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两会期间,民盟中央提交《关于加快推广启用公共场所防儿童走失系统的提案》,就此采访了提案的起草人之一,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
北京的项女士一提起去年带孩子在水镇游玩的经历,用的最多的一个词是“后怕”。项女士回忆,“一条人挺多的小吃街上我和我老公距离大概20多米分别排队买吃的,孩子在我身边蹲着玩,排队时好像听到孩子说要找他爸爸,我刚好排到要付钱拿东西,没顾上理他。”
买完东西,项女士一看孩子不见了,以为孩子可能去找爸爸了,于是拿着食物与父子俩会合。项女士与孩子父亲都以为孩子在对方那里,结果碰面后没看到孩子,“我俩一下就懵了,他爸把手里的羊肉串扔到垃圾桶里,说‘你这边,我这边,赶紧分头找’。”
夫妻俩大声喊着孩子的名字,边走边找,还好孩子从一座小桥上跑了下来。项女士表示,“我俩非常后怕,景区里有桥、河还有各种台阶,那时候孩子才两岁多,一旦从哪儿摔下去掉河里,都得后悔一辈子。”
据调查显示,儿童易走失的高发场所,主要是商场、大型超市和景区、游乐场、车站码头等。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分析,“人很多,建筑结构比较复杂,层次多、出口多,这些建筑里面面向公共领域是安全的,但有些不是面向公共领域的,并不安全,比如有些楼梯、通道。”
民盟的提案首先指出,目前我国寻找失踪儿童主要依靠警方和失踪儿童家庭,公众参与度较低,尚未形成“社会合力”。虽然我国已启动了儿童失踪预警平台等专业救助平台,但这种方式往往是在事件已经发生后的无奈之举。儿童安全专家张永将一直强调儿童走失后的几个小时是搜救的黄金时间。要在最短时间内、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快速找到孩子。
熊思东委员提到了美国的经验,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美国沃尔玛超市开始启用“亚当警报”。一旦有家长来报告,他带的儿童走失,像沃尔玛这样的超市会立即启动该系统,封闭所有的门,超市所有的工作人员开始全面搜寻孩子,如果10分钟内没找到,系统会自动报警。
另一个以失踪儿童命名的警报系统“安博警报”,利用美国紧急警报系统,通过商业广播电台、卫星电台、电视台,以及电子邮件、电子路牌、短信等方式广泛发布警报信息,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将失踪儿童寻回的比例从1990年的62%升至如今的98%左右。此后,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荷兰、爱尔兰、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也相继建立类似的快速寻找走失儿童的社会机制。
去年6月1日,国内首个公共场所防儿童走失系统在南京德基广场购物中心正式启用,熊思东特意了解了公众的感受,“家长们反映很不希望这个系统启动,但对他们来说心更定了,一旦有儿童走失或失去监管的情况有措施可以操作。”
委员们建议首先在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先行安装相关系统。统一公共场所建立防儿童走失系统运行细则,包括要有统一的广而告知的标识。熊思东指出,要有明确的标识,让家长知道该公共场所有防儿童走失系统,可以迅速报告、启动。
提案还建议在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一键报警等技防安保装置;完善各出入口的监控设备;设置与警方联网的报警系统。明确一旦发生儿童走失情况,机构或商户的自查时间与报警时间等。同时,商场、影城等公共场所员工应接受公安部门统一培训,定期组织和开展相关救助演练,还要建立公共场所防儿童走失应急预案。熊思东解释,一是在这个系统未能全覆盖时以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是这个系统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覆盖,可以有另外一个对接的系统立刻启动。
提案建议成立“儿童安全服务中心”,从基层公安派出所到市局、分局警队,都应有专人负责儿童安全事宜。同时应开通儿童丢失报警快捷通道,对发生儿童走失的警情,要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处置,启动紧急寻人机制,并免费立体、滚动发布走失儿童的相关信息,增大找回被拐儿童的可能性,加大对犯罪嫌疑人的震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