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English FRANÇAIS
首页 >> 农业合作 >> 正文

把实惠留在那片非洲高原——记中国援布隆迪第四、五期高级农业专家组副组长邓亮斌

  ·   2021-07-07  ·  来源:中国与非洲
标签:农业合作;布隆迪;中国与非洲
打印
纠错

  2021年5月25日,中国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组开展的高原苹果引种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当日,引种试验点采收了试种后的第一批苹果,现场称重平均单果重达152克,最大单果重达230克。

  “‘好吃,太美味了!’在场的试验站站长Josephe和技术工人们异口同声地夸赞。对于完全依靠进口高价苹果的布隆迪来说,这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援布隆迪第五期高级农业专家组副组长邓亮斌说。

2021年5月25日,邓亮斌在布隆迪卡杨扎省指导的高原苹果引种试验成功试果。(邓亮斌提供)

  56岁的邓亮斌就职于湖南省平江县农业农村局,30多年来主要从事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领域的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历以及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他曾多次走出国门开展农业援外任务:2004至2006年,参加库克群岛南南合作项目;2008至2010年,再次来到库克群岛,在农业部部长农场开展工作;2018年至2020年,参加援布隆迪第四期高级农业专家组项目。

  邓亮斌还是一名中共党员。“我认为作为一名党员,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工作,都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尤其是援非工作,更要能吃苦耐劳,具备团队精神和大局观念,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邓亮斌说。

  去年三月,本该结束援非任务的邓亮斌,为了保持果蔬示范工作的连续性,毅然决定坚守在布隆迪,作为续派专家继续参加援布隆迪第五期高级农业专家组项目。

  随之而来的是他农业援外的另一个三年。

 

辛勤耕耘,收获“金”苹果

  刚抵达布隆迪时,让邓亮斌没有想到的是处于赤道上的这个内陆国家竟会有如此宜人的环境。“布隆迪西部湖滨、河谷、东部及中西部山地海拔高度不同,立体气候分异明显,具有多种小气候,而且昼夜温差大,温光资源充足,这让农作物的多样性种植极具发展潜力。”邓亮斌说。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咨询,邓亮斌逐步掌握了布隆迪蔬果产业的基本情况,同时也看到了栽培管理粗放、品质参差不齐、灌溉基础设施缺乏以及科研和推广能力弱等问题。

  “高原苹果引种试验是布环境与农牧业部高度重视和关注的试验项目。布隆迪政府早有引种苹果的设想,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都没有启动。”邓亮斌说。“在了解到中国专家组苹果引种试验正契合布方农业发展战略后,经过多次沟通与协调,当地农业部门最终决定与我们共同开展高原苹果的引种试验。”

  2018年8月,邓亮斌着手考察选址,并严格按照当地农业部门的要求,办理苗木引进请示、检疫申请等文件。在布隆迪环境与农牧业部部长的亲自把关下,敲定了苹果种植的试验地点——海拔2150米的卡秧扎省高原作物试验站。

  邓亮斌介绍,当年年底,包括从乌干达引进的安娜和金多赛两个品种共300株的树苗得以定植。从建园实地规划到苗木标准定植、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等流程全部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试验顺利进行。通过引种栽培前期观察探索,专家组初步掌握了高原山区引种苹果生长季特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等。

  “但在果树栽培过程中,尤其是新品种引进,不能完全照搬国内的栽培技术规程,必须在栽培过程中逐步摸索符合当地情况的实用技术,而且有时还会碰到不可预测的情况。”邓亮斌说。

  2019年2月18日,大年三十晚上,本该和专家组的专家们共同欢庆佳节的邓亮斌却突然接到苹果引种试验站打来的电话:“苹果苗发病了”。

  “大年三十整晚都在担心苹果苗。正月初一早上6点多钟我便驱车赶到试验基地,发现部分苹果苗得了严重的白粉病,而且还在继续传播扩散。如果不得到控制,有可能导致全部死苗。”邓亮斌回忆道。

  但由于苹果苗是新引进的品种,市场上没有相应的农药。为了找到替代的农药,邓亮斌在试验基地与首都这80多公里的山路间来回奔波,不断尝试,经过一周的反复试验,最终顺利控制住病情,这才有了两年后那份收获的喜悦。

  当听到引种苹果成功的消息后,不少人纷纷为专家组点赞。“引种成功并能成功在布隆迪推广,将不仅能满足本地市场苹果消费的需求,甚至很有可能成为布隆迪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农业出口创汇的‘突破口’。”邓亮斌说。

2021年5月25日,邓亮斌在布隆迪卡杨扎省指导的高原苹果引种试验成功试果。(邓亮斌提供)

  据了解,在此之前,布隆迪都是从南非进口苹果。一颗三两左右的苹果,卖价大约4元人民币左右。“高原苹果引种试验成功,实现了我们多年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情。”布隆迪果蔬技术服务中心主任Eugene Manirambona说,这不但打破了人们对热带气候条件下种不出苹果的认知,还给我们带来了真真正正的实惠。

  几年来,邓亮斌深入了解布隆迪果蔬产业,完成了近2万字的布隆迪行业调研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了在布隆迪尽快建立“国家柑橘良种繁育母本园和采穗圃”的建议,并得到当地农业部门的高度认可。

  勇于探索,致力让橘香满园

  早在邓亮斌启程布隆迪之前,他就已做足了准备,不但配备了各类蔬菜种子、园艺工具,还从国内带上了五个柑橘品种。“这五个柑橘品种都是在我国柑橘主产区推广多年、表现优秀的主栽品种。”邓亮斌说。

  通过调研,邓亮斌了解到柑橘作为热带和亚热带都适宜种植的主栽果树,在布隆迪推广规模种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很好的市场前景。

