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尼日利亚大使发表署名文章《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

2020-03-15 08:09:00 【关闭】 【打印】

  3月13日,尼日利亚《每日信报》、《人民报》、《领航报》等主流媒体发表驻尼日利亚大使周平剑题为《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署名文章。《领导者报》12日发表该文。全文如下: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大威胁,也是对世界卫生事业的严重挑战。在习近平主席坚强领导和亲自指挥部署下,中国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采取了远超世卫组织建议和《国际卫生条例》要求的防控措施,打响了抗疫人民战争,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要积极进展,持续向好。

  站在抗疫第一线,我们不仅对中国人民负责,也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通过采取最坚决、最彻底的措施,全力阻止疫情蔓延。中国的医护和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完善诊疗措施,不断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用中国速度为全球作出防疫准备争取了宝贵时间,用中国力量撑起了控制疫情蔓延的坚固防线。中国付出巨大代价减缓了疫情在世界其他地方蔓延的速度。

  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英勇壮举,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钦佩与支持。布哈里总统公开发表声明说,中国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蔓延所作努力,以及就此同国际机构和其他国家密切沟通协作,堪称典范。第74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尼日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班迪表示,中国在防控疫情过程中展现出典范性的领导力与透明度。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国为抗击疫情并避免其蔓延付出了巨大牺牲,为全人类作出了贡献。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指出,中国强有力的举措既控制了疫情在中国境内扩散,也阻止了疫情向其他国家蔓延,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

  在抗疫斗争中,中国并非孤军奋战,国际社会以各种方式给予我们许多宝贵支持。全球17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向中国领导人致函电表示慰问支持,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东盟、非盟、阿盟、伊斯兰合作组织、拉共体、七十七国集团等重要组织专门发表声明,表达对中国抗疫行动的信心与支持。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民间团体也伸出援手,向中方捐赠医疗物资,这为抗疫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令人感动的是,一些非洲国家在自身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向我们提供了资金和物资帮助。“真朋友,用双手紧握。” 尼日利亚政府和人民以各种方式坚定支持中国抗疫,我们对此衷心感谢。对于别人给予的同情和支持,中国铭记在心。

  病毒无国界。新冠肺炎病毒不分人种和民族,也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或发展水平无关。在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相连、休戚相关,人类社会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面对公共卫生安全这样的全球性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是同舟共济还是以邻为壑?是并肩作战还是隔岸观火?是雪中送炭还是落井下石?答案本应是不言自明的。

  然而极为遗憾的是,某家美国媒体居然要求中国人就新冠肺炎疫情“正式道歉”,个别美国政客甚至一再刻意将新型冠状病毒称为“武汉冠状病毒”,毫不尊重世卫组织决定。这种污名化的言论荒谬可笑,充分暴露出他们对中国的傲慢、偏见和无知。

  疫病是人类公敌。各国病患都是受害者,不知道“道歉论”从何说起?世卫组织多次强调污名化比病毒本身更危险。在各国人民携手努力共同抗疫之际,个别人散布这种毫无逻辑的言论,实在是居心叵测。目前病毒源自何处,尚无定论。无论病毒源自哪里,中国同其他出现疫情的国家一样,都是病毒的受害者,都面临阻击疫情蔓延的挑战。“中国道歉论”毫无根据,也毫无道理。2009年美国暴发的H1N1流感蔓延到214个国家和地区,当年就导致至少18449人死亡,谁要求美国道歉了吗?

  事实上,中国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充分体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应有担当,中国力量、中国效率、中国速度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为世界各国应对疫情树立了新标杆。为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和安全,中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之外,需要同心协力、携手抗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筑成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就一定能同心合力打败病毒,赢得抗疫最终胜利。

  健康卫生行动是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八大行动”之一。当前,非洲国家面临较高的疫情输入风险,尼日利亚已出现2例确诊病例。中方已向非盟提供了检测试剂,同包括尼日利亚在内的非洲国家分享了诊疗方案。中国红十字会和有关企业也向非洲国家提供了试剂。中方愿在加强自身防疫的同时,同非洲国家加强团结合作,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共同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贡献。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着力深化医疗卫生合作,加强在传染病疫情通报、疾病防控、医疗救援、传统医药领域互利合作,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