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两会

两会首页|提案议案

黄友义提案:关于实施党政重要文献外文同步发布的建议

2018-03-03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黄友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

  提案内容

 

  今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讲话中说:“中国人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面向未来,很多人关心中国的政策走向,国际社会也有很多议论。”针对世界对我国发展的关注,我们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此,建议公开发表的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都要逐步做到外文同步发布。

 

  1.为什么要实现中国党政重要文献的外文同步发布?

 

  中国的发展令人瞩目,今天的世界越来越需要中国发挥领导作用。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例:中文版本发表后,世界各地各界人士不断有人寻找外文版。但是,我们自己没有同步发布,结果由牛津大学一位中国问题研究员翻译并公布。在我方正式译文出版前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世界各界的参考文本就是这位研究院的译文。再以2016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三五规划”为例:2016年5月,素有法国第三议会称呼的法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委员会的外事委员会主任问我们是否有“十三五规划“的法文版,并解释说他们正在讨论法国政府提出的新工业政策草案,需要参看中国的发展规划,以寻找合作机会。而“十三五规划”外文版我们在2016年年底才翻译出版。再比如: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纪念建党95周年的讲话发布后,中国人需要外文版对外介绍,外国人需要阅读外文版,但是谁也找不到全文翻译的外文版。

 

  以上可见,世界需要及时听到中国的官方声音,了解中国的国策。面对国际对中国声音的需求,面对我们在世界的影响力,已经到了公开发表的党政重要文献实现外文版同步公布的时候了,这是中国的需要,是世界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2.谁来主导中国重要文献的翻译出版?

 

  按照国际翻译界公认的常规,由于语言翻译的特点,职业翻译应该把外语翻译成母语,而把一国文字翻译成外文应该是外国人的工作。但是,世界上总有例外。中译外就是一个重要的例外: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没有数量足够的中文好的外国译者能帮助中国完成这个任务。完全交给外国人,不仅时间上没有保证,质量上更有问题。比如上面提到的深改决定中“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这句话,由于外国译者不了解中国国情,给翻译成“要建设更大规模的部委”,而文件里减少职能重叠、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本意荡然无存了。

 

  中国走的是一条历史上中西方都没有走过的道路。在对外翻译领域,同样要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现实的道路。当前,重要文献的翻译只能以中国译者为主,并吸收外国语言专家参与。这也是我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建设的一个方面。

 

  3.怎么做到中国重要文献外文同步发布?

 

  要做好党政重要文献外文版的同步发布,必须提前翻译。根据历史经验,等中文发布前一两天突击翻译难以保证质量,不利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立。特别是中国的重要观点、中国因素、中国方案,要让翻译人员有足够的理解和切磋时间。

 

  为此,建议设立一个重要文献外文同步发布的国家级长效机制,依靠国家的力量和资源实现同步发布的目标。可以考虑由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领导,从外交部、新华社、外文局、编译局等单位选拔高级翻译人员组成一个翻译人才库,形成一支高水平的 “快速反应队伍”,提供必要条件,让他们尽早介入,快速突击,达到及时准确地对外解说中国的效果。

编辑:陈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