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津巴布韦畜牧业减贫新乐章----记中国援津巴布韦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组副组长邬春华

2021-08-06 16:27:00 【关闭】 【打印】

  安德鲁是津巴布韦西马省兹文巴地区28选区的科技示范带头人。如今,他放养的180只土鸡只只膘肥体壮,均已超过200日龄,这将为他带来800美元的收入。让安德鲁高兴的不仅如此,由他作为带头人配合中国专家在当地开展的包括养鸡项目在内的一系列示范项目都取得了极大成功。

  对于中国的家禽养殖户来说,孵化、饲养家禽不是一个难题,但对于津巴布韦绝大多数的中小养殖主来说,他们缺乏专业的设备,缺少科学管理的技术,想要提高家禽的孵化和饲养成功率并不容易。

  为此,邬春华决定改变这种现状。

2020年2月27日,邬春华在向当地养鸡示范户讲解鸡舍建筑设计图。(邬春华提供)

  邬春华是一名高级畜牧师,是中国援津巴布韦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组一员。自2018年11月抵达津巴布韦后,他就将目光锚定在家禽养殖业,并深入了解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全貌。凭借深厚的畜牧业知识与实操经验,邬春华与其他专家一道,在当地积极开展农业援助工作,为提高津巴布韦农业发展水平贡献着力量。

 

调查研究 找出症结

  2019年1月28日,专家组一行前往Henderson研究所家禽站,帮助当地同行启动家禽孵化工作。在家禽站,邬春华看到了两台2016年中国援助的出雏机,但却没有看到配套的孵化机。

  “在那时,我判断津方在分配中国援助的家禽孵化设备时,可能把需要配套使用的孵化机和出雏机拆分了,这个单位领走了2台出雏机而没有孵化机,另外一个单位可能领走了2台孵化机而没有出雏机,造成两个单位领到的孵化设备都不配套,无法正常使用。”邬春华说。

  两天后,邬春华前往开设家禽孵化实验课的Chibero农学院调研。果不其然,他看到了与亨德森研究所出雏机相配套的两台孵化机。

  “我出面协调,向两个单位说明需要调换一台孵化机和一台出雏机,使两地的孵化设备成套归位。”邬春华说。

  经深入了解,邬春华发现Henderson研究所和Chibero农学院都没有管道自来水。“如果没有自来水的供应,那么这些全自动的孵化设备就不能使用,这可能是它没有被启用的原因之一。”邬春华说。经过充分研究论证,他亲自设计了储水式供水保湿系统的模型,这个系统能够较好地解决设备自动供水难题。

  可正当邬春华为两地孵化室建设忙碌时,电力供应的问题又出现了。2019年5月,津巴布韦遭遇了供电危机。邬春华回忆,那段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津巴布韦每天拉闸限电10小时,有的地方甚至限电18小时。后来虽然有所好转,但拉闸限电时有发生。

  “中国援助的孵化设备是全自动电脑控制的孵化机和出雏机,限制供电就无法满足设备正常的运转需要。Henderson研究所和Chibero农学院两个单位都地处荒郊野外,即使在整体供电相对正常的情况下,它们的供电也极不稳定。这也很可能是孵化设备没有被启用的另一个原因。为此,我不断思考孵化设备升级改造以适应津巴布韦现实状况的好办法。”邬春华说。

  “2019年11月25日中津农业合作示范村项目在西马省兹文巴地区启动,这对于孵化室建设项目的实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津巴布韦阳光充足,可否利用太阳能供电方式来解决孵化设备供电难题呢?我曾在调研报告中提出了这个想法,但要真正付诸实施,还需要细心谋划、综合配套。”邬春华说。

 

2020年12月20日,邬春华在示范村育雏室指导雏鸡共育示范项目。(邬春华供图)

因地制宜 开展示范

  在以奇瑞曼叶门巴村为中心的中津农业合作示范村,土种鸡选育项目是专家组开展的第一个家禽援助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4000美元,于2020年3月8日正式启动,包括安德鲁在内的共14个该村农户申请参与其中。

  “试验示范工作必须因地制宜,而且必须将实用技术本土化。因此,仅凭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还要开动脑筋,解决痛点问题,更要身体力行,取得老百姓的信任。”邬春华说。

  参照邬春华设计的建筑图纸,专家组动员14个农户分别在其庭院中建设鸡舍,每栋鸡舍设置了4个饲养室、1间库房,单体建筑面积20平方米。在每间鸡舍前,用50米长的围栏铁丝网,分隔出4个运动场,总面积80平方米。以上建材均由专家组免费提供。

  鸡舍建好后,专家组为每位农户提供原种成年土鸡22只,共计28组308只,让农户结合土鸡养殖,参与土鸡选育试验示范,即群众性选种试验。为了更好地解决了放养鸡蛋的污染问题,邬春华还设计了清洁化产蛋笼的模型,并制作了8个产蛋笼投入试用。

