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3月6日讯(记者 吴知音) “我们给科学家重奖,为什么不能给工匠重奖?”2017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向记者介绍民进中央《关于大力发展中职教育 助力农村脱贫攻坚》的重点提案时表示,应该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健全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供给机制,助力脱贫攻坚,弘扬大国工匠精神,让优秀技工过上体面生活。
教育供给侧改革是2016年民进中央调研重点,中职教育发展作为其中热点话题,受到高度重视。怎样让贫困人群通过中职教育改变生活?如何让中职教育更有吸引力?中职教育毕业的优秀技工如何过上体面生活?……面对这些问题,民进中央在今年两会上,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中职教育到底谁在读?朱永新说,目前真正读职业教育的人,相对来说是弱势群体的孩子为主,弱势群体里读书好的孩子也没读职业教育,所以读职业教育的相对来说是弱势中的弱势。中等职业教育是离农村贫困人口和底层打工族距离最近,最能直接提升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的教育类型,在农村扶贫中,中职教育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必须大有作为。
“湖南有个1+1工程,就是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一个中等职业教育,就业以后大概年收入在三万块钱左右,基本可以解决一个家庭的脱贫问题”,朱永新说,职业教育可以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实现“一人入学,全家脱贫”。
“博士硕士满街跑,高级技工难寻找。”中职教育作为弱势人群改变贫困生活的途径,理应被重视,事实却不然。
“中国所有的孩子都想到普高学习,包括贫困家庭的孩子,都不愿意去读职业教育。”朱永新说,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基础薄弱,无法为区域产业发展和扶贫需要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现在统计普职比大概6:4,也就是普通教育是6,职业教育是4,职业教育板块和普通教育板块相差太大。
民进中央调研组发现,有的中职和高职竟然做了本科生的培训,帮本科生找工作,本科生挤占了原本中职和高职学生的工作岗位,造成了很大的错位。
如何让中职教育更有吸引力?“中国要变成一个技工大国”,朱永新说,这对提高整个国家的劳动竞争力非常有好处。人们不愿意去读中职教育,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传统文化,最近都在讲大国工匠,我们也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们给科学家重奖,为什么不能给工匠重奖,倡导尊重体力劳动者,让优秀技术人员得到应有尊重。
另一个原因就是收入畸形。“国外一个技术工人,他可以很体面的生活,可以跟教授做邻居,可以跟教授拿一样的薪水。” 朱永新说,劳动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需要变革,这样才能彻底解决人们不重视中职教育的问题。
民进中央调研组还发现,发达地区优质中职教育资源未能面向贫困地区发挥帮扶作用、相关管理部门以管理学历教育的思路管理职业教育等,也是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如何让中职教育助力脱贫攻坚,让优秀技工过上体面生活,民进中央在《关于大力发展中职教育 助力农村脱贫攻坚的提案》中开出如下药方:
一、实施“中职教育扶贫国家工程”。在脱贫攻坚中明确将“中职教育脱贫”列为“几个一批”中的“一批”,即统筹扶贫资金,通过职业学校给学位、企业给岗位、财政综合保障“三管齐下”,一是把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中有就业潜力的青壮年送进中职学习,将其在中职学习期间的学习费用、生活费用列入扶贫资金内,并给其家属一定的生活补助,使“一人入学,一家立即脱贫”;二是降低门槛,给未达初中文化程度、但有继续学习意愿的贫困人口进行文化补习;三是做好扶贫对象毕业后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强跟踪管理,确保其长期稳定就业,避免因失业返贫。
二、实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中职教育能力提升计划”。“十三五”期间,贫困地区应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增量部分重点放在中等职业教育上。在帮扶政策上,要避免习惯性的“扶优扶强”“扶大扶强”,应把办学特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作为扶持的重点因素。
三、支持市县政府统筹使用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鼓励多种主体提供教育培训服务。一要允许在地方统筹不同部门的教育培训经费,提升经费使用的效率。要做到“三个统一”:统一培训资源、统一培训基地、统一经费管理,开展质量高、针对性强的教育培训,促进中职教育与产业、就业和创业“三业融合”。二要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等市场化方式,使得职教资源充分向社会开放,根据服务人群的需求和作息特点,为处于底层岗位上的劳动者提供不拘一格的教育服务。三要依据终身学习的需要,结合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将全体接受职业教育的劳动者纳入职教学籍信息系统,每个人接受的各类培训都有据可查,避免重复低效培训。
四、实施“发达地区支持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破除政策障碍,放宽产业发达地区、用工紧缺地区、中职教育发达地区的招生限制,扩大其在贫困地区的招生规模,面向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定向招生。建立中职教育资助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即学生到哪里就读,就把经费转移到哪里。贫困学生到发达地区就读中职,经费不足部分,由国家专项支出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