斤不成问题。”吴秀凤笑着对记者说。 

  

张墩村村民吴秀凤正在给葡萄套袋,靠种植葡萄,一家人过上幸福生活。马力 摄影

    今年49岁的吴秀凤1988年从邻村嫁到张墩村。“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很穷,一家人守着几亩薄地,靠天吃靠天收。”吴秀凤说她和母亲都不会想到生活能过到现在这么好。“光种4亩的葡萄,我一年就能收入十几万,再加上老公在村子和镇上打点零工,我们家的年收入在20万以上。”像吴秀凤这样的家庭收入,在张墩村来说只是中等。 

   1996年之前,我们夫妻俩在外打工,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1996年开始,吴秀凤和丈夫在家种葡萄。“看着别人家种,我们也种,每斤葡萄鲜果只能卖几毛钱,刨去人工和肥料,最后还是赚不到钱。”十几年前,吴秀凤家是绝对的贫困户。 

 

 张墩村村民吴秀凤家的葡萄地,亩产葡萄7000斤。马力 摄影

    2009年,埔上镇开展镇村党员帮扶活动,将党组建在农村特色产业上,按照党员从事的行业划分葡萄种植、酿酒、水稻种植、农家乐4个特色党小组,坚持每月开展党小组活动,并将有意愿的贫困户加入到特色党小组之中。党员手把手传授技术经验,带动贫困户走上致富路。“我们家当时就被划拨为葡萄种植小组,镇里定期有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给我们传授葡萄种植管理技术,还带我们到镇里进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培训,有了种植和酿酒技术后,我们家的收入是越来越高。” 

  就目前张墩村葡萄鲜食和葡萄酒价格,我们来给吴秀凤家算一笔年收入的账:年产葡萄酒7000斤,每斤最低收购价10元钱,葡萄酒总计收入7万元;鲜食葡萄,每亩卖18千元,4亩就是72千元,全年光是葡萄收入就达14万多元。 

 

张墩村村民吴秀凤和母亲黄长姬谈起今年的葡萄长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喻捷 摄影 

    “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像在画中一样;再看看我们的居住环境,村里有三层小楼,县城里还有两套商品房,这都是靠种葡萄种出来的,现在的富裕生活是摸得着看得到,因为它就攥在我们手里。” 

  

村民的生活像葡萄酒一样醇美、香甜 林峥嵘 摄影

    目前,像吴秀凤一样的葡萄种植、酿酒专业户,在张墩村共有86户。随着产业的不断做大,酿酒用的葡萄原料产地己经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及建阳、建瓯等地,年产“张墩”葡萄酒30多吨,仅此一项,村民增收150余万元。 

    

  一业带动百业兴 小径竹撬动农村大经济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习总书记早年到大干镇来布村小径竹示范基地调研时曾嘱咐我们,要发挥比较优势,走本地特色的发展路子,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顺昌县大干镇党委书记张经政说。 

  200249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亲临现场视察大干镇来布村小径竹示范基地,鼓励村里要大力发展小径竹产业,兴村富民,并在竹林中与镇村干部合影留念。 

   “习省长来的时候我根本不认识他,工作人员介绍的时候我只知道他是省里来的。很多年以后,有一次在电视上又见着他,当时已经是国家副主席了。”当年总书记到来布村调研,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连亨荣是当地唯一一名陪同人员。 

  1999年,连亨荣带领部分村民,两赴浙江临安考察,并亲自开车拉回两大车小径竹苗,使得小径竹成为来布村一大经济特色。 

  

来布村小径竹产业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喻捷 摄影

    小径竹不是一种竹子的名字,而是一类型的竹子。它们大多具有保养水源、固土护岸、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属笋竹两用竹种。 

  最开始,来布村民只想着靠卖竹子赚钱,但后来他们发现,竹笋能够给他们带来更丰厚的收益。如今,竹笋俨然成为村里一大支柱产业。 

 

每年小径竹长出的鲜笋都能卖上一个好价钱林 峥嵘 摄影 

    时至今日,来布村村民种植小径竹的经济收益主要依靠卖笋,当地出产的雷笋味道鲜美,甘甜脆嫩。“一亩雷竹十亩粮,三亩四亩奔小康,五亩六亩娶新娘,八亩九亩盖洋房。”这是村里流行的顺口溜。 

  小径竹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村域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争取生态护岸和水利风景区项目资金530万元,建设富屯溪1.2公里生态护岸,既有效防止沿溪千亩小径竹种植区水土流失,又增加了新的生态水系景观;争取进村道路资金150万元,建成1.8公里景区道路,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17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0万元。今年旅游收入还要好于去年。”村主任连奕明对来布村的未来充满憧憬。 

小径竹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给村民和集体又增加了收入。林峥嵘 摄影  

    16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径竹产业已发展为千亩小径竹示范基地,成为来布村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也成为来布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发乡村旅游、稳步脱贫攻坚的独特生态资源优势。 

  2015年,来布村获福建省扶贫“两会”挂钩帮扶,三年来,争取上级项目资金956.6万元,目前实施的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来布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成功蜕变为“宜业、宜居、宜游”的“明星级”美丽乡村,先后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市文明村,省级生态村、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省级水利风景区,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最美休闲乡村。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