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一场里氏8.0级特大地震波及了大半个中国,包括汶川、北川、绵竹等在内的多地遭到了严重破坏。
地震发生时,中国土肥专家罗时德在北川县农业局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亲历地震及灾后重建工作的他,每每提到这段经历,总是心怀感恩。
“我亲历了北川巨变,从心底感谢党和全国人民对北川的无私支援。作为北川人,我必须要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帮助这个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们,”罗时德对《中国与非洲》记者说道。他说,这也正是他毅然参与援非项目的原因。
2014年9月,52岁的罗时德报名参与了农业农村部的援非项目。经过层层筛选,罗时德如愿以偿,成为了中国援布隆迪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组的一员。
“世界支持了北川灾后重建,灾后重建工作结束,我们也有机会派专家援助非洲国家,”2015年11月,在罗时德赴布隆迪之际,时任北川县县长瞿永安说道。
2015年11月20日,土肥专家罗时德作为专家组一员,踏上了布隆迪的土地。
2018年5月21日,罗时德(左一)指导当地技术人员育秧播种。
发现问题
初到布隆迪,罗时德认为首要的工作是全面了解布隆迪农业种植环境,土壤肥料状况,以水稻产能提升为突破口,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布隆迪地处东非中东部赤道附近,属热带气候类型,光热水资源十分丰富,月平均气温起伏不大,极端高温天气(≥35℃)很少,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水稻生产,但是当地水稻平均亩产仅为250公斤左右。
经过调研,罗时德发现,水稻低产的首要原因是种子品质差。“由于布隆迪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农户生产用种多为自己留种,种子纯度不高,表现为植株高矮不齐、茎杆柔弱、抗病性差、产量低下。”罗时德说道。
其次,肥料投入严重不足,肥料施用太少,多数农户根本不施用化肥。据罗时德的介绍,布隆迪没有自己的化肥工业体系,化肥全靠进口,但由于政府财政困难,进口的数量仍很少。为鼓励农民在粮食蔬菜等关系民生的生产上增加化肥投入,布隆迪政府实行了化肥补贴,补贴化肥进口成本价的40%。然而还是仅有首都周边少数农户购买化肥,且主要用在蔬菜生产上,少量用在粮食作物上,大多数农户在水稻生产上不施用或施用数量很少的化肥。
栽培技术不规范也是制约布隆迪水稻发展的一大因素。“当地育秧技术不高,栽植不规范,几乎全为随手栽秧,缺乏有效的田间管理。”罗时德说道。
此外,当地农业生产设备仍不够完善,耕种收几乎全靠人力,丰富的畜力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导致劳动效率低下。另外,布隆迪属热带气候类型,水资源总体虽然十分丰富,但降雨分布不均,所以水利设施的缺乏造成了布隆迪水资源浪费,严重制约了当地水稻的种植的发展。
2018年10月31日,罗时德(右一)指导当地技术人员进行田间管理。
攻克难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同样是中国政府面临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成功解决了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在这其中,杂交水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布隆迪缺乏高品质的水稻,罗时德决定引入中国的杂交水稻。2016年,罗时德所在的专家组共引进了四个杂交水稻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优良品种并摸索育秧栽培施肥管理技术。第一季四个品种均获得丰收,单产都在600公斤以上,最高产量达到924公斤,创造了非洲水稻高产纪录。
“如果我国的水稻产量都能达到试种的水平,农民就不缺粮了,生计就有着落了,” 2016年10月11日品种试验示范收获现场,布隆迪环境与农牧常务秘书Severin Bagorikunda说道。
随后,专家组筛选出了分蘖力强、抗性较强、产量稳定且适合当前在布隆迪扩大示范的杂交水稻品种——川香优506。2018年3月,“川香优506”正式通过布隆迪国家品种认定。
2018年3月14日,罗时德作为第四期援隆迪土肥专家,再一次踏上了布隆迪的土地,开始为期两年的援布工作,继续他的使命。
经过前后5季的试验,如今,“川香优506”的示范面积已从最初的1公顷增长到48公顷,参与农户134户,涉及人口1072人。目前种植的杂交水稻于2019年1月中旬大面积收获,据罗时德初步测产,平均亩产量达600公斤以上,高产田块达800公斤以上,最低的田块,产量也在500公斤以上,平均产量是当地水稻的3倍以上,效益是5倍以上。
2018年12月13日,布隆迪环境和农牧业部部长Dr. Déo Guide RUREMA一行视察了“川香优506”成片示范基地,在视察过程中,他高度赞扬了中国专家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大面积的成功示范增强了中布农业全面合作,以杂交水稻推广为突破口解决布隆迪粮食安全的信心。
解决了良种问题,面对肥料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罗时德经过深入调研,于2016年1月,第三期援布项目中撰写了项目建议报告《关于建设布隆迪化肥工业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供布方参考。
“布隆迪农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自己的化肥工业体系,化肥全靠进口,且数量很少,在这种情况下,谈农业发展是一句空话,”罗时德对《中国与非洲》记者说道。
该报告引起了布方高度重视,农业部长Dr. Déo Guide RUREMA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项目研讨,最终决定抓好复混肥生产。“目前,布隆迪首个复混肥生产项目即将完成,完成后将具有年产5万吨复混肥的生产能力,”罗时德说道。
2016年6月29日,罗时德(右二)开展水稻施肥技术培训。
改变思想
在种子成功示范推广的基础上,罗时德和组内其他专家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进一步总结完善了适合当地的水稻旱育秧、水稻标准化栽植、水稻配方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多项技术并用于生产示范。
为了提升当地的栽培技术,罗时德组织了三期培训班,涉及水稻育秧、施肥及田间管理等多项技术,既有理论学习,也有田间实地演示,参与培训人员有170余人,包括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农户。
在专家组和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布隆迪水稻生产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然而,不可否认,目前布隆迪还存在着如水利设施不足、全国农业技术力量薄弱等不少短时间内难以攻克的困难。
“除了国际合作,更需要依靠当地人民自力更生的精神和科技意识,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罗时德说道。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