  “该土鸡选育试验示范项目可以为津巴布韦本地鸡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邬春华说,选育出的品种必须既要具有本地鸡的生存适应性、食用风味独特性,又要具有外来鸡的高产性能。该项目一旦成功,受益的将是津巴布韦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与此同时,邬春华着手实施家禽孵化中心建设和鸡苗孵化示范项目。2020年7月28日,年产10万只雏鸡的家禽孵化中心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建设。“我们资助当地农户购买并为他们安装了12块太阳能板和8块蓄电池,这种配制具有每天发电20度,储电16度的能力。同时我们还为他们配备了一台柴油发电机。为了实现太阳能、发电机和市政电力三种电源快速转换,我为他们设计并安装了快速切换开关,从而为孵化设备建立了稳定的供电系统。”邬春华说。

  据邬春华介绍,2020年11月28日,第一套孵化设备投入试运行,孵化产能达年孵化5万枚种蛋,在另一套孵化设备升级改造后,孵化能力将翻番。

  “这是中国援津孵化设备第一次投入应用。首次入孵种鸡蛋712枚,于12月18日出雏鸡531只。尽管有一些鸡蛋存放时间有点长,影响了孵化率,但是孵化试验还是取得了成功。”邬春华说。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既是家禽专家,还是水电工,自己接电线、安水管。“这个项目的成功示范标志着中国援津的孵化设备经升级改造后可以派上用场,同时也为津巴布韦缺水、缺电地区开展家禽人工孵化指出了一条新路。当项目正常运转,10万枚蛋孵化产能得已利用时,可使2000余个农户受益,并可为孵化中心创造每年5万美元的利润。”邬春华说。

  在孵化设备供水和供电有了保障后,孵化可以正常进行,但是在大批量的雏鸡孵化出来之后,该如何保障雏鸡的存活率成为了一个新问题。

  为此,在鸡苗孵化项目示范之后,邬春华又开展了雏鸡共育的示范项目。他利用旧鸡舍改造了一间育雏室,建造了热风炉和铁丝网床,并增加了孵化设备。“在育雏室建设中有两项创新:一是采用热风炉加热、水泥管散热的形式供暖,这点类似于烤烟房的加热方式;二是利用太阳能充电灯来解决育雏室夜间采光问题。”邬春华说。

  在做好上述准备后,2020年12月19日,专家组正式开始雏鸡共育试验示范。首批育雏461只,在25日龄前采用road runner 1号饲料,26日龄开始采用road runner 2号饲料。与此同时,按照免疫程序,先后给雏鸡集中接种了鸡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和传染性法氏囊疫苗。

  据邬春华介绍,原计划6周结束育雏,受疫情影响,于今年3月8日才结束育雏,雏鸡日龄为80日龄。除184只雏鸡用于土鸡舍饲和放养试验示范外,其余雏鸡分配给农户饲养。

  “雏鸡共育死淘率不到5%,说明此项目非常成功。”邬春华说,“孵化和育雏试验示范取得成功,成功解决了养鸡业两大瓶颈问题,这无疑给津巴布韦缺电、缺自来水的广大农村发展养鸡业指出了一条新路,为津巴布韦贫困农民减贫增收,注入了新的动力。”

  “您不仅是家禽专家,而且还是能工巧匠,您很有创造力,您用你的聪明才智全心全意地为我们减贫服务,不吃我们一顿饭,不喝我们一口水。您是上帝派来的使者,我们衷心感谢您!”安德鲁感谢道。

 

授人以渔 技术传承

  在邬春华眼中,给钱给物不如给技术,更不能缺少观念上的更新。因此,他通过培训的形式让畜牧养殖的知识更好地被了解和学习。

  “为了使技术培训具有吸引力,我针对学员所想,以‘如何养鸡才能赚钱’为主线,把选址布局、设施建设、良种繁育、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生物安全控制和市场营销等一系列技术措施贯穿起来,并主要关注‘中国养鸡产业盈利的新思维、新模式、新技巧’,重点介绍中国养鸡业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邬春华说。

  三年间,邬春华个人共开展4期培训,累计培训318人次,受训对象既有农民、农技员,以及农业院校的学生。与此同时,他与组内其他专家们一道,和津巴布韦官方机构合作,在津巴布韦农业部所属农业院校巡回举办大型农业技术培训。据介绍,专家组至今已经开展各类培训55期,编印和发放相关教材和技术明白纸共1.5万份,培训农技人员、农民及大学生共3267人次。

  自2020年初以来,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面对疫情,专家组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工作,采取严格防护措施,灵活机动开展培训和试验示范工作,圆满完成各项援助项目任务。

  现如今,邬春华的愿望就是想让示范村家禽孵化中心和育雏室建设的经验在津巴布韦得到推广,希望能够帮助到包括Henderson研究所和Chibero农学院在内的更多的单位建设更多更实用的家禽孵化室和育雏室,为津巴布韦家禽人工孵化和育雏事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中国需要非洲,非洲更需要中国。”邬春华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知在津巴布韦的工作重要性。时代赋予了我这一历史重任,我更要用好我的专业技能,助力津巴布韦人民减贫致富,为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