  “但柑橘作为布隆迪主栽的果树品种,从国家园艺中心到各省的苗木繁育基地都没有柑橘的母本园和采穗圃,接穗主要从零星种植户手中购买,接穗来源不足、品种纯度和质量无法保障,成为苗木繁育致命的硬伤,也是阻碍布隆迪柑橘快速发展的瓶颈。”邓亮斌说,改良柑橘品种的工作就是以期弥补布隆迪柑橘品种单一,丰富当地市场的水果品类,真正受惠于民。

  2018年3月,邓亮斌将国内带来的柑桔品种在布隆迪果蔬技术推广中心进行嫁接。同年10月,进行新品种的移栽定植。通过精心培育管理,五个品种均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和较强的抗性优势。

  2021年2月5日,邓亮斌从中国引进的柑桔新品种在布隆迪果蔬技术推广中心试种成功挂果。(邓亮斌提供)

  今年年初,邓亮斌引种的柑橘已经开始挂果。“能正常开花结果说明这些品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气候环境,也就是说引种是成功的。”邓亮斌表示这些品种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当地栽培推广的优良品种。

  目前他正在着手收集布隆迪原有优质柑橘品种资源和近年引进的优良新品种,将按高标准、高要求在中国援布隆迪农业示范中心建设“布隆迪国家柑桔母本园”。布隆迪环境与农牧业部指定布隆迪农科院及果蔬技术推广中心与专家组合作,进一步深化双方对于柑桔产业的培育。

  在做好本专业工作的同时,邓亮斌还积极协助组内专家开展其他援助工作,为援布农业专家组其他重点项目和亮点工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模式创新,开展菜-稻轮作试验示范

  菜-稻轮作是指在以水稻为主的地区,实行稻-菜轮作种植,即按照种植一季蔬菜、两季水稻、一季蔬菜的种植循环模式。邓亮斌专家组一行在位于布隆迪布班扎省基航加县林甲四村开展菜-稻轮作。

  2018年9月10日,邓亮斌在布隆迪基杭加县林甲村指导的菜-稻轮作示范种植的黑皮冬瓜获得丰收。(邓亮斌提供)

  “该试验从2018年5月21日播种,当年8月份进入大面采收,9月10日全面结束。”邓亮斌说,主要蔬菜品种均达到预期的目标产量,农户蔬菜种植收益实现翻番的预期目标,而且轮作水稻连续两季获得丰产,产量是原来的2.5倍。

  这个成绩离不开各方的相互配合。从制定试验示范种植方案,到落实各项技术措施,邓亮斌全程跟踪和指导试验示范的各个环节,保证了试验示范的顺利进行。

  “试验证明了从中国引种的大部分蔬菜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等优点,种植期间几乎每天有当地农户到示范地参观、咨询,寻求提供中国的蔬菜品种和技术支持。”邓亮斌说,这种模式既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提高地力和肥效,促进耕地良性循环,又有利于实现作物高产稳产,能够较好地解决用地、养地矛盾,显著提升种植整体效益。

2019年1月17日,邓亮斌在当地开展果蔬专题技术培训。(邓亮斌提供)

  此外,专家组还多次组织全国性的培训,并把菜-稻轮作列为重点培训内容之一,进行专题讲授,致力于让更多的农户和农业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并推广这种生产模式,从而进一步引导农户转变传统观念,提升种植水平。

  甘于奉献,为中非友谊长青作出贡献

  2009年,邓亮斌父亲患病去世,在库克群岛工作的他没能回去;2019年,邓亮斌岳母被查出癌症,手术后不到二个月离世,在布隆迪开展援非任务的他同样也没能赶回去。两位亲人的离去,邓亮斌都没能陪伴家人走完最后一程。

  “那时在出差的路上,得知岳母去世时,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本决定不继续参加第五期的援助任务了,但想到在布隆迪的试验工作还没有完成,想到非洲朋友们那期望的目光,我决定继续做下去。”邓亮斌说,水果栽培不像粮食作物。粮食作物种一季收获也就4个月左右,但果树从苗木栽植到开花结果至少要2-3年,试验成功与否,大约要三年以上才有结果,因此想要圆满完成援助任务,就必须要确保援助的连续性。

2019年7月21日,邓亮斌在布隆迪锡比托克省果树专业合作社现场调研。(邓亮斌提供)

  在布隆迪的两年,肩负着强烈责任感的邓亮斌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邓亮斌和布方专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工作成效得到了布方的高度认可,获得了布隆迪环境与农牧业部颁发的“果蔬专业杰出工作奖”。

  邓亮斌说,在布隆迪,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当地人见到我们中国人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几乎所有的布隆迪人都会说的一句中文就是“你好”;在日常出行中,警察不拦中国人的车;在银行取款、油站加油时,布隆迪朋友们都会尊敬礼让中国人……

  “他们把中国视为患难与共的真朋友、好兄弟。这里的人们有着热情似火的性格,自由、乐观的精神。这是一个自然纯粹的国度,古老神奇、斑斓多姿,万物蓬勃,生生不熄。”邓亮斌说。

  2021年4月14日,布隆迪总统恩达伊施米耶会见了中国援布隆迪第五期农业专家组全体成员,高度赞赏中国专家们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期待中国专家组同布方一道,在农产品增产增收、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人才建设等方面携手努力,推动布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作为援外的一分子,我们代表的是中国农业专家的形象。坚持、务实、责任与担当,是我们一直以来所秉持的援外精神。能在非洲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助力布隆迪农业产业发展,并能够为源远流长的中非友谊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我觉得无上光荣!”邓亮斌说。

微博关注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空间
腾讯微博
Facebook
Twitter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