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两会

两会首页|深化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东北振兴必由之路

2018-03-03来源:观点中国
   梁启东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3月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代表团参加审议,与辽宁代表团全体代表,共同研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干部作风转变等重要问题。在东北振兴发展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总书记再次来到辽宁代表团参加审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地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对东北地区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必将提升东北地区进一步走出困境、全面振兴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讲话,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老工业基地振兴关系的论述。习近平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辽宁振兴必由之路。要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推进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取得新进展,下决心振兴辽宁工业,再创辽宁工业辉煌。这个论述,既是对辽宁讲的,也是对东北地区的重要指示。这个论述,抓住了东北振兴发展的要害,指明了振兴发展的方向,为老工业基地振兴之路注入了新的内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地区的最新指示,也是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发展战略思想的最新成果。

 

  东北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以重化工业为特色的老工业基地,被称作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共和国装备部”。建国后,国家在东北地区集中投资建设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为主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这些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为我国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完善,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振兴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总体概括就是面临着“三个衰退”:资源性衰退、结构性衰退、体制性衰退。破除老工业基地的积弊沉疴,必须靠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引领。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传统产业优势减弱,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衰退,接续产业亟待发展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培育新的增长动能。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可以调整产业存量,通过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可以优化增量,无论存量的调整还是增量的优化,都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跟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要做好投资拉动扩大总量的“加法”,更要做好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创新驱动的“乘法”、简政放权提高市场效率的“除法”。 注重盘活存量,努力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传统产业比较优势;注重做优增量,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加快壮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注重优化投资结构,整合政策资源,提高投资有效性;注重集聚发展,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促进产业集聚和区域协调发展。

 

  转变振兴方式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示范。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的情况是传统产业衰退、传统动能衰退,而新动能、新产业没有完全发育起来。体制性障碍又阻碍了资源、区域、科技、产业势能向动能的转换。所以东北目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青黄不接的时期。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体现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上,就是对传统产业、重化工业项目、国家投资的路径依赖。要摆脱这种依赖,形成新的市场型、创新型、自主型的振兴模式并非易事。与粗放型的增长模式相对应的,是集约化的发展方式和振兴模式,其基本特征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所以,摆脱旧的振兴模式,形成新的振兴模式,培育新的发展动能,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实现。要坚持创新驱动,实现发展动力转变。以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不断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壮大发展新引擎,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坚持质量为先,把质量提升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培育和做强自主品牌,改善和提升产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体制机制创新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推动。东北是我国最早建立、最晚退出、执行计划经济最彻底的地区。东北地区面临的体制机制性矛盾,主要是市场化程序低,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所有制结构较为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改革。其基本要求,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为提高供给质量激发内生动力、营造外部环境。正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那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五大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非常多,但病根都是体制问题。当前无论是处置“僵尸企业”、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提升有效供给,还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解决的根本办法都得依靠改革创新。东北目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而当前还有一部分干部群众对改革存在“疑虑症”、“疲倦症”和“虚幻症”,有的地方存在着改革动力不足、动力减弱的问题。因此,要把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上东北振兴的重要位置,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着力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顶层设计和规划引导,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精准施策,提高改革效应,放大制度优势。

 

  发展实体经济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促进。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富民之基。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生产成本上升、虚拟经济泡沫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经营环境趋紧、下行压力加大,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总书记讲,辽宁老工业基地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新一轮振兴发展也要靠实体经济。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要纠正“重虚轻实”“脱实向虚”的倾向,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从根本上改变实体经济发展的困局。比如,进一步降低实体企业的负担,全力打好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人工、税负、社会保险、财务、生产要素、物流等成本“组合拳”,全面减轻企业负担;切实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引导和推动实体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按照总书记的要求,重点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工业体系,推动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发展的结构新格局。

 

  可以肯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引领,做好了“满足需求”、“提高供给质量”、“深化改革”这些方面的工作,东北振兴就将增添更多的内生动力,就将获得更多的发展主动权。在加快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今天,只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能在“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上有更大的作为,坚持发展定力,保持发展激情,重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辉煌。

编辑:胡玉霞