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可以称之为中国的“非洲年”。中非高层领导人不仅在这一年里频繁互访,而且还在金秋9月举行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18年上半年,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等即先后访非。7月21-28日习近平主席在其任内第四次踏上非洲大陆,访问了塞内加尔、卢旺达、南非以及毛里求斯等非洲4国,充分体现了习主席在开启其第二个任期后对中非关系的高度重视。
除了中方高层领导人频繁出访非洲,非洲领导人也纷纷来华访问。3月,在中国全国两会闭幕后的短短半个月内,就先后有喀麦隆、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3个非洲国家的总统陆续访华。3国领导人在访华期间均表达了希望加强其本国发展战略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强烈愿望。中国还分别把与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两国的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非洲年”最华美盛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2018年9月3-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作为中国2018年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把中国的“非洲年”推向了高潮,也谱写了中国“非洲年”的最华美乐章。此次峰会距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仅仅3年,但却是中非合作论坛在2006年北京峰会之后、时隔12年再次在北京召开的峰会。围绕“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峰会主题,中非领导人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峰会通过了《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以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这两个重要的成果文件,为中非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中非峰会达成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影响的成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非双方一致同意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非洲国家积极支持并踊跃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峰会期间共有28个非洲国家以及非洲联盟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谅解备忘录,加上峰会前的9个签约国家一共达37国,占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国家的70%。中国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未来将与有关非洲国家密切沟通,推动与更多国家商签“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争取在非洲大陆实现全覆盖,让“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实实在在惠及非洲国家和人民。
作为一种对外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倡议,旨在以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理念来推动国际发展合作的“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推出即获得联合国、非洲联盟等国际及地区组织的赞赏和积极响应。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渴望实现减贫和工业化发展的非洲大陆更是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之中。如近年来“一带一路”“五通”建设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已在非洲大陆红红火火地展开,并已收获了多项重要早期收获成果。如自2017年5月31日开通运营的连接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到首都内罗毕的“蒙内铁路”, 截止2018年8月24日,运营仅一年多来就已累计发送旅客172.2万人次,发送货物210万吨,远超测算。铁路的开通还使两地物流成本降低40%以上,拉动了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1.5%甚至2%的增长。铁路建设及运营还合并带动了铁路沿线的商业业态形成以及包括港口在内的全产业链发展,为肯尼亚新的工业化篇章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中非北京峰会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还发表了“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深刻阐述了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六大内涵。首先是使命上的责任共担。中非之间不仅要加强彼此间的政治对话和政策沟通,还要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上加强协作配合,维护中非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其次是发展战略上的合作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的对接需要从“大写意”进入到“工笔画”阶段,“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要与非洲联盟2063议程、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相互衔接,还需要与每个非洲国家发展战略实现精准对接;另外,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还需要落脚于增进民生福祉,推进中非间的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及生态协作、打造绿色家园等。
中非北京峰会还提出了600亿美元资金支持额度的“八大行动”, 提出未来三年中非要在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等八大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八大行动”不仅是2015年中非约翰内斯堡峰会“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自然延伸及“加强版”,而且也是“一带一路”对接非洲走向不断细化和精准化的新阶段。同时也表明,虽然世界经济复苏仍然乏力,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阻力和压力,但中国政府仍然在此次峰会上不仅在中非合作资金支持力度上不减,仍保持600亿美元资金支持额度,而且在合作内容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并将以更大的勇气和更坚强的决心来进一步加强中非友好团结合作,通过携手构建中非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来共同应对国际挑战。
中非民心相通和文化交流不断深入
民心相通是为“一带一路”构建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土壤。“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民相亲又在于心相知”。 中非民间友好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加强中非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有力和有效地回应西方散布的所谓“中国新殖民主义论”、“掠夺非洲资源论”及“债务外交论”等等,而且通过非洲普通民众民生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受惠于中非合作成果的人越多,中非共同发展的民意基础越稳固。民心相通在内涵上的包容性非常广,可以包括教育、旅游、医疗、科技、文化等多领域的合作。自2009年第四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专门把“扩大人文交流和发展经验交流,促进学者交流合作”列入当年提出的“新八项举措”之中后,中非间的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便由少到多不断发展起来。如由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举办的“中非民间论坛”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分别为2011年在肯尼亚、2012年在中国苏州、2014年在苏丹喀土穆、2015年在中国义乌以及2018年中国成都。2018年7月在成都举办的第五届民间论坛发布了《中非民间友好伙伴计划(2018-2020)》,从民生合作与捐赠、能力建设和人才交流、促进社会发展、人文交流、民间机制化交流等五个方面,推出30项中国民间未来3年将要实施的对非民间合作项目。
近年来,在“文化援非千人计划”的框架下,中国举办了有关功夫武术、手工艺、博物馆运营、剧院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主题的对非文化人力资源培训活动。2018年5月又举办了“非洲国家文物修复技术人员培训班”。来自贝宁、喀麦隆、毛里求斯、尼日尔、塞内加尔5个非洲国家的15名文物修复技术人员,顺利完成了他们为期11天的文物修复学习之旅。另外,中非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合作正成为近年来中非文化合作的新型领域。在产业交流方面,中国与南非举办了中南文化产业合作论坛,在尼日利亚举办了“欢乐春节动漫嘉年华”活动,中尼双方就动漫产业进行交流与磋商。此外,中国连续两年在埃及开罗举办了中埃文博会,推动中国文化企业和文创产品“走出去”。
辛勤的耕耘必然带来丰硕的收获。2018年4月,国际著名民调机构益普索(IPSOS)发布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成为肯尼亚民众最认可的发展合作伙伴。在益普索对肯全国2003名普通民众进行的抽样调查中,34%的受访者认为肯中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名列第一。美国、南非、英国分别以26%、5%、4%分列二、三、四位。
展望未来,中非民心相通和文化交流必将不断走向深入。2018年9月中非北京峰会提出的“八大行动”中就有至少三项行动涉及中非民心相通和人文交流领域。如“能力建设行动”专门面向非洲的青年一代,提出要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头雁计划,为非洲培训1000名精英人才;为非洲提供5万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为非洲提供5万个研修培训名额,邀请2000名非洲青年来华交流等。“健康卫生行动”则注重非洲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中国决定优化升级50个医疗卫生援非项目,重点建设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中非友好医院等旗舰项目;为非洲培养更多专科医生,继续派遣并优化援非医疗队;开展“光明行”、“爱心行”、“微笑行”等医疗巡诊活动;实施面向弱势群体的妇幼心连心工程等;“人文交流行动”提出要设立中国非洲研究院,打造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增强版;支持非洲国家加入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等联盟;打造中非媒体合作网络;继续推动中非互设文化中心;支持非洲符合条件的教育机构申办孔子学院;支持更多非洲国家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等等。
(作者